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972年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对“碰撞危险”、“紧迫局面”和“紧迫危险”未作明确定义。为正确领会和遵守《避碰规则》,本文试就这3个术语的含义和区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多agent理论和技术在自动避碰决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每艘船舶定义为一个agent,提出以互利和缓解整体碰撞危险局面为目标的多agent避碰决策系统,给出基于Visual C 中类框架的混合型agent的体系结构及其巴科斯范式(BNF)描述,并对多agent船舶避碰决策系统工作机制进行阐述,最后指出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AIS技术所提供的他船数据的性能和作用 ,提出了解决长期困扰自动避碰决策技术发展的两个问题 (即他船信息来源的可靠性问题和船舶间航行、避碰意图互相通报的问题 )的办法。还提出了将AIS作为自动避碰决策系统的他船数据信息来源的设想 ,并分析了这种设想的可行性。介绍了在AIS数据的支持下 ,上述困扰自动避碰决策技术研究多年的两个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 ;分析了AIS数据中的新信息 ,例如他船状态信息 (操限船、失控船、限于吃水船等 )和他船避碰意图发现的新方法 (实时监控他船动向 )等AIS优于ARPA的数据功能对于自动避碰决策的作用 ,并研究了其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两厂商投资微分博弈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系统动力学为工具,通过模拟的方法求解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情况下微分博弈的均衡策略.结果表明,通过系统动力学模拟可将微分博弈转化为博弈的矩阵形式,进而方便地求出局中人均衡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避碰规则、无人水面艇(unmanned surface vessel, USV)运动学特点和海上交通复杂度等因素约束下的USV自主避碰技术,在分析初始动态窗口法的基础上,考虑《国际海上避碰规则》(International Regulations for Preventing Collisions at Sea, COLREGs)关于避碰行动时机、避让幅度、复航时机等方面的要求,建立融合避碰规则的动态窗口模型,设计融合避碰规则的动态窗口法。通过对比仿真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最短避碰距离和碰撞危险度的避碰决策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目前采用船舶领域进行避碰决策时选用的船舶领域多仅适用于一定水域,且选用的船舶领域模型与碰撞危险度模型考虑的因素不一致的问题,提出基于模糊四元船舶领域的碰撞危险度模糊评价模型。为解决采用最短避碰距离作为目标函数进行避碰决策时未考虑航迹偏差以及时间偏差等因素,以及根据所得的避碰参数采取的避碰措施并不能使总航程最短的问题,提出以航迹偏差、时间偏差和总航程作为目标函数的最短避碰路径模型。在综合考虑船舶领域、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和负责航行值班的高级船员的主观意识的情况下,应用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算法规划出最优的避碰路径。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快速获得最优避碰路径,满足海上航行避碰要求。  相似文献   

7.
基于遗传算法的船舶避碰决策辅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海上船舶避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种群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自动生成最优避碰路径的船舶避碰辅助决策方法.该算法采用多种群协同进化的方式,通过建立移民算子和人工选择算子保持种群之间的联系.这种改进的GA不仅能解决标准GA中遗传算子参数设定的问题,而且能提高算法的有效性和效率.利用船舶避碰方面的知识和启发式方法生成初始路径,使其决策方向符合避碰规则的要求,并对种群中的个体进行适应度评价与优化.以精英种群中最优个体的最少保持代数作为算法终止条件,这种判据充分利用GA在进化过程中的知识积累,比最大遗传代数判据更为合理.仿真结果证明了多种群GA在辅助船舶避碰决策方面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避碰专家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前景,对避碰知识库的建立,推理方法、搜索策略以及专家系统自身的开发提出了一些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回顾了国内外自动避碰数学模型的研究情况,并结合作者在此领域的探索,提出了在自动避碰数学模型研究中须考虑的几个问题,为建立较为合理的自动避碰数学模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阐述海上船舶避碰原理与所需信息的基础上,分析和讨论在船舶避碰过程中各种不确定信息与行动的产生原因和特征;探讨在航海模拟器上从事调查和研究海上船舶避碰中不确定行动与信息的方法;就船员在航海模拟器上参加海事安全教学与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掌握船舶避碰中可能发生的不确定信息与行动以避免船舶碰撞事故的发生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确定两船或多船会遇中潜在的可能碰撞危险是正确判断碰撞危险的关键之一。