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女运动员三联征(包括膳食紊乱、闭经、骨质疏松)自20世纪90年代被美国运动医学界提出以来,至今还没有受到国内各界的重视。三联征危害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进而潜在地影响运动员的成绩。无论是从运动员的健康考虑或是从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考虑,三联征都应该得到广泛的关注。文章认为饮食紊乱是三联征的核心问题,并对女运动员三联征进行研究,以期为女运动员的运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女运动员三联征”包括了相互联系的三个征象,即进食障碍、闭经和早发骨质疏松。这三种症状在女运动员经常同时出现,尤其易发生在那些从事美学和生理学上依赖低体脂或低体重取得成功的项目的运动员中,是影响女运动员健康和竞技状态的重要因素。女运动员三联征与机体能量不平衡有关。从机体能量平衡调节的角度综述女运动员三联征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3.
饮食失调、闭经和骨质疏松是女运动员三联征的临床三因素。通过文献资料调研,就三联征的三因素的含义、相互联系和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研究认为,三联征的病因学常和饮食失调、意识控制联系在一起。大强度运动能量消耗过多,若能量摄入不足则会导致机体能量负平衡,从而刺激机体的代偿机制如体重降低和能量再分配,进而引起生殖功能抑制和与之相伴的低雌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甲状腺功能紊乱主要影响机体运动的耐受性,从而导致机体剧烈运动能力的降低。另一方面,运动本身也可直接或间接影响甲状腺功能,或者引起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急剧改变,或者导致运动员甲状腺功能的长期改变。运动员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是一种耐受能力的适应性机制,这种适应性机制可使能量的摄取和消耗趋于平衡。女运动员过度减重常常出现“低T3综合症”,从而导致运动性闭经以及其它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5.
高强度的训练和日益紧张的竞技比赛易造成女运动员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EAMD)。而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不仅与运动训练有关,更与女运动员的饮食摄入相关。能量摄入不足可直接影响女运动员的可利用能量,并损害生殖系统的功能。利用文献法就国内外学者采用饮食干预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的研究结果进行整合分析,得出饮食干预能增加女子运动员的可利用能量,并改善能量负平衡,其对运动性月经周期紊乱的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EDS)主要是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有显著的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非典型性进食障碍。运动员存在的进食障碍多为非典型性进食障碍,且以女性居多,其发病的危险性是非运动员女性的3倍以上。本文就女性运动员与进食障碍的关系,以及其发病原因、治疗、预防加以综述,为教学、科研、运动训练等提供一些参考和意见。  相似文献   

7.
减肥,几乎成了所有女孩子的奋斗目标。这种风潮也波及到了未成年少女。而节食,是这些女孩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的饮食失调。其中一些人的食欲也因此出现了问题,如:厌食症、食欲过旺。饮食失调的女孩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紊乱症状,如心脏活动紊乱、闭经和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8.
颜智  王强 《浙江体育科学》2009,31(2):102-104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s,EDS)主要是指以反常的摄食行为和心理紊乱为特征、伴有显著的体重改变和/或生理功能紊乱的一组综合征.其主要的临床类型包括:神经性厌食症、神经性贪食症和非典型性进食障碍.运动员存在的进食障碍多为非典型性进食障碍,且以女性居多,其发病的危险性是非运动员女性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女子耐力项目运动员中闭经与骨质疏松症Dr·Rogerwolman(英国奥林匹克医学中心)本文的第一部分将论述女子运动员发生闭经现象的诸多因素。第二部分将探讨闭经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一)闭经,实质上指的是完全丧失了月经周期。骨质疏松则意味着骨骼中的矿...  相似文献   

10.
女运动员闭经多见于长跑运动员,闭经与运动员身体组成密切相关,一般体重低、体脂少者易闭经;对于超长距离跑、训练强度过大者易闭经;对于以往有闭经或月经过少历史的运动员以及年轻运动员闭经发病率较高。但通过适当调整和治疗闭经是可以恢复的。  相似文献   

