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笔者曾在《也说盉壶原地邮局和司母戊鼎重量》(参见000743)一文中,对《司母戊鼎欣赏》(常见000507)中此鼎重875千克的“老皇历”予以纠正:有关研究单位除去鼎足里残留的铸鼎泥范,鼎实重832.84千克。但是在《殷墟》一文中(参见080309)却再次搬出了旧说:鼎重达875千克。  相似文献   

2.
《上海集邮》2009,(5):47-47
第5期“月月有奖读刊活动”征答1.司母戊鼎实重多少千克?2.“晚年时期的鲁迅”原照是由谁拍摄的?3.《鲁迅逝世十五周年》邮票发行首日,上海是谁印制了木刻鲁迅像首日封?  相似文献   

3.
不久前,侄子从纽约来信说:有位邮友需要一枚“特63-8”。我翻开目录一查,原来是1964年《殷代铜器》中的“司母戊鼎”。这鼎,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古青铜器。  相似文献   

4.
张绍堂 《武当》2000,(4):2-4
天人万物是一个整体,同受大自然的普遍规律主宰。这一普遍规律古人称之为“道”。“道”者,道理,规律也。“一阴一阳谓之道”。《内经》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阴阳及宇宙万物的基本属性,自然界万物的生生化化,无不是阴阳运变的结果。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五行,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进一步指出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根本。古人主张取象于天,并动用阴阳八卦五行之理探索宇宙万物。故《太极拳论》开篇即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太极学说是太极拳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命名的由来。  相似文献   

5.
吴晓丛 《收藏》2001,(3):72-73
“润格”又称“润例”、“笔单”,其词虽不见于《辞海》、《辞源》,但行内人士皆知其意,即书画家出售作品所列价目标准之谓也。其源起于哪朝哪代,难以确考,然从字面推测,无疑应在“润笔”一词行世之后。所不同者,在文人雅士的书面语言中,“润笔”至今还常与“爬格子”写文章所得稿费混用,而“润格”一词则专用于书画篆刻之属。  相似文献   

6.
此《形意拳秘法》据其著者高降衡先生说。成书于民国二十四年。而高先生之师贾大俊先生与形意先师李洛能则是同时代人,且为同门师兄弟(见原谱师承表),那么,高降衡则与“半步崩拳”的郭云深为同一辈分。可见此书成书之早,不知为何竟然叫做《形意拳秘法》?“形意拳”三字本该是李洛能的“专利”才对。有关形意拳煌煌巨著,上世纪三十年代前后姜容樵、孙禄堂等大家都有论著出版,然独不见此书(《形意拳秘法》)见著于当时。不知何故?近见日本杂志《武术》刊登《形意拳秘法》,故本刊全文刊发,以示其全貌。供形意拳人及此道爱好者研究之、析疑之!  相似文献   

7.
一、论作者之序言所云近来,方始见到台北商务印书馆于客岁八月印行的《金瓶梅解隐》一书,李洪政先生著,注 明所解问题有三:作者、人物、情节。而作者在其序言中,开头就说从事《金瓶梅》一书之 研究已二十年矣。该书篇幅二十万言上下,揆其目次,分作六章,首解背景之隐秘,二解宗旨之隐秘,三解作 者之隐秘,四解金瓶之隐秘,五解雪月之隐秘,六解楼构之隐秘。他认为“许多文人学者” 都没有“用科学思辩和历史论证的方法”。他是用“科学思辩”和“历史论证”来研究这部 “天下第一奇书”的。关于《金瓶梅词话》于1932年出版…  相似文献   

8.
李浭 《象棋研究》2009,(5):42-43
图1形势,是出版于公元1707年之《韬略玄机象棋谱》中之“紫燕双飞”局。  相似文献   

9.
《体育之研究》与毛泽东的早期哲学思想广西工学院游毓发《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同志于1917年以“二十八画生”在《新青年》上发表的,充分反映了毛泽东的早期哲学思想。文章一起始,即用唯物主义观点——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提出了体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养生”...  相似文献   

10.
骏骑追风     
原载《适情雅趣》第72局这是一个精彩而实用的双炮双马联攻的棋局,可惜原谱着法多处有误。笔者最早诠正发表于1976年“文革”中之油印民间棋刊《百花齐放象棋谱》第3集。以后,正式刊物未曾发表过。关于创始于“文化大革命”中的民间油印棋刊《百花齐放象棋谱》,初集发行于19  相似文献   

11.
杨耀增 《集邮博览》2001,(11):30-31
1950年11月间,我和黎震寰合编《新中国邮票手册》。本来打算编写一部图并茂的《新中国邮票图鉴》。这个动议在《新中国邮票手册》的“例言”里.即已阐明,“例言”提到:“敬祈海内先进同好,绳其得失,正其缺谬,俾再版时分别订正,并作编篡《新中国邮票图鉴》之参考”。同时在《手册》的扉页也刊登了全版面的“出版预告”,原计划于1951年春节出书。  相似文献   

