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实甫以剧作《西厢记》成就了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地位,但在从明代以来形成的“元曲四大家”的称谓中,却没有王的位置。这主要是《西厢记》的剧作的形式、其故事情节来源、历史上对《西厢记》作者的争议、明人对王实甫贬语等原因造成的。而“元曲六大家”似乎更能给古人一个交待。  相似文献   

2.
王实甫之与元曲四大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西厢记》不仅在后代,就是在它产生的元代,也是享誉极高的,这一点是有历史记载的,但它的作者王实甫却没有被列入元曲四大家之内,为什么呢?弄清此点,对正确评价王实甫的历史功绩及其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突破了杂剧的“定格”。我们知道,杂剧是元代戏曲的代表样式。杂剧在它流行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一些规定,这些规定一经出现,不仅被曲家们共认而且都能自觉地遵循,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元代杂剧的定格。诸如一本四折;一人主唱(或正旦或正末,分别称之为旦本戏与末本戏);唱、白、科三者结合等等。这些规定一旦形成,就如同法律一样约束着曲家的创作,同时它也成了人们衡量戏曲优劣  相似文献   

3.
元曲是元一代的代表文学。元杂剧作为元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创了中国戏曲发展的新时代。作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是元杂剧作家杰出的代表,他们占据了元代剧坛的中心地位。元曲四大家的杂剧题材丰富多彩,几乎包罗了元人杂剧所有的类型。元曲四大家杂剧是元代社会的实录,它们像一面镜子,不但反映了“时代之情状”,其中充溢着“真挚之理”,而且摹写当世之人“胸中之感想”,时时流露着“秀杰之气”,成为记录社会现实的史诗和讴歌追求美好理想的号角。社会问题是元曲四大家最为关注的,他们把笔触投向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  相似文献   

4.
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首次将关、郑、白、马并举,此后,"元曲四大家"源于周德清的说法逐渐成为约定俗成的事实。经过分析,从3方面否定了这一观点:首先,周德清本无评选"元曲四大家"的意图;其次,以关、郑、白、马为例并非周德清的内心选择;再次,这一谬误之所以被广泛接受,既有外部偶然因素也有内部实力因素。因此,"元曲四大家"之说并非源于周德清。  相似文献   

5.
试论白朴和他的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人皆知,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秋夜梧桐雨》、《墙头马上》和《东墙记》等著名杂剧作品,后来演化成为一些地方戏曲的传统剧目,至今依然上演于我国的戏曲舞台,可以说是家喻户  相似文献   

6.
“元曲四大家”到底是谁?初中语文课本第五册(九年义务教材·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在介绍马致远时,说:“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一生著有《汉宫秋》、《青衫泪》等杂剧共十五种,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元代  相似文献   

7.
五月十六日,河北师院召开会议,宣布元曲研究室成立.元曲前期的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尚仲贤和李好古等三十六名作家都是河北人.再者,正定又是仅次于大都(今北京)的元曲活动中心,白朴等人就长期在这里从事元曲创  相似文献   

8.
正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创作的悲剧《窦娥冤》,历来为人称道。对"三桩誓愿",人教版教参认为是窦娥"反抗精神的体现","反映了人民对于美好的、进步的事物的肯定和支持",但如果以现代眼光来审视,则有违背情理、殃及无辜的问题。在提倡民主法治、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这种含有"以暴制暴"思想的作品会导致学生产生错误认识,认为个人遭遇不公后,可以报复社会。关汉卿一生著作颇丰,杂剧、散曲都有不少作品传世。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的杂剧《窦娥冤》,位列元曲四大悲剧之一,居中国古代十大悲剧之首,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高  相似文献   

