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做到遵守规矩有点难。这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还没有养成具体的规则意识,他们往往只是依照自己的"规则"来行事。在这一前提下,我们该如何做才能让孩子在日常的生活和游戏中轻松变成"进退应矩"的孩子?  相似文献   

2.
聪明的孩子     
《家教世界》2013,(3):12
一对夫妇带着7岁的孩子来到一座新城市,打算租一所房子住下来。他们找了很久,终于发现一个令他们满意的出租信息,便兴冲冲地去看房子。和蔼的房东出来接待他们。然而,房东看到他们那个7岁大的孩子后,却说:"我不打算把房子租给带孩子的人。"夫妇俩很失望,只得带着孩子离开。可是没走多远,孩子却跑了回去,对房东说了一番话。房东听后,居然笑了起来,并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这孩子到底对房东说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有一天,大人带孩子出来画画,用大人的说法,是带孩子出来写生。走了不久,他们看到一片树林,大人不再走了,跟孩子说:"就画这片树林吧!"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只能用耳朵去聆听溪流,用鼻子去感受玫瑰,用双手去认识建筑,用心灵去欣赏彩虹。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所谓的"白天"或"黑夜",对他们来说,最奢侈的一个词,就是"看见"。但这群孩子,并没有因为身体的缺陷而放弃对梦想的追求。上天虽然没有给他们一双明亮的眼睛,  相似文献   

5.
一日傍晚步行回家,看到两个孩子将绳索系起来套在树权上荡秋千.这是两个大约六七岁的孩子.他们一个坐在"秋千"上笑得前仰后合,一个在后面用力地推.随着"秋千"阵阵剧烈的摆动,这棵行道树发出"吱吱呀呀"的响声,整个树冠也随之摇晃起来--这是一棵刚栽上不久的小树.一边是天真浪漫的孩子,他们也许在为自己的创意而欢腾雀跃:一边是苦不堪言的小树,若不及时施救,很可能会为这两个孩子一时的快乐付出生命的代价.无疑,我得制止这样的玩耍.  相似文献   

6.
"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的节日,是他们最为期盼的日子。但不同的孩子在这一天会有不同的体验,有的兴高采烈,有的则闷闷不乐,为什么会这样呢?让我们走近孩子,去倾听他们的心声,解读他们的童真。  相似文献   

7.
在教育活动中,有两种孩子容易成为老师们关注的焦点:一种是人们常说的"优等生",他们成绩优秀、活泼开朗、特长突出,各方面表现都比较出色.另一种是所谓的"后进生",他们调皮闹事、不爱学习,时常给老师添麻烦.这两种孩子都与老师接触较多,往往师生关系也比较贴近.但有一种孩子却不容易引起老师的关注,甚至是"被老师遗忘的角落".这就是班里那些沉默不语,乖巧听话的孩子,其中有些孩子可能属于"退缩儿童".  相似文献   

8.
刘国芳  陈滔 《高中生》2010,(22):58-59
有一天,大人带孩子出来画画,用大人的说法,是带孩子出来写生。走了不久,他们看到一片树林,大人不再走了,跟孩子说:"就画这片树林吧!"  相似文献   

9.
<正>作家王安忆在选编《给孩子的故事》一书中,选择了不少表现"苦难"和"残酷"的故事,她希望这些故事能"澄澈地映照世界",让孩子们在故事里成长。有不少教育家并不同意王安忆的这一看法,他们认为应该让孩子多感受世界的温存,少让他们接触残酷的事情。对这两种说法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这两种说  相似文献   

10.
<正>偶然看到一篇文章中提到"让阅读从娃娃抓起"。可近几年接触了较多的一年级孩子,发现大部分孩子学前阅读量几乎是零,只有极少部分孩子在家父母会给他们买书和读故事给他们听。可西方国家的孩子在上学前就已经有几十本到百来本的绘本阅读量,和这相比,显  相似文献   

