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宇宙飞船由推进舱、轨道舱、返回舱等部分组成,其中轨道舱和返回舱为密封舱,是航天员工作和生活的空间。航天员的工作、饮食和睡眠都在轨道舱内进行。为防止水在失重状态下四处飘逸,航天员  相似文献   

2.
无论卫星还是飞船 ,在发射升空时 ,人们都无法看到她的庐山真面目。这是因为火箭顶端的整流罩要把她们严密地遮挡保护起来。那么 ,神舟三号飞船究竟长得什么样呢 ?说起来 ,与神舟一号、神舟二号飞船相比 ,神舟三号从外形和结构上并没有什么区别 ,所不同的只是在内部所做的一些改进。具体来说 ,神舟三号飞船是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部分组成。返回舱在飞船的中部 ,为密闭结构 ,其前端有舱门 ,供宇航员进出轨道舱使用。其外形为大钝头倒锥体的钟形。据介绍 ,神舟号的返回舱容器是世界上已有的近地轨道飞船中最大的一个。返回舱是航天员的…  相似文献   

3.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全长8.86米,总重量7790公斤。返回舱空间约6立方米,可容纳3名航天员,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飞船返回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是人类第241次太空飞行。●飞船以平均90分钟绕地球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人成功进入太空,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终于撩开了她神秘的面纱。“神舟”飞船是目前世界上可利用空间最大的载人飞船。飞船总长9米左右,总重7790公斤,返回舱空间约6立方米,可容纳3名航天员。国外的载人飞船航天员只能半躺在座椅上,在狭小的空间里完成按电钮、拉手柄等动作。“神舟”飞船越过了单人飞船、双人飞船阶段,直接采用多舱组成,飞船内空间较大,航天员既可以非常舒服地在舱内工作,又可以离开座椅,通过舱门进入轨道舱内,进行各种科学试验活动。同以往的“神舟”系列飞船相比,“神舟”五号作了不少改进。它首次…  相似文献   

5.
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3分,“神舟六号”飞船在近5天5夜、约325万公里的太空飞行中,两名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经历了76次日出日落, 成功进行了穿越轨道舱与返回舱、工效学评价、医学实验、轨道舱飞船设备操作等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 并各自睡了5次觉,吃了15顿饭后(期间还与家人、胡锦涛总书记进行了天地间的通话),返回舱缓缓降落在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随着在太空飞行了 115个多小时的航天员离开船舱,我国首次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6.
科技辉煌     
《历史学习》2010,(10):1-1
2003年10月15日,在我国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飞船之后,茫茫太空迎来了第一位来自嫦娥家乡的客人——中国航天员杨利伟。“神舟”五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组成,总长8860mm,总重7840kg,  相似文献   

7.
在“神舟”五号飞船上,航天员的工作、饮食和睡眠都在轨道舱内进行。那么,航天员在太空的“衣食住行”怎么解决呢?据了解,航天员身穿的航天服,  相似文献   

8.
神舟十号     
中国style事件: 神舟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它载了三名航天员飞向太空,在轨飞行了15天.在这期间,我国的航天员还首次开展了太空授课活动. 神舟十号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第五艘载人飞船.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升空后和在轨运行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对接,并对其进行短暂的有人照管试验.航天员是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相似文献   

9.
据神舟六号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介绍,神舟六号构型与神舟五号相同,由返回舱、轨道舱和推进舱3个舱段构成。按照神舟六号飞船在太空中的飞行状态,3个舱段由前到后的安装次序是: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  相似文献   

