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村上春树之于文坛,乃至整个日本都是个不同凡响、不可或缺的存在,他的存在弥补了日本近代文学的一个缺口.短短数十年间,村上的作品便风行东瀛列岛,并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村上春树现象".各国各界的"村上迷"都积极地活跃在研究村上的行业之中,村上作品中的中国元素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去中国的小船>的感情基调--对中国的愧疚,及对日本的忧心,正是村上特殊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2.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凭借其新奇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作力成为日本文坛屹立不倒的常青树,其作品中不乏对中国元素的描写。本文将从意识形态层面解读村上文学所蕴含的中国情结、历史认识及战争元素。进而分析村上春树对华认识的转变与发展,探讨引发这些转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凭借其新奇的想象力和旺盛的创作力成为日本文坛屹立不倒的常青树,其作品中不乏对中国元素的描写。本文将从意识形态层面解读村上文学所蕴含的中国情结、历史认识及战争元素。进而分析村上春树对华认识的转变与发展,探讨引发这些转变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村上春树是当代日本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战争与暴力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且他的暴力描述多与"中国"及"中国人"产生关联。通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析村上的短篇小说《开往中国的小船》来具体阐述并论证这种关联性,进而推论出战争对村上文学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著名文学翻译家林少华用他独有的林氏译风诠释村上春树,村上作品风行的同时,林少华也从幕后走到台前,与村上共同成为了学界关注的焦点。通过对林少华文学翻译的研究现状进行历时性梳理和概括分类后发现,林译研究视角中西兼顾,但明显偏重西方翻译理论;对林少华翻译观的研究方兴未艾,但研究路径单一;围绕村上春树的汉译争论在当代翻译界产生了较大影响。相对村上春树作品在中国持续畅销的"村上热",对林少华及其翻译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椅上春树研究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的目光,其特点是数量多、质量高、毁誉参半.其中村上现象与日本当代文学、村上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技巧、创作意识与小说倾向,以及外来影响与村上小说文体风格等方面的研究尤为突出.试从村上的成长、回忆、公开发言及作品中梳理村上的中国观,并以<开往中国的小船>和<天黑以后>两部相隔24年的小说为例,进一步寻找根源.  相似文献   

7.
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可谓是村上作品中的斯芬克斯之谜。作者在作品中安排了两条各自独立发展的线索,为读者解读文本制造了障碍。通过对文本的梳理,发现作品中潜藏着深层结构,即以"入口石"为基点,作品中的人物游走于现实与虚幻之间。村上春树通过对两个世界以及人物的描绘,向读者传达了积极的世界观。  相似文献   

8.
村上春树是当代日本文坛中最受瞩目的作家之一,许多评论者还不禁赞叹"村上离诺贝尔文学奖越来越近了"。在村上众多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无疑  相似文献   

9.
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进入中国读者视野已近20年,随着"村上热"在国内的兴起,与之相关的各类研究也越来越丰富,其中有关村上作品中文译本的优劣问题也开始被关注。藤井省三与我国著名翻译家"村上专业户"林少华之间的、有关村上作品中译本孰优孰劣的论争,其实是翻译理论、个人理念的差异所致。  相似文献   

10.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村上春树深受中国的影响,无论是他的成名作《且听风吟》,抑或是第一部短篇小说《去中国的小船》,在诸多文学作品中都涵盖了大量的中国因素。村上的创作原点在于他的父辈侵华战争的体验。他为了探索自身的孤独与失落的根源,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并在某种程度上继承和发展了鲁迅文学的理论,从而奠定了村上文学的基调和风格。如果不提及中国,村上文学将无从谈起,即中国是村上文学的创作原点。  相似文献   

11.
村上春树创作初期的"青春三部曲",铺垫了村上文学的基本走势与基调,我们从中可以发掘出村上在以后作品中发展壮大的种种基本元素或其雏形,本文围绕这其中的几组基本元素,深入挖掘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罗燕  黄冰 《成才之路》2010,(33):79-80
本文尝试从村上春树的经典之作《挪威的森林》入手,分析了小说中村上是如何以他独有的情调和手法来营造小说中的似真似幻的氛围,从而揭示出小说中村上与作品合二为一的独特的魅力世界。  相似文献   

13.
基于《挪威的森林》《海边的卡夫卡》审视村上文学的转变,既有助于从多个维度对两部作品的创作内容进行对比,又能够从宏观视角把握作家村上春树的创作历程。文章以人称的变化为中心,分析人称的灵活切换对村上春树文学创作的影响,并围绕村上文学青春叙事转变、自我救赎转变、世界观转变三方面展开全面研究。  相似文献   

14.
出于对村上春树的热爱,凡是他的书,我都会找来读。近日,又有一本村上春树的书出版了。不过,这本《为了灵魂的自由》(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年1月)的作者不是村上春树,而是村上的“御用’,译者林少华。在书中,林少华追寻村上的灵魂,品评村上精彩纷呈的文学世界。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96):9-11
在现代日本文坛,村上春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对于他的文学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他的作品中的精神疗愈元素、心灵共振元素、后现代元素、工业文明批判元素及文体元素等方面,而常常忽视最具启示性的中国元素和中国视角,即中国文化、文学乃至近现代东亚史对村上春树及其文学作品的影响。村上春树曾说过:暴力是打开日本的钥匙。"中国"是打开村上春树文学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6.
村上春树在许多作品中都描写过战争,也在很多场合下发表过公开言论,表示对于战争的看法。我们既要承认村上良好的认罪态度,也应该看到受到民族主义的限制,村上在战争问题上,尤其是对于"受害者"这一群体及战争责任和战争遗留问题等的暧昧态度。  相似文献   

17.
正在我喜欢的作家名单中,有一个是日本的村上春树。村上年轻的时候,开了一家爵士乐酒吧。所有熟悉村上作品的人都会发觉:他每一本书里面都会对音乐做一些自己的解读,把自己喜欢的音乐家、作品推荐给大家。他是对音乐研究挺深的一个人。酒吧有时候没人,怎么办呢?偷偷写小说。到  相似文献   

18.
王桂英 《海外英语》2011,(7):244-245
村上春树(以下简称村上)的处女作《且听风吟》(以下简称《且》)发表于1979年,获得了当年第二十二届群像新人奖,村上从此走上了文学之路。该部作品研究者众多,研究角度多样,其中有从处女作对其后期作品的指向作用,文本的时间研究,以及作品的定性研究等。在作品定性研究上多数人认为其是日本后现代主义的开山之作。这些研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该小说进行了分析和把握,对于后人阅读和研究该作品起了莫大的作用。该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小说内容和小说文体两方面入手,论及这部作品的特色之处。  相似文献   

19.
海外文坛     
正村上春树自传《我的职业是小说家》出版《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是村上春树花费6年时间创作的自传,村上春树在书中敞开心扉,畅谈35年创作人生中最重要的故事。这本自传延续了村上一贯轻松、幽默的风格,村上为此书还特地创造出一种"亲密的谈话感"的文体,阅读本书的读者会发现一个真正的村上春树,像一个老朋友般的村上春树。在《我的职业是小说家》一书里,村上春树结合《挪威的森林》、  相似文献   

20.
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集《神的孩子全跳舞》以日本"阪神大地震"为背景,展现了日本普通民众在地震之后心灵所受到的震动。这部小说集第一次全面采用第三人称的讲述方式,在村上春树的创作生涯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与村上其他两部纪实文学作品《地下》、《在约定的场所:地下2》一起被认为是村上春树创作的转折点,即从"超然"到"介入"的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