11.
鲍克 《体育科研》2013,(4):43-46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的损伤发生规律,为预防和降低跆拳道运动损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参加2011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的237名运动员的损伤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时损伤总体发生率为13.1%,男显著高于女(P<0.01);男子损伤发生部位依次为下肢、头部、脊椎和上肢,女子损伤部位集中在下肢和头部;男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依次为扭伤、挫伤和撕裂伤;女子最常见的损伤类型为挫伤、扭伤和拉伤;损伤机制主要发生在受到对方腿击时,其次出现在出腿进攻时,男子更倾向于在被对手出腿击中的情况下发生损伤。结论:新规则实施后跆拳道运动员的损伤发生率减少,与下肢相比,运动员头部损伤比例增加,运动损伤类型较多,损伤机制多发生在运动员实施高难动作的对抗环节,进一步提高运动员运动素质、完善技术动作、加强对抗性格挡训练是防治损伤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个性是个体的心理倾向性和品质的组合,它决定着个体的活动和行为方式,同样影响或决定着运动员在技术方面的表现和今后发展。对运动员的个性心理特征研究是运动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已成为我国运动心理学领域中的热点。本文采用卡特尔16项个性因素量表对运动员个体进行了个性特征的调查研究,表明了优秀武术男运动员在聪慧性(B)、有恒性(G)、敏感性(I)等因素表现为高分特征,在独立性(Q2)因素表现为低分特征,优秀武术女运动员在聪慧性(B)、自制性(Q3)因素表现为高分特征,在稳定性(C)、实验性(Q1)等因素表现为低分特征。这为今后武术运动员的心理选材、科学训练提供了参考的心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数理统计与逻辑推理等方法,利用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MASA),对参加2009年江西省体育高考的201名考生(男125,女76)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考生的正性心理唤醒量表和心理唤醒强度量表的得分都处于中间水平,而负性心理唤醒量表的得分处于较强层次;男女考生在正性心理唤醒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性格内向和外向的考生在唤醒强度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4.
对安化县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的少年羽毛球运动员的身体形态进行测试,并将其数据按运动员的等级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备战国家级比赛的运动员在肢体长度与围度、胸围、呼吸差等指标上显著高于备战省级比赛的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备战省级比赛的运动员与一般运动员在身体形态的各项指标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肢体长度、围度、胸围、呼吸差等指标,可作为羽毛球后备人才运动训练监控与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冯爱民 《湖北体育科技》2014,(12):1067-1070
目的:确定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左室肥厚的生理极限值,预防运动员运动性猝死的发生风险。方法:采用超声心动仪检测60名优秀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和60名年龄、性别类似的健康对照者及40名其他项目运动员的左心室厚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左心室壁厚度(LVWT)较大,为9.5±1.7mm,对照组为8.4±1.4mm。其中5名运动员(8.3%)的最大LVWT超过了预测值的上限;只有1名男运动员的绝对LVWT值大于12mm(1.7%)。5名运动员的LVWT超过了预测限度,提示左心腔扩大(54.4±2.1mm;范围为52~60mm)。而女运动员LVWT值均小于11 mm。结论:与非运动员相比,有训练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LVWT值更大。只有一小部分运动员的LVWT超过了上限,但少有大于12mm,而腔室一般都有扩大现象。提示,当有训练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男子LVWT>12mm,女子>11mm,极有可能属于肥厚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16.
运用运动动机气氛感量表和运动行为量表,对青少年男子足球运动员进行了调查研究,检验不同竞技水平运动员的动机气氛感和攻击行为。结果表明:(1)运动员的任务掌握动机气氛感明显高于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2)运动员的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又明显高于教练员的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3)高水平运动员比低水平运动员表现出更多的工具性攻击行为;(4)低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更易于采用敌意性攻击行为;(5)高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的高水平运动员相对于低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的低水平运动员表现出更高的工具性攻击行为,而自我表现动机气氛感的低水平运动员的两种攻击行为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2010年男排世锦赛中、外优秀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扣球高度、拦网高度、HS和HB8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队与前八名队伍运动员的年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身高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体重和克托莱指数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