12.
李梅 《集邮博览》2013,(9):22-25
后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原称"司母戊鼎"或"司母戊大方鼎"。出土于河南安阳,重832.84公斤,是世界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誉"镇国之宝"的美誉。后母戊鼎通体高133厘米、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已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重的单体青铜礼器,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后母戊鼎发现于1939年,历经辗转,1959年开始作为镇馆之宝收藏于国家博物馆。这件青铜大鼎的铸造在商后期大约需要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这足以反映商朝中期青铜铸造业的宏大规模。中国邮政于1964年8月25日,发行了此图案邮票,志号:特63《殷代铜器》(8-8)。  相似文献   

13.
《中华武术》2002,(10):13-13
全景展现“散打第一”传奇历程;独家披露“超级王中王”胜战天机;第一本反映当代武林人物的纪实作品!气呵成读罢《大高手一超级散打王柳海龙武功实录》,颇有意犹未尽之感,仿佛正在峰回路转之中迷恋于山光水色,不知不觉之问已然走到了尽头风光不再,这是读完《大高手》的第一感受。  相似文献   

14.
《曾胡治兵语录》云:“兵事之妙,古今以来,莫妙于拊其背,冲其腰,抄其尾。”  相似文献   

15.
徐达东 《中华武术》2004,(11):57-57
“武玄醉八仙”原名“易道搏技”,又叫“醉道”或“醉八仙”,其产生的确切年代已无从可考,其雏形“修道”大致产生在先秦,汉朝既已形成完整体系。其出处目前仅有的文字记载是生卒年代已不可考、道号“真阳子”的前辈所著的《修真正义》。该文说:“昔太祖修道于上京,入悠然恬淡之境,出痴疯飘逸之形。爰弟子视之谓日:师或醉焉?师日:斯道之真象也,其示与貌,其出于质,夫今汝醉然,或以是名乎?爰此名之初成乃《醉道》也。”  相似文献   

16.
常崇宜 《围棋天地》2007,(10):95-96
围棋是中华祖先智慧的结晶,传说肇始于唐尧时期,“尧造围棋,丹朱善之”(战国佚名《世本》)。到了汉魏时代围棋已经十分普及,成为上白宫廷,下及百姓,文武百官,三教九流的共同爱好。围棋之所以朝野流行,主要是它具有三个方面的特殊功能:其一是围棋“易学”,使之有了很强的娱乐功能。在缺乏大众文娱活动的古代,瓜田斗室都可以摆上副围棋,“纹枰对坐”,从容谈兵。其二是围棋棋艺又极深,从纯理论上讲,宋人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曾计算过,围棋的变化无穷,“尽三百六十一路,大约连书万字五十二”。班固《弈旨》称围棋“上有天地之象,次有帝王之治,中有五霸之权,下有战国之事,鉴其得失,古今略务”。  相似文献   

17.
研读毛泽东于1917年《新青年》杂志第3卷第2号发表的六千余字的《体育之研究》,解析文中“释体育”、“体育在吾人之位置”、“体育之效”等8节,认为《体育之研究》可谓超前百年的体育理论佳作,并预示着真义与人文体育观的产生与冲突.  相似文献   

18.
《周易》一词,最早见于《左传》的记载,可见其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或更早。“周”义双解,一日周朝之易,二日“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即《系辞》所云“变动不居,周流六虚”即是:“易”意日月,字从日下月,“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故所谓《周易》者,即日月之道普照周天。东汉易学大家郑玄所云:“《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可见《周易》一书,以“象”职“易”,以“易”之阴阳变化,统领世界万物最根本的矛盾对立统一的法则。其内容主要包括太极、阴阳、八卦、六十四卦的排列关系及变化规律(图1)。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创造发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肇平 《武当》2005,(10):35-36
最近.道友介绍我阅读萧天石先生主编的《道藏精华》第二集之五《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笔者在《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卷二《太极长生诀》中,发现几篇有关《太极拳》的论著,足以说明“太极拳”的确是张三丰刨造发明。比如《太极拳论》、《太极拳歌》、《太极七十二图势》等五篇,篇篇都是讲“太极拳”与“行功”之奥妙。  相似文献   

20.
傅京生 《收藏》2006,(12):42-43
袁武先生是一位处理画面黑、白、灰“视觉交响”效果的高手,仅以他的《老子出关》和《羲之爱鹅》中的“灰调子”为例,即可见出他的匠心独运之高妙——画作中,有以泼墨法表现的大块的“灰调子”,如《老子出关》中的天上的云,《羲之爱鹅》中的芭蕉;也有以淡墨通过一笔一笔的色勒构成的“灰调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