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陌上桑》是一首“感于哀乐 ,缘事而发”的汉乐府民歌 ,它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独特的艺术性成为中国诗歌海洋中一颗耀眼的明珠。如何鉴赏这首诗呢 ?首先 ,《陌上桑》刻画了一个不为权所逼、不为利所诱的美丽而坚贞的女性形象。诗一开始 ,就对罗敷进行了总体刻画 ,“秦氏有好女 ,自名为罗敷。”“好女”好在何处 ?“好”在热爱劳动。太阳刚一出来 ,她就到城南边去采桑。采桑女长像如何 ?是美还是丑 ?诗并没有从正面去写 ,而是先写了她的用具的精美 ,然后写了她的服饰和装扮。在用具的陪衬下 ,服饰的烘托下 ,读者可以猜测到采桑女是美的 ,但还…  相似文献   

2.
1994年2月14日《光明日报》李栋臣、赵继学两同志《罗敷是贵妇人》(以下称《贵》文)一文,虽觉有新意,但对其观点实不敢苟同。 《陌上桑》是一首民间叙事诗,为汉相和歌古辞,叙述使君调戏采桑女子而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作品通过塑造罗敷的形象,表现了劳动妇女坚贞不阿的品质和勇敢机智的性格,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 全诗分三解。 诗歌的第一解,多方面、多角度地表现罗敷的“美”。“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相似文献   

3.
《陌上桑》的主人公是田间路上采桑的妇女罗敷。不少人都从“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这两句诗得出结论:她是一个劳动妇女(中师《文选和写作》第五册的五十二面的“自学提纲”是这样提的)。我们还是看看这首诗是怎样刻画罗敷这个妇女的外形的?“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  相似文献   

4.
《陌上桑》是我国东汉时代的一首乐府民歌。所谓“乐府”,原是西汉初年封建中央政府的一种音乐机关,它不仅负责制定乐谱和训练乐员,还兼有采集文人和民间诗歌的任务。《陌上桑》就是被采集的民歌之一。这种被采集来的诗歌,由乐府配上曲谱,可以歌唱。到了六朝时代,人们为了把这种诗跟没有配曲的诗区别开来,就管他们叫乐府。从此以后,乐府就成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陌上桑》描写的是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遭到严词拒绝的故事。它揭露了封建官僚的丑恶,表  相似文献   

5.
采桑诗是以描写采桑活动为主的诗歌。我国古代采桑诗诗歌数量较多、内容丰富、主题鲜明,具有丰富的自然意象和人文意象。无论是春日、桑林、绿柳、灞水、黄花、鸟鸣等自然意象,还是渭桥、秦楼等人文意象,都是"采桑"这一原始活动所具有文化内蕴、情感特征与历代诗人的思想、情感有机结合的产物。自然意象的幽怨缠绵,人文意象中的离愁别恨,为采桑诗营构出了一幅幅凄美动人、意味深长的生活画卷。  相似文献   

6.
《陌上桑》“采桑女婉拒太守”主题的确立,主要是受到了当时儒家主流文化思想的影响。罗敷形象是民间反对桑林野合的现实主义意愿的集中体现;《陌上桑》是两汉社会风气由开放转向保守时期现实主义诗歌的引领篇章,是两汉文学思想发展的关键性标志,罗敷的形象推动了汉《乐府》德美兼备女性形象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汉乐府《陌上桑》所塑造的罗敷形象是比较典型的,人们历来称颂罗敷是坚贞美丽的民间采桑女。然而,从诗歌的文化背景和内容本身来考索,罗敷其实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贵族女子。  相似文献   

8.
汉乐府《陌上桑》的本事、古辞、曲题别称,是一组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我们依据出土的汉画像石、画像砖与汉墓壁画等文献资料,结合传世的文献资料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研究认为:《陌上桑》古辞的本事即为汉刘向《列女传》中记述的秋胡妻故事,并在叙事上高度地典型化、艺术化;《秋胡行》虽也描述秋胡妻故事,但其曲晚出,被疑为咏史之作,且亦别称《陌上桑》,说明该歌诗假如有古辞且在汉代已存在,也本与《陌上桑》古辞同事同题;今传《陌上桑》古辞是经过自先秦以来民间集体创作、加工精炼而后在汉代定型的;其曲题在汉代称为《陌上桑》,其别称为取自歌诗首句的《日出东南隅行》或《日出行》,而《艳歌罗敷行》《采桑曲》或《采桑》是在汉以后拟作中产生的别称.  相似文献   

9.
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描写了一位很美的采桑女罗敷。对于围绕她所发生的一切,传统的认识诚如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所言:“这首诗叙述了采桑少妇严词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歌颂了女主人公的机智、幽默和反抗强暴的精神。”按照这种认识来品读《陌上桑》,至少存在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陌上桑》、《羽林郎》都是乐府诗歌。《陌上桑》中的女主人公是个美丽的采桑女子,名叫罗敷,诗中叙述了她拒绝太守挑诱的故事。《羽林郎》中的女主人公是个美丽的酒家女子,诗中叙述了她勇敢抵制贵家豪奴调笑的事。这两首诗都用夸张、铺陈的艺术手法,表现了一个类似的主题: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压迫的黑暗现实;歌颂、赞扬了古代劳动妇女坚贞的品质和不畏强暴的反抗精神。两首诗都爱憎分明,感情强烈。  相似文献   

