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孩子与风筝     
提起放风筝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如果把孩子比做是放飞的风筝,家长就是握线的人。家长既要让孩子拥有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又不能扯断手中的风筝线。家庭教育同放风筝的确有不少  相似文献   

2.
孩子留学远方,是风筝;家长则是放风筝的人。风筝无论飘得多远,家长只要握住手中的线,松紧适宜,风筝就会飞得更高,又不失去控制……  相似文献   

3.
看了第一期下半月刊登的《棍棒与糖果》一文,我非常赞同文章的观点:世界上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就看你会不会鼓励他们,哪怕是一丝一毫的进步。这一点,我感受颇深。 有一次,我在批改学生写的作文《放风筝》时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赵佳杰写得不好,但我给他的评语是:“称能把放风筝的过程写完整,很了不起;老师认为如果你能把‘风筝是怎么放起来的’这一部分再写得具体些,那么,文章会更生动。建议你再去放一次风筝,细细体验,你一定行!”到了第二周,他拿了一篇作文来到我的办公室,说:“这是我在星期天第二次放完风筝后写的作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角的度量》这节新授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虹星小学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又开始了,看天上的风筝可真多,你们愿意老师带你们一起参加放风筝比赛吗?按国际风筝比赛规则,参赛选手必须把手中的风筝线一端放在地上,看风筝线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请同学们看这三个角中哪个角最小?  相似文献   

5.
金秋来临,秋高气爽,正是家长带孩子走出家门到户外活动的大好时节。可以跑跑步、踢踢球、放放风筝……放风筝是一种令人惬意、兴奋的活动。当风筝随风升起,窜上蓝天时,当拽着因风兜起而很有韧劲的风筝  相似文献   

6.
<正>杨老师:今天请同学们来看一幅图画。不过,你们要把画面写出来,让别人通过阅读,想象出画面的内容,可以接受挑战吗?文君:没问题!图上画的是小朋友们放风筝的情景。近处有三个人,两个男生准备把沙燕风筝放上天,小女孩拿着蝴蝶风筝一边笑一边看着他们。阿呆:远处也有三个人,我猜他们是一家人,爸爸妈妈正在看孩子放风筝。杨老师:写作时,大家可以按照这种由近到远的顺序,分两部分来写。想一想,还要怎样写才能吸引人呢?  相似文献   

7.
我常常将课堂比喻成放风筝,学生的思维就像一只飞起来的"风筝",它是不可能挣断线而飞走的,即便这只风筝想飞得更高些或更远些,教师手中的线也会把它拽回来。这样的课堂又何谈创新思维?我们不妨大胆一些,剪断这根"风筝线",放飞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去领略更宽更广的世界。经过一番翱翔后,说不定学生会给我们带回更  相似文献   

8.
周末带孩子放风筝,当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风筝在天空中翩翩起舞时,人们的喝彩声接连不断,放风筝的人更是眉飞色舞……作为一名教师,这样的场景深深触动了我,不由得想到我们的课堂教学,如果课堂教学也能有如此场面,那该多好呀!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与放风筝有着共性。一、由放风筝探析师生关系的建立风筝能在天空中翩翩起舞,展示风采,主要是凭借那根线和人的引导,风筝、人、线三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和谐。师生关系就像放风筝:学生是风筝,教师是放风筝的人,那根连接人和风筝之间的线就是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  相似文献   

9.
要它飞得高     
秋日傍晚,公园里好多人放风筝。有孩子拉着线猛跑,有家长大呼小叫地指挥,有的风筝刚起飞就扭来扭去地坠下,还有些稳稳地飞在高空。风筝多半一个样子,原来是公园边小贩卖的组合风筝,我想给女儿买一个,却发现组合风筝只能在几十米的低空飞。至于在高空飞翔的,没有一个类似。就问小贩,有没有能高飞的。"那是专家玩的,太贵,我们不卖。"小贩指指公园边上的几个人影,"你去问问他们。"走过暮色,看清那几个人,大概怕外行人的风筝搅局,他们全躲在公园的西侧,而且不像一般放风筝  相似文献   

10.
<正>活动背景春季,放风筝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传统游戏。前一阵,班上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放风筝活动。看着亲手制作的风筝在天空中飞舞,孩子们体验着自豪与快乐。在玩的过程中,一个孩子突然叫喊起来:"快救救我的风筝,它被树枝勾住了。"于是,一次"救助"风筝计划迅速展开了。孩子们积极讨论着各种方法,我帮忙找他们需要的竹竿……孩子们把几根竹竿连接起来,巧妙地把风筝从树上勾  相似文献   