10.
“神六”飞船上共装有56台各种发动机,对飞船进行变轨、轨道维持、姿态控制和着陆反推。这些推力大小不同的发动机,分布在飞船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的不同部位,就像飞船的“船桨”,既可控制飞船的轨道、姿态,也可控制飞船的速度。当神六返回时最后工作的发动机是反推火箭,4台反推火箭要在飞船即将落地的一刹那点火,是航天员落地前为飞船所提供的最后一道安全保障。下面就从物理学知识的角度来分析“神六”飞船的变轨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11.
(一)读下面这篇说明文,完成第1~4题①“神六”飞船的外形和结构虽然和“神五”一模一样,但是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神六”又启用了一个“多功能厅”,这个厅就是飞船的轨道舱。“神五”首飞时,杨利伟只使用了飞船的返回舱,这个舱既是驾驶室又是工作室,吃饭和睡觉也都在里面,活动空间仅有2立方米。由于时间短,他上天之前又经过了灌肠处理,所以没有大的“方便”问题,小便可以在航天服的“尿不湿”中解决,因此,返回舱里没有厕所也无妨大局。“神六”就大不一样了,两名航天员要在太空中度过近5天的时光,于是,飞船除了继续保持返回舱驾驶室的“…  相似文献   

12.
载人航天工程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分三步进行。第一步,发射无人和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成功,标志着航天工程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第二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完成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神舟六号”的成功标志着二期工程的开始。航天员从返回舱★★进入轨道舱等一系列动作,为实现太空行走和交会对接,奠定了重要基础。第三步,建立永久性空间站,建成中国空间工程系统。航天员和科学家可以在地球与空间站之间往来,进行规模较大的空间科学实验。太空行走我国计划2007年发射“神舟七号”飞船,航天员将出舱进行太空行走。航…  相似文献   

13.
热点综述:从北斗环绕到嫦娥奔月,从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校,中华民族的航天梦,承载的是中国人民“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2021年9月17日,神舟十二号的返回舱顺利着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成功回家,意味着我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飞天”事业又一次开启新的篇章。神舟十二号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全船具有14个分系统,是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  相似文献   

14.
“神六”飞船上共装有56台各种发动机,对飞船进行变轨、轨道维持、姿态控制和着陆反推。这些推力大小不同的发动机,分布在飞船推进舱、轨道舱和返回舱的不同部位,就像飞船的“船桨”,既可控制飞船的轨道、姿态,也可控制飞船的速度。当神六返回时最后工作的发动机是反推火箭,4台反推火箭要在飞船即将落地的一刹那点火,是航天员落地前为飞船所提供的最后一道安全保障。下面就从物理学知识的角度来分析“神六”飞船的变轨运行过程。1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动的情景“神六”飞船与火箭分离后,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在近地点250km到远地点350km的椭…  相似文献   

15.
数字神舟     
2——神舟六号飞船乘2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天。 8——飞船总长超过8m。 9——飞船轨道舱航天员有效空间约为9m^3。  相似文献   

16.
在“神舟”五号飞船上,航天员的工作、饮食和睡眠都在轨道舱内进行。那么,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衣食住行”是怎样解决的呢? 据了解,航天员身穿的航天服,都是高科技产品,价值不菲。航天服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做成,重约10公斤,价格相当于一辆豪华轿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飞船研制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从一开始即采用了多人多舱的设计方案。“神舟”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  相似文献   

18.
据专家介绍,“神舟”五号在轨飞行14圈后开始返回,这时飞船开始在344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其实,就像刹车一样,先是飞船在轨道上呈90°转弯,然后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轨道舱继续在轨道上进行对地观测,而返回舱和推进舱再转90°,正好与原来的飞行方向相反喷气,起到减速的作用。这时返回舱开始脱离原来的轨道,进行无动力飞行。飞行至距地面  相似文献   

19.
两院院士评选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中国 1.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10月15日9时9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被顺利送上太空.这次发射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包括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四个部分,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发射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飞船上进行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的载人航天应用系统由中国科学院、信息产业部等部门的有关单位研制.  相似文献   

20.
读下面这篇说明文.完成第1-4题 ①“神六”飞船的外形和结构虽然和“神五”一模一样.但是作为航天员的太空卧室.“神六”又启用了一个“多功能厅”.这个厅就是飞船的轨道舱。“神五”首飞时.杨利伟只使用了飞船的返回舱.这个舱既是驾驶室又是工作室,吃饭和睡觉也都在里面.活动空间仅有2立方米。由于时间短.他上天之前又经过了灌肠处理.所以没有大的“方便”问题.小便可以在航天服的“尿不湿”中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