11.
一、设计理念 汉代乐府民歌《陌上桑》叙述了一位美丽的采桑女子罗敷严词拒绝大守诱骗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权贵们的卑鄙无耻,歌颂了劳动妇女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精神、坚贞不屈的高洁品质和善于斗争的聪明才智。《陌上桑》叙事完整,结构严谨,不愧为我国古代叙事诗中的一朵奇葩。本设计注意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通过对课文的解读分析使学生透彻理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运用的写作特色,尤其是侧面烘托这一手法,能够掌握并运用。  相似文献   

12.
叔庆 《八小时以外》2010,(11):32-32
《陌上桑》里的罗敷是清纯的,不仅体现了她的容貌,而且还有她的心境。"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  相似文献   

13.
汉代乐府诗歌《陌上桑》堪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脍炙人口的名篇,采桑女子罗敷的形象自然也成为千百年来人们公认的艺术典型。那么,这个形象的塑造究竟是通过哪些手法实现的呢?历来的研究者认为是通过诗歌开篇的烘托、渲染以及“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神情动态的侧面描写,以旁观者的情态、心理变化,通过反衬手法来表现的。游国恩指出:《陌上桑》“塑造了一个美丽、勤劳、机智、勇敢、坚贞的女性形象。作者用别开生面的烘托手法,让罗敷一  相似文献   

14.
《陌上桑》以它动人的故事情节和强烈的喜剧效果博得了历代人们的喜爱,建国以来一直被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选为教材,专家学者评论颇多,其影响之大远非一般文学作品可比。但是,由于过去极左路线的影响,这首诗的主人公罗敷究竟是什么身份,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至今尚不明确。而这些问题不解决,我们便很难对这首诗作出恰当的评价。因此,本文拟就这两个问题除略管见。《陌上桑》写的是一个喜剧故事:聪敏美丽的罗敷去城南采桑,路遇一个企图诱辱她的太守,经过巧妙周旋,太守终被置于狼狈境地。对于罗敷这个形象,现行的文学史、作品选和一些评论文章都称她“采桑女子”,回避提她的身份。《中国文学史纲  相似文献   

15.
〕“采桑”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于表示采桑劳动过程的同时,亦有男女情爱之意蕴。这在《陌上桑》等诗中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相似文献   

16.
罗敷何许人?     
古乐府《陌上桑》叙述一个年方二八的秦罗敷在陌上采桑,为使君看中,要强娶她,被她严词拒绝的故事,诗中的罗敷,历史上实有其人。据崔豹《古今注》载:“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王仁妻,……罗敷采桑于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因置酒欲夺焉,罗敷巧弹筝作《陌上桑》之歌以自明,赵王乃止。” 另一首汉代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中也曾涉及一个“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的罗敷,她与《陌上桑》中的罗敷同名同姓,但并非一人。 《汉书·武五子传》中载“执金吾严延年字长孙,女罗紨。”周寿昌  相似文献   

17.
<正>《陌上桑》是汉乐府名篇,最早见于南朝沈约编撰的《宋书·乐志》,题为《艳歌罗敷行》。赵宋时的郭茂倩编辑《乐府诗集》,将该诗收入《相和歌辞》。它是中国民歌中的一枝奇葩,也是一曲美的赞歌。全诗共分三解(解为乐歌的段落,本诗的乐歌段落与歌词内容的段落大致相合),第一解写罗敷采桑,主要表现罗敷惊人的美貌;第二解写太守邀乘,叙述太守觊觎罗敷美貌,要跟她"共载"而归;第三解写罗敷夸夫,以打消太守的邪念。民歌以浪漫主义手法叙述了采桑女罗敷拒绝太守调戏的故事,成功塑造了一个美丽、坚贞、勤劳、勇敢、聪慧、善言的女性形象。其实,乐府名篇《陌上桑》并不仅仅刻画了一个尽善尽美的"好女"的形象,也为我们展示出了时代特征鲜明而又意味深长的女性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8.
<正> 《陌上桑》叙述一个使君调戏采桑女子而遭到严辞拒绝的故事。是我国东汉时代的一首乐府民歌。所谓乐府,原是古代音乐官署。“乐府”一名始于秦。秦及西汉惠帝时均设有“乐府令”。武帝时的乐府规模较大,它不仅负责制定乐谱和训练乐员,还兼有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的任务。《陌上桑》就是被采集的民歌之一。由乐府配上曲谱,可以歌唱。到了六朝时代,人们为了把这种诗跟没有配曲的诗区别开来,就管它们叫“乐府”涛。  相似文献   

19.
《陌上桑》采用侧面虚化描写的手法,塑造了罗敷这样一个美貌的农家采桑女形象,使人百读不厌、回味无穷,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相似文献   

20.
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