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机遇,对于任何渴望成功的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对于编辑,也绝不例外。这是因为,编辑策划好选题,需要机遇;编辑发现好作者,需要机遇;编辑推出好作品,也同样需要机遇。对于编辑来说,书内有机遇,机遇在知识中;书外有机遇,机遇在素质里。机遇有偶然性,也有必然性;机遇有多发性,也有易逝性;机遇有时代性,也有时效性。机遇,速可得,坐可失。  相似文献   

2.
刘佳 《出版参考》2017,(9):75-76
一个新人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编辑,至少要经历三年的时间去磨炼.好编辑要有踏下心来做书的定力和不断求知的欲望,并非一蹴而就.做书时碰到问题是常见不过的事,找选题、找作者、找画者可能是最艰难而漫长的过程,每前进一步都感到如释重负.  相似文献   

3.
编辑是一个出版社的核心力量,每一个新编辑都会经历找选题、找作者、营销图书等各种问题.选题从何而来,和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应该做广泛涉猎还是做类型化的编辑……本文通过《致教师》一书的编辑策划,为人们解答了这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4.
黄一璜 《出版科学》2006,(3):7-8,75
由于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和读者需求的变化,我国书报刊越来越多地采用图片,图文书大行其道.作者回顾图片编辑的出现,分析目前图文书市场,介绍图片编辑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做好编辑工作 ,既不是高不可攀的事 ,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这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用心领悟 ,仔细揣摩。笔者联系老一辈编辑出版家的编辑生涯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 ,认为做好编辑工作应具备四个基本条件。一支可靠的作者队伍“作者是出版社的衣食父母。”这句话含意深刻 ,耐人寻味。作为一个有远见卓识的编辑 ,无不注重作者队伍的建设。老一辈的编辑出版家 ,如鲁迅、邹韬奋及现在健在的一些老同志 ,在他们身边 ,都有一大批著名作者和一批经过他们扶植起来的新秀。他们和作者是好友、是知己。为了出好书 ,每当他们策划一个选题的同时 ,也就想到了…  相似文献   

6.
最近,收到两位高等学校朋友的来信,他们说,现在出的书编校质量差,“无错不成书”,编辑有责任,但不能全怪编辑。他们认为,从出版社说,校对有责任,社长、总编辑也有责任。从社会上说,作者有责任,甚至有不小的责任。因此病因不全在编辑的浮躁心理,实在是一种文化传播的综合症。  相似文献   

7.
近日,收到河北教育出版社老编辑张慧芝女士的《编辑岁月》一书,闲暇之余披览数次,颇有所得.虽然与作者张女士素不相识,但仍想向读者推荐此书. 《编辑岁月》包括九个部分,即:选题记、作者记、审读记、书评记、档案记、练笔记、困知记、忧思记、真情记,可以称之为“编辑九记”.它全面记录了一个从事编辑工作近30年的老编辑对书、对人、对事的态度与真情,并以拳拳之心向青年一代编辑人传递着编辑工作的经验与心得、编辑人的责任与担当.  相似文献   

8.
崔京艳 《编辑学报》2016,28(5):430-432
编辑规程和编辑规范并非2个对等概念,二者在稳定性、科学性的表现方式、文本内容方面均不同.编辑规程的基本功能有指示引导创新功能,包括把编辑素质划分为基本素质和动态素质2个部分,在写给作者的修改建议上做足文章,挖掘论文潜在学术价值,建立激励机制,体现政策目标.规程本身的指引功能能够指引创新,而编辑规程的创新性在一定程度上就等于其科学性.区别编辑规程和编辑规范,理清编辑规程的基本功能及其科学性,方能使编辑规程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编辑的作者意识与作者的编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办报刊、出精品,作者和编辑都责无旁贷,而且,作者和编辑多一些沟通,各自增加一点编辑意识或作者意识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含量是指出版物在生产过程中,编辑劳动量之多少及其对出版物质量、价值之影响。从编辑工作全过程看,编辑含量涵发现、把关、完善、推广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依次递进,互有交叉。编辑既要依次开展工作,又要根据书稿情况,在某一阶段突出抓住一个方面,深入开展工作。《中国史学入门——顾颉刚讲史录》是作者责编的一部编辑含量较高的书。作者以这本书的编辑出版过程及部分书稿档案为例,说明如何实施编辑工作的动态管理以及不断提升编辑含量。  相似文献   