11.
看到这篇稿件的时候,一个五年级的学生家长正带着她的孩子来编辑部咨询"怎样写作文",作文的标题是《绿叶与红花》。孩子妈妈说,孩子写作文没有内容,找不到素材。我立即把这篇文章打印出来给他们看,请孩子想一想:"厨师"与"航天员"的关系。很快孩子有了答案,那位母亲的眼睛也亮了。其实,生活中,作文素材无处不在,我们在阅读的感动中,培养好我们的孩子吧!  相似文献   

12.
赵祝雍 《班主任》2013,(5):20-21
初为人师,面对一群刚从小学升入中学的叽叽喳喳的孩子,我时而想当回天使,用温暖柔情感化他们;时而又想扮回魔鬼,用威严唬住这群不守规矩、不懂纪律的孩子。然而,在与他们的"较量"中,我发现,作为新班主任,我无法"镇"住他们,于是,我决定另辟蹊径,尝试以一种新的方式面对学生——欣赏学  相似文献   

13.
"一个孩子应该品尝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而不只是受罚。"这句话让我体会到,我们可以把孩子的犯错作为教育契机,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因犯错导致的后果,从而让他们能对自己的错误作出深刻的反思,而不只是一味地责备或惩罚孩子。回顾以往,对待犯错的孩子,我是责备或惩罚的多。如,看到孩子把饭泼了,我会责备他:"怎么这么不小心,肯定是你不专心吃饭。"然后请他到一边坐着。记得一  相似文献   

14.
一本二战回忆录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纳粹准备活埋一些犹太人,其中有一位老人和一个孩子,他们被粗暴的纳粹分子推下了很深的土坑,孩子吓哭了。老人说:"孩子,不要哭,这是在做游戏。"孩子停住了哭声,他相信了老人的话,以为这真的是一个游戏。  相似文献   

15.
西方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想让孩子进步,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可是,很多家长包括教师只喜欢使用"表扬"和"批评"两种教育方法。这是造成孩子想赢怕输、畏难不前、缩手缩脚、虚伪虚荣、叛逆对抗,甚者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根源。夸孩子聪明,我们实际上就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鼓励是夸奖孩子努力用功,可使他们感到成功与否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反之,表扬是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  相似文献   

16.
一对夫妇有两个孩子,孩子还小的时候,父母决定为他们养一只小狗。小狗抱回来以后,他们想请一位朋友帮忙训练这只小狗。在第一次训练前,女驯狗师问:"小狗的目标是什么?"夫妻俩面面相觑,他们实在想不出狗还有什么目标":一只小狗的目标?那  相似文献   

17.
统计资料表明,中国有上千万名学习困难的孩子。事实上,这些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不是他们智力有问题。这一点并不难理解,那些上了名牌大学的孩子,并不一定就比没上好的大学的孩子聪明。是周围的环境,特别是家庭的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导致了他们学习困难。以下是很多临床案例中的一个。我们来看一看,一个差生是怎样被父母千辛万苦地"培养"出来的。  相似文献   

18.
租房子     
佚名 《高中生》2009,(16):65-65
有一家人去租房子。全家一共3口人,包括夫妻俩和一个5岁的孩子。他们找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好不容易看到一张公寓出租的广告。他们赶紧去看这套公寓,温和的房东将这3位客人从上到下打量了一番。丈夫鼓起勇气问:"这房屋出租吗?"房东遗憾地说:"实在对不起,我这里不租给有孩子的住户。"丈夫和妻子听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们默默地  相似文献   

19.
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但他们又难免会犯错误,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如果严厉批评与指责,不仅会拉远与孩子间的距离,更会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所以选用怎样的批评方式十分值得老师思考。主要围绕"绿色批评"的含义、"绿色批评"的魅力、如何在平时教育中开展"绿色批评"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求给孩子一个更完美的童年,让他们真正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正>位于临安市青山湖街道横畈集镇的一处出租房,农民工子女仰雅欣家里来了几位熟悉的"客人":他们是来家访的班主任胡怡怡和其他几位老师。老师们围坐在桌旁,和仰雅欣的父母聊孩子的事儿,还不断叮瞩他们要"抽空多和孩子交流"、"多和老师沟通、交流,搞好孩子的教育"。老师们对孩子的关爱之情溢于言表,这让仰妈妈的眼角湿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