9.
‘一战国四君一一齐国孟尝君田文;魏国信陵君魏乖导;赵国平原君赵月生拿楚国春中君。么初唐四大书法家一一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一;薛穆、_一_一__-一冬初唐四杰一一主勃;杨炯_;卢照邻_;骆宾主:一__-一东吴申四士一-贺知章;_包融;张旭;张若虚。______凡苏门咽诗文受知于苏钩四学士一一黄庭坚;_张来;晃补之;_秦观。_-丘非宋四大家一一苏轼、黄庭坚;米莆;蔡襄。一_7_南宋四大家一一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尤裹。_尽元曲四大家一一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王实甫。9.明初四先生一一刘基;章溢;来镰;叶珠。一,住臭中四才子一一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一;文…  相似文献   

10.
白朴,字仁甫,号兰谷,金枢密院判官白华之子,曾师从元好问,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多写隐逸叹世、男女恋情和自然风光,语言质朴,风格清丽,这首《天净沙&#183;秋》为其名篇。  相似文献   

11.
关汉卿,元代伟大的戏曲家,元曲四大家之首。《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是他最脍炙人口的作品,也是我国古代悲剧的代表作。剧作向我们讲述的是民间女子窦娥,被流氓诬陷官府错斩的冤案故事。女主人公窦娥面对强大的邪恶势力,勇于抗争、至死不屈的斗争精神,给人极深刻强烈的印象。作品借窦娥形象的塑造,揭露  相似文献   

12.
马致远,号东篱老,大都人,约生于1250年左右,卒于1321年以后。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因其杂剧有不少“神仙道化”题材,所以这位“曲状元”又被人称为“马神仙”。同时,他对散曲创作的贡献也很大,尤其是其隐逸散曲把元曲中的隐逸情调提升到了哲理层次。而这些成果的取得与儒家孔子的手段式待时之隐思想有着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马致远,号东篱老,大都人,约生于1250年左右,卒于1321年以后。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因其杂剧有不少神仙道化题材,所以这位曲状元又被人称为马神仙。同时,他对散曲创作的贡献也很大,尤其是其隐逸散曲把元曲中的隐逸情调提升到了哲理层次。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元代散曲中,描写秋景的曲子有很多,大都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情。《天净沙&#183;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篇元曲中的小令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代表作,全篇仅五句。  相似文献   

15.
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其生于战乱时期,师从大文学家元好问。特殊的经历不仅拓宽了他的创作视野,也使其具备了深厚的文学修养。他的作品以"尚真"为出发点,并坚持"以心为本"的创作原则。其词曲创作不仅对儒家音乐思想有所继承,并且能够突破礼乐束缚,做到"法天贵真"。在白朴的作品中,爱情和叹世抒怀是主要题材;同时,由于对道家老庄思想的吸收,其作品中多有超脱之感,这些创作都是他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也是他音乐思想的体现。可以说,白朴的音乐创作为元代音乐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文学历来有“悲秋”的传统,元曲也不例外。马致远和白朴都属于元曲四大家,他们不仅创作了著名的杂剧,如《汉宫秋》、《墙头马上》,也留下了许多散曲佳作。下面这两首咏秋的小令,同中有异,颇有特色。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写道:  相似文献   

17.
中国改革第一难题是破除既得利益集团,目前存在的“四大不公”困惑中国经济。所谓不公指的是由于制度、权力等外在因素,人为地造成经济行为歪曲,使贫者愈贫、富者愈富。细分析,目前中国有四大不公:  相似文献   

18.
元代人白朴以杂剧创作而闻名,位于"元曲四大家"之列,而其散曲创作也颇有成就。现存题白朴所作的散曲共四十一首,经笔者考辨,其中有6首非白朴所作。  相似文献   

19.
《同学少年》2009,(6):53-53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北宋四大家:欧阳修、王安石、苏轼、黄庭坚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永嘉四灵: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字灵秀)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相似文献   

20.
元曲发源于金元鼎革时期中国北方的平阳、真定、东平等汉人世侯领地,其主要原因是:一、蒙元时代开放、宽松、多元的文化背景孕育了元曲在汉人世侯领地的起源;二、这些世侯领地兼备了元曲形式诸宫调和元曲材质金院本等内在因素;三、这些世侯领地最先具有了元曲剧本、演员、观众群等外部条件的"合力"及其"互动"。总之,以上诸因素的出现促成了元曲在汉人世侯领地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