11.
逆风才能把风筝升起来初学放风筝,认为只有顺着风跑,才能把风筝放飞起来。可是,当我一次次顺着风跑时,手中放飞的风筝都很快被风吹落到地面。“孩子,放风筝,不是顺着风跑,而是逆着风跑。“父亲提醒我,“只有逆风才能把风筝升起来。“  相似文献   

12.
成长的风筝     
刘军 《下一代》2013,(5):26-26
广场上空,天蓝蓝的,风筝艳艳的。许许多多各具形态的风筝此起彼伏,构成一大景观。在放风筝的人群中,似乎大人比孩子多,大人跑着把风筝放起来,拽着线让孩子看。人们微笑的脸庞仿佛是朵花,我却感觉快乐的背后有点伤感。我也给孩子买了一个质量很好的风筝,儿子看到我买来精制的风筝高兴得跳了起来,拉着我就向外跑。到了郊外,孩子要自己放。我却怕他放不高,想来我本不该牵着那条线,更不该牵着孩子走。孩子渴望有自己的一片纯净而透明的天空。他们对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13.
前几天,趁天气好,我们幼儿园在体委大草坪里举行了一次集体放风筝活动。活动中,大多数孩子玩得都很尽兴。只是由于风筝是由孩子们自己准备的,质量有好有差。有的孩子的风筝没玩多久就飞不起来了。他们就坐在草地上,抬着头,仰望着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别人的风筝;有的低着头,看着自己手上那不争气的风筝发愣。这些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他们多想和别人一样继续玩下去呀!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放风筝的乐趣,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决定  相似文献   

14.
在教学《角的度量》这节新授课时,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虹星小学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又开始了,看天上的风筝可真多,你们愿意老师带你们一起参加放风筝比赛吗?按国际风筝比赛规则,参赛选手必须把手中的风筝线一端放在地上,看风筝线与地平面所形成的角的大小,请同学们看这三个角中哪个角最小?  相似文献   

15.
风筝的思绪     
小时候,我一直很胆小,并认为自己是个笨孩子。尤其是到了放风筝的季节,我看着小伙伴们自豪地擎着他们亲手制作的风筝,欢天喜地跑到野外,然后将风筝放飞到蔚蓝的天空上。而我只有站在远处,凝望着天空上那些飘摇的风筝,心中满是羡慕。  相似文献   

16.
如果把每个孩子比作一棵棵“果树”,那么,他们的家长便是“园丁”。  相似文献   

17.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可是在新课改的阳光沐浴下的校园内,一群孩子却像安徒生笔下的“丑小鸭”一样,被称之为“差生”,倍受老师、家长的冷落,甚至是嘲笑、斥骂。这些孩子更需要爱的阳光,教师和家长必须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把信任和赞赏给予每一个孩子,用一颗颗爱心托起他们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18.
接送孩子时,大多数家长都能够和值班老师打招呼,叫孩子问老师好或向老师说声“再见”。但也有一些家长在早上送孩子来园时,旁者无人地把孩子推进教室转身就走,或把孩子拉进教室,毫无顾忌地替孩子选座位,挑凳子,甚至有因为昨天自己孩子和某个孩子吵嘴而大声训斥后者;在接走孩子时,对教师的满脸微笑视若无睹,冲进教室拉起孩子就走。有的教师见此也很生气;“白浪费了感情!以后对这种家长的孩子咱也象他们那样,不问不闻。”这当然是一时的气话。不闻不问是不行的,一方面师德不容,另一方面良  相似文献   

19.
要它飞得高     
<正>秋日傍晚,公园里好多人放风筝。有孩子拉着线猛跑,有家长大呼小叫地指挥,有的风筝刚飞起就扭来扭去地坠下,还有些稳稳地飞在高空。风筝多半一个样子,原来是公园边小贩卖的组合风筝,我想给女儿买一个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 “听老师话……”“上课要认真听讲,仔细做笔记,把老师上课讲的记下来……”笔者想,只要是或曾经是学生的人,对类似的这些话都不陌生,甚至非常熟悉。很多家长在与教师交流时也极力表明他们的态度:他们相信老师。在他们眼中,老师对他们的孩子有着不容忽视的管教作用,有着相比家长而言更大的威信,能更好地教导他们的孩子。心理学指出,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特定的人、观念、情境或事件等)所持有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蕴含个体的主观评价(赞成或否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行为倾向性。它是在社会生活过程中经过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自古以来,我国家长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以崇信占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