11.
范军 《编辑学刊》2008,(1):78-80
日本人做书,一向很讲究装帧设计.就像和服有一个别致的腰带,日本的书籍装帧中也往往有一个很考究的腰封.日本编辑学校编《出版编辑技术》给"腰封"的定义是:"缠在书皮或书籍封套下缘的带状印刷品,称为'书带'或'书腰',使用白纸或有色纸张,印上书名、作者、内容简介和部分文案,具有广告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当代报纸编辑学》一书于2008年11月由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为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甘险峰教授。该书46万字,分为总论、文稿编辑、图片编辑、版面编辑、专业编辑五部分,共15章。  相似文献   

13.
【摘要】丁玲是作家,也是编辑大家,编辑生涯跨越半个世纪。其“扶植新秀,海纳百川;以笔作枪,为文学而文学;团结作者,为人民服务”的编辑思想更是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4.
选题成功与否,有很多要素制约,如品牌、营销、印刷等等.而从选题论证的基础要素来讲,编辑要素无疑首当其冲.编辑要素主要包括选题内容、同类书比较、读者与购买对象、作者选择、图书形式等.  相似文献   

15.
编辑人员在处理来稿中与作者的相互易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编辑在编辑加工稿件过程中, 能理解吃透作者的观点,能弄懂弄通审者 的意图,能时时了解读者的要求,则对稿 件的编辑和加工,对稿件质量的提高,对 期刊的出版和发行都是非常有益的。因此 编辑在编辑稿件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站 在作者、审者和读者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笔者将其称之为科技编辑中的易位法。 易位有三种:一是编辑与作者的易 位,二是编辑与审者的易位,三是编辑与 读者的易位。三种易位中,编辑与作者的 接触、交往、交流是最早的,也是最多的。 本文论述编辑与作者的易位。  相似文献   

16.
想要做一个好编辑,想要编出好作品,不仅要有编辑学科的学问,而且要有相关学科的学问。相关学科与编辑学科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就像一张纸的两个页面,去掉一面,也就等于去掉了另一面。同时,想要做一个好编辑,就要奉献给社会好书,让消失的生命、消失的肉体物化在书中。这些书便是编辑生命的价值。好书不朽,编辑的生命价值就会永存。  相似文献   

17.
洪滔  谢琹 《出版参考》2021,(1):83-85
本文以《食见中国》一书的编辑工作为例,从责任编辑的策划与统筹、插画的设计思路与辅助功能、传统文化的挖掘与表现三个方面探讨传统文化类图书插画的编辑加工要点.除了回溯插画创作的步骤与细节,作者还强调了责任编辑在远程协助状态下对编辑工作的全流程把控,以及在处理传统文化题材时对历史的求真态度、对读者的服务意识.同时,本文也对传统文化类图书的策划与编辑初步总结了一些操作性的实务要点与探索性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18.
编辑出版的过程,既是编辑发现、引导作者创作,帮助作者提升书稿质量,催化优秀图书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开发作者的过程.出版社编辑通过发挥编辑工作连接作者与读者桥梁的文化中介优势,在提供策划、组稿、加工修改、市场推广等专业服务中,对作者进行有效的引导,在孕育精神产品的同时,促进了作者的自我突破和跨越,从而体现了编辑出版工作在作者开发、成长中的不可缺少的推进作用.加强对编辑出版工作中出书育人的作用机制与内在规律的研究和探索,形成出书促进育人,育人推进出书的良性循环,对进一步增强新时代出版人的文化自信,激励、引领更多的文化领军人物的崛起,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编辑、作者和读者是书刊编辑加工过程中三个相互关联的主体、三个重要因素.书籍、刊物的编辑过程是组织、处理稿件的过程.稿件是作者创作、编著的,编辑组织加工稿件并印刷出版以满足读者需要,编辑在作者和读者之间起着桥梁和中介作用,也可称之为"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20.
做了多年报刊编辑,打交道最多的是包括记者在内的作者们.要说现在的作者发稿不易,业内人士恐怕没有几个不认同,但现在的编辑同样也不容易.现在的编辑需要做的早已不仅仅是给作者的稿子顺顺语句、理理次序、挑挑错别字等文字之内的事了,如今,让编辑头痛的事倒不是纯业务内的事,反倒是与业务不太搭界的东西让他们狼狈不堪,比如,作者与编辑的心理磨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