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思潮是作为现代化及其负面效应的批判与反思而兴起的,它为研究和解决教育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维、新视角。教师在教学中形成的相关教育观念影响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控制其教学行为,教师要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主义视域下的课堂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作为当代最具影响的文化思潮之一,其基本思想倾向就是:批判现代性、强调反思,倡导多视角、多元化的思维,强调非理性思维,推崇对话,倡导主体间性,主张关怀与注重人文性。这些思想给课堂评价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新视野,基于后现代主义理念,课堂评价的价值取向表征为:评价目的的动态、情境性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息性,评价过程的建构性,评价反馈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3.
后现代主义作为当代最具影响的文化思潮之一,其基本思想倾向就是:批判现代性、强调反思,倡导多视角、多元化的思维,强调非理性思维,推崇对话,倡导主体间性,主张关怀与注重人文性。这些思想给课堂评价的研究与发展提供了许多新视野,基于后现代主义理念,课堂评价的价值取向表征为:评价目的的动态、情境性的,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全息性,评价过程的建构性,评价反馈方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化思潮,其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对西方社会乃至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后现代思潮也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教育理论的重构与教育实践的运行。其中,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师观的批判和超越,崇尚差异性,提倡多元化,强调对话,为我们重构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现代主体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批判.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为基础的主体教育是否动摇了其存在的根基?面对后现代主义的挑战,主体教育又将去向何处?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现代主体性和主体教育做出了反思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后现代视野中的主体教育观.  相似文献   

6.
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现代主体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批判。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主体性理论为基础的主体教育是否动摇了其存在的根基?面对后现代的主义的挑战,主体教育又将去向何处?本文从后现代主义的视角对现代主体性和主体教育做出了反思与批判,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后现代视野中的主体教育观。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教育评价观简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提倡反思批判精神、多元化视角,强调对话、非中心性、异质性、开放性等。因而,其对教育的评价也就必然形成了自己的观念系统。文章简介了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理解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从后现代主义思潮与教育评价观念的演变入手,通过梳理其演变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的评价理论家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的观念与理论变化,探索当前教育评价改革背景下出现的"后现代主义教育评价观"。不可否认教育评价观念的演变受到了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但这并非是一种由此及彼的突然骤变,也不是导致其变化的唯一和单向的因素,因此必须要立足时代与社会,用发展的眼光来把握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释世界,从而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领域亦不例外。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理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对主体的解构有助于我们改革单一的教育培养模式,对现代知识的诘难有助于我们反思和改造现代课程体系,对差异性的强调有助于我们建立一种多向度、多视角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以一种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观察和解释世界,从而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领域亦不例外。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理性的批判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教育的本质,对主体的解构有助于我们改革单一的教育培养模式,对现代知识的诘难有助于我们反思和改造现代课程体系,对差异性的强调有助于我们建立一种多向度、多视角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后现代主义为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现代主义教育观念的变革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阐述后现代主义的基本主张,分析了其对现代主义教育观念的批判与改造,并作了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反思现代性:后现代师生关系研究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一切活动总是以一定的师生关系为基本前提,并在它的维系下进行的,师生关系-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任何对于教育的完整性观照都离不开对师生关系的审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各种思潮的不断涌现,尤其是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想态度和思维方式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反思,当下师生关系研究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分析研究后现代主义对师生关系研究的价值取向,对于我们建构更加完整的、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良好师生关系,无疑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3.
反思与重构:后现代主义对教师角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掀起的后现代主义哲学文化思潮,代表着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思想态度和一种思维范式。后现代主义在教育观上的解构思想,为反思和重构教师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由教师权威走向彼此平等对话,由知识传授走向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习惯同一走向崇尚差异、倡导多元,这是教师角色的后现代转向。  相似文献   

14.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影响遍及各个领域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无论是解构的还是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其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都对西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是它崇尚多元性和差异性,强调反思与批判,提倡对话和反中心思想,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理论和视角。这为我国当前新型师生观的构建提供了积极启不。一、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师生观的冲击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虽然非常庞杂,但在师生观论述中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理论特质。后现代主义教育家认为我们的时代正处于一个变化的范式中,从现代主义的理性主义向后现代主义转变。在后现代主义中,强调学生的差异性,反对教师权威,学生通过对话、行动等交互作用与教师一起探索,达成共识。这些观点猛烈地冲击了传统师生观。  相似文献   

15.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广为流行的一种哲学和文化思潮,其思想是建立在对现代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基础上的,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多尔将后现代主义引入课程领域,对课程做出了新的解释,对教育研究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一、西方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综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首先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教师教育界兴起,进而影响到世界的教师教育。反思型教师教育思潮从认知心理学、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等理论与思想流派里吸取了丰富的营养,为自身的成长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它针对技术型教师观和能力本位的教师教育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反思型教师观和反思型教师教育模式。它认为教师不应被看作是技术人员,不应是用别人设计好的课程达到别人设计好的目标的知识传授者,与之相反,反思型教师应是学者,是研究者,他们一方面具有…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通过对现代主义哲学观点及研究方法的批判,形成了一种新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对教育理论及教育研究方法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就后现代主义某些学者的理论进行分析,探讨后现代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社会流行的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其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对西方社会乃至全球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后现代思潮也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教育理论的重构与教育实践的运行。其中,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师观的批判和超越,崇尚差异性,提倡多元化,强调对话,为我们重构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提供了新的视角。一、平等中的首席后现代主义学者多尔认为,“教师无疑是一个领导者,但仅仅是作为学习者团体的一个平等的成员,是‘平等中的首席’。”理查德·罗蒂作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认为“教师必须拟稿使学生产生对话:不…  相似文献   

19.
<正>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我们在教师培训教育观认识上存在偏差。如培训理论与教学实际不吻合,培训模式及资源供给与教师需求的多样化及个性化不适应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培训的效果。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与文化思潮,对现代主流文化进行反思、批判和否定,涉及哲学与教育等诸多领域,为陈旧僵化的思维模式和价值体系吹入一股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主义哲学缘起于人们对现代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批判性反思,并在批判反思的基础上倡导建构新的思维模式和发展观,符合未来社会发展的取向和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旨归。为此,借鉴国内外后现代哲学思想,提出科学内在逻辑探究与生态和谐基础上的人文陶冶有机结合的智慧教育、享受快乐过程与丰富多彩生成浑然一体的体验教育和学习、生活、娱乐三位一体的幸福教育等教育发展取向,引导教育回归人文、面向未来,引领社会的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