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圯 《人民教育》2020,(3):128-128
学生“学习共同体”是近年来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学习方式。《跟随佐藤学做教育:学习共同体的愿景与行动》一书的作者曾跟随佐藤学教授参与了日本对其核心理念的改革实践,其中蕴含着共享、协作、互助精神的学习共同体理念,对21世纪各国学校的课程改革也产生了持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书推介     
《全球教育展望》2011,(10):6+97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著者:佐藤学译者:钟启泉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学校教育的改革是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始的。本书描述了21世纪"课堂革命"的全球图景,并以大量日本中小学的"案例报告"阐明了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哲学,读者可以从中领略无尽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3.
我国学校中现行的科层制组织模式弊端日显,学校应该进行改革在我国已形成共识,但对如何改革却颇有争议. "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模式在日本学校改革中不同凡响,备受多国教育界人士瞩目,这是由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倡导的一项成功实践.我国学校改革何去何从?"学习共同体"学校改革模式在中国的推行如何得以可能?本文从学习共同体的介绍开始,论及中国学校现行组织模式,并从行政环境、学校内部共同体的建立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三个方面对以上问题给予了解答.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ManabuSato)教授在我国教育界有着相当的知名度。他的诸多著作的中译本,如《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课程与教师》、《静悄悄的革命》均博得广大读者的好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是佐藤学教授的又一力作,该书以日本中小学课程改革浪潮为背景写成,从理论上与  相似文献   

5.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教育学博士,长期从事课程研究与教师研究。佐藤学强调,“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唯有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可能有新的课程创造,和新的“学习共同体”的创造。学校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化,而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扎实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德育》2006,1(8):6-6
7月19日,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先生以“学校改革与建设学习共同体”为题在中央教科所举行学术报告会。报告结束后,佐藤学教授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小蔓教授进行了学术对话。7月24日,美国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成中英先生访问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并作报告,报告结束后,成先生与《中国德育》的部分编辑和所内外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对话、交流。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信息  相似文献   

7.
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谈到"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把目光聚焦到课堂上,师生学习共同体,指教师和学生是一个团体,成员间彼此沟通、分享智慧、交流情感、体验感悟,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要架构这样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应当注重构筑"绿色对话平台",妙用课堂生成资源,有序指导学习方法,以有效策略引领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的改革是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始的。本文依据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革命"的逻辑与经验,结合我国10年来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围绕课堂规范的论题梳理了若干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9.
教育革命从教室萌生。日本著名教育学者、日本教育学会前会长佐藤学近日在一场名为《以学习为中心的课程与学校改革》的专场讲座中指出,"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真正意义上的教育革命是从一间间教室里萌生出来的。唯有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可能创造新的课程和新的"学习共同体"。学校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越能得到扎实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静悄悄的革命》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先生的一本著作。他结合自己20多年深入课堂.指导2000所学校成功创建“学习共同体”的经验,提出学校改革要进行“静悄悄的革命”。他认为,“从一个一个教室里萌生出来的.培植于下层的民主主义的、以学校和社区为基地”而进行的“静悄悄的革命”,  相似文献   

11.
刘徽 《现代教学》2012,(10):73-75
[本书及作者简介]佐藤学,现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日本教育学会会长、美国教育科学院外国院士,美国哈佛大学、纽约大学客座教授。《教师的挑战》是《学校的挑战》的姐妹篇,文中用了大量的课堂实例生动地告诉我们,在创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里,教师的三件事是倾听、串联和反刍。本书除了介绍来自日本的经验外,还放眼全球,介绍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日本教育家佐藤学教授带领3500多所学校,进行了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改革实践。他认为,教师的核心工作是倾听,教师肢体和内心都柔软、平静温暖、身体前倾,随时准备好倾听学生的发言,随时给学生提供学习支持。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够带领学生进入"静悄悄"的身心平稳状态,才能带领学生们不断挑战未知,笔者称之为"关怀型"教师,而这些教师很可能成为引领中国课堂转型的重要力量。一、"关怀型"教师的隐喻:榕树与  相似文献   

13.
正"没有哪个地方像学校一样这么被强调对话,也没有哪个地方像学校一样被独白支配。"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的"教育与文化重建——2012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上,"学习共同体"倡导者、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指出,"学习应该以对话为中心",而现实是,"校长、教师和学生都在独白"。真正的学习是相互倾听佐藤学是当前日本学校教育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随着其著作《静悄悄的革命》等中译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民主进程的加快,世界课堂正在发生“静悄悄的革命”,这种革命主要表现为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多重转变,而“学习共同体”这一概念就是在课堂教学发生多重转变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日本学者佐藤学是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外国学者之一。但不难发现,“学习共同体”理念其实有新瓶装旧酒之嫌,并未跳脱出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的相关理念。由此出发,通过文本分析研究,梳理、分析杜威和佐藤学文本语境下“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发掘两者课堂学习共同体理念在内涵上的一脉相承之处。最后,基于以上对两者课堂学习共同体内涵的分析以及学界的定义,归纳总结出符合当代语境的“课堂学习共同体”的定义。  相似文献   

15.
王火炬 《新教师》2023,(2):20-21
<正>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教改的一项重要命题,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找到一个正确的“打开”方式,即找到一个切入点。几年前,我校便把目光瞄准了佐藤学教授所倡导的学习共同体。对于“学习”,佐藤学倡导活动的、合作的、反思性的学习方式,并把学习定义为三种对话,即学习是自己和客观世界(文本)的对话,自己与他人的对话,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依据学习共同体理念,围绕转变课堂教学形态,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我校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正专家本来应是什么样子?一线教师能被称为真正的专家吗?学校应该怎样把教师培养成专家?今年9月中旬,日本著名教育学者、"学习共同体"倡导者佐藤学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讲学,对上述问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专家应具备什么样条件?佐藤学认为,能被称为专家的人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条件。一是具有公共使命感。专家不是为了个人利益,而是为了公共利益而工作。因此,"只是为了  相似文献   

17.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认为:"21世纪的学校是‘学习共同体的学校’。"[1]在这个意义上,教学过程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建设相互影响的社会关系的过程"[2]。因此,课堂作为一个担负着特殊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使命的组织,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10月30日,2016年明远教育论坛在京举行,顾明远与佐藤学进行了主题对话,对终身学习、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深度学习及学习共同体构建等话题展开深入探讨。【对话人】顾明远: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被称为"中国比较教育之父""百科全书式"的中国教育学者。佐藤学:日本教育学会原会长、著名教育专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以《学习的革命》等著作而被中国教育界熟知。  相似文献   

19.
生态主义课程产生于人类社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这个时代背景,它直面当代社会中的诸多问题,研究的目的在于创造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文化。而作为"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佐藤学教授推行的"学习共同体",一个从内部开始展开的学校改革,跟生态主义课程有许多共鸣之处,也希望两者的结合能对中国的课程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0.
佐藤学(Sato Manabu)是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长期专攻课程论、教师学。佐藤学教授在近20多年的岁月里,每周造访几所中小学,与一线教师展开"行动研究",创造一系列新鲜的经验,致力于改造课堂、改造学校、改造社会。滨之乡小学的改革实验,就是典型的一例。本文叙述了滨之乡小学改革实验的来龙去脉、基本经验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