本文从信息论理论出发,采用模糊数学原理提出了一种评估碰撞危险的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目标船行动的不确定性以及多船会遇中存在的危险性推理碰撞危险度,能真实地反映出驾驶人员在决定采取避让行动过程中的操船心理,因此能直接作为在两船或多船会遇中采取避让行动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船舶避碰路径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会遇态势下的船舶避碰路径规划问题,建立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和非线性规划理论的避碰路径规划模型。该模型结合遗传算法全局搜索能力强与非线性规划方法局部搜索能力强的特点,使混合后的遗传算法在性能和效率上都得到提高。综合考虑船舶安全性、路径平滑度和路径长度等因素的影响建立避碰目标函数,采用基于实数编码方式的轮盘赌选择算子、算术交叉算子和高斯变异算子,通过迭代获取全局范围内的最优解。通过仿真对模型进行可行性验证和必要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船舶避碰决策中对碰撞危险度计算精度不足和对危险目标船辨识性差的问题,使用基于Coldwell船舶领域的危险识别参数改进多船避碰危险度评估模型,比较改进前后模型的精度。使用VC++实现船舶MMG运动模型,对基于改进模型的四船交叉会遇态势作避碰决策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对同一危险船,改进模型的精度更高;在多船会遇中,改进模型能够识别运动参数相似的危险目标船,辨识性更高。改进模型可为更复杂的多船避碰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为在船舶避碰决策过程中兼顾全面评估和高效决策两个重要的因素,通过引入可能碰撞圆(possible circle of collision,PCC)概念,提出一种基于碰撞圆的避碰决策模型。碰撞圆是由两船速度共同确定的所有可能发生碰撞的位置的集合,具有“穷举性”,可实现全面分析的效果。利用仿真平台对船舶发生碰撞与不发生碰撞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碰撞圆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及其相互关系,进而建立基于静态特性的可能碰撞点(possible point of collision,PPC)分布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桑吉”号事故场景进行实例验证并将其可视化,结果表明该模型可有效评估碰撞风险,并可快速作出避碰决策。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改进的人工势场(Artificial Potential Field,APF)方法,将船舶的速度和操纵特性引入到模型的引力和斥力函数中,用于实现船舶自动避碰.讨论APF中的局部最小点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竞热的兴起,一度被妖魔化的电子游戏再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自不必说,青少年学生玩电子游戏的情况是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在简单梳理了中小学生电子游戏的研究现状之后,通过以广铁一中初三学生和广州体育学院研三硕士为个案的研究得出如下结果:喜欢体育和喜欢游戏未见必然联系,但喜欢游戏的比例中学生高于硕士生,而且喜欢游戏的程度不仅与年龄有关,还与家庭社会阶层背景有关。二者周围的大多数同学都在打游戏,家长对子女打游戏的态度不再是"反对"占多数,而是"限定玩的时间"占多数,从而与学生对家长的期望出现耦合。二者喜欢玩的游戏项目排前三位的高度吻合,游戏水平和其依赖程度显著相关。对于社会上对电子游戏的偏见,二者的认知比较理性,但对游戏的广义、狭义之分和电竞是不是体育的认知,二者都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最后,以电子游戏为什么会不断发展作为代结语。  相似文献   

17.
标准博弈论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一套相当完备的体系。尽管标准博弈论的发展就是不断放松一系列严格假定的过程,但它仍然存在一个重大缺陷——严格的理性人假定。个体是如何进行博弈的,博弈的神经机制是什么已经成为博弈论研究的重点。文章回顾了有关博弈神经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当前研究多数处于一种假设状态,因此,对博弈神经机制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为达到香港港与上海港的互利共赢状态,以两个港口发展现状为背景,运用博弈论中的Hotelling模型,分析服务定价对港口市场份额与收益的影响。用改进的Hotelling价格竞争模型研究两个港口在统一定价和差别定价情况下,服务水平对港口的均衡价格、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影响,并对服务定价策略进行分析。以算例说明两个港口在实际航线中用不同的定价策略所获得的不同收益。从中可以得出,两个港口在统一定价的合作状态下可获得最大的市场份额和收益,而在差别定价下能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促进两个港口在竞争-合作中达到优势互补,使两个港口建设更加合理化,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