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尚晓荣 《时代教育》2007,(9Z):138-138
目前,中等艺术学校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没有舞蹈基础。既然跨进了艺术学校的大门,就应该有艺术的形象,无论是在舞台上唱歌还是演奏乐曲,不仅要给观众听觉的享受,还要有视觉的享受,举手投足要有艺术的美感。通过芭蕾形体训练可以使一个学生的自然形体被刻画成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体。  相似文献   

2.
声乐表演是既要唱好又要演好的艺术。表演中的形体表演对歌唱起到了协调、统一、提升的重要作用,是生动展现歌唱音乐魅力的重要手段。“声情并茂”与“形神兼备”构成了歌声与形象的完美统一。本文从形体表演的重要性、总体要求、训练及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等四大方面论述了声乐表演中如何通过形体表演诸因素来完善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将“唱声”与“唱形”紧密结合,最后展现“唱神”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在声乐表演中,歌者除了具有"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歌唱外,表演者的形体能否与演唱作品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在日常学习中,形体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歌者在演唱过程中,如能把作品风格与形体的结合达到水乳交融的境界,不仅给广大观众带来视觉上的享受,而且对作品的演绎起到了锦上添花的艺术效果,从而进入到声乐表演如诗如画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4.
爱美是人的天性,形体活动是心灵的外在体现,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形体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小学形体课程是一门与时俱进的创新课程,当然有它的重要性。“美的形体让我充满自信,美的思想让我创造未来”这是小学形体课的教育口号,“人美、心美、体美”是形体课的教学目标,在此理念下设计了小学形体课程的方案和系列教材。并  相似文献   

5.
释“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妃”字的甲骨文形体,其形体为“从女,从巳”的会意字。“妃”的形体义为有生育能力的成年女性。《说文》“从女,己声”的形体分析不确。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和辅助手段。而形式优美直观形象的形体板书,不仅给人以视觉美感,而且有益于培养学习兴趣,丰富想像力,加深对课文知识的理解。美学家朱光潜说“美是客观方面的某些事物、性质的形状适合主观方面的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形体板书正因为比纯文字板书更具有这种艺术“特质”才使它受到广大学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7.
“声情并茂”和“神形兼备”的表演是一名成功的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所必须具备的,是歌唱艺术要达到的最高境界。当然,要达到这种境界要求演员自身的内在美和外在美完美、和协、统一呈现在舞台上。既然是表演,那么更多的是要求演员的外在美的表现——形体表演。这就涉及到一个演员的面部表情,包括眼睛、口型的变化,肢体语言、手势的变化以及台步等这些问题,这也是作为歌唱演员必须要知道的舞台形体表演问题。  相似文献   

8.
造形问题的核心是形体,其内在精髓是“形核”。那个加之仍在,去之仍在的东西即为“形核”。在造型领域进行创造力的培养,首先是对形体的全面认识,然后多角度,全方位地表现。  相似文献   

9.
释"嘉"     
徐山 《培训与研究》2004,21(4):11-12
本分析了“嘉”字的金形体,从词义和形体的演变关系来说,“嘉”字是经由“(女力)”→“加”字形的“嘉”义→增形孳乳为“嘉”而戍的。“嘉”的形体构造从发生学角度分析,是在“加”的形体基础上增添了部件“蛊”所形成的会意字。  相似文献   

10.
释"告"     
本分析了“告”字的甲骨形体,其形体构成为上“牛”下“口”的会意字。“告”一词的本义为祭告义。“告’,的形体下方的“口”则用来表示祷告义,“告”的字形义为祭祀时用牛牲并面对牛而祷告。《说》分析“告’’字的形体不确。  相似文献   

11.
从认知语言学的框架理论来看,文学翻译的困难之一是读者认知框架的缺损问题。文学翻译者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读者头脑中构建新的认知框架,以弥补读者认知不足的缺憾。构建认知框架的途径可以有文内方式、互文方式和文外方式,其中直接影响翻译效果的是文内方式,互文方式和文外方式则对译作有着间接、长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的意境论被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第一次纳入审美范畴,他所说的意境构成,“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等对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的建立有着巨大的贡献;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如对创作与欣赏的区别便未加以厘清。  相似文献   

13.
20年中国新文学史研究“突出重围”后出现欣欣向荣的学术景观,但我并未完全走出“突围”后的种种困惑,这主要体现在建构何种科学理论框架和最佳文学史格局上。对此,本文作了较深入的思索与探讨。  相似文献   

14.
魏晋时期形成的中国文人传统,对中国文人品格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求精神上的高蹈与超越,徘徊于庙堂山林之间,逍遥于艺术人生,寄情于诗酒玄言形成了魏晋文人生存的基本状态。研究中国文化的魏晋传统,对认识中国传统文人的人格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周扬从上世纪20年代末开始涉足学批评到70年代末复出后的理论述,可以见出他走过了一条由主要根据20—30年代苏联学理论来检视中国坛到最终摆脱其狭隘框架、直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来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学理论的道路。这条线索约略显示出中国学界接受马克思主义论在中国传播的一幅侧影。  相似文献   

16.
凌濛初创作的短篇小说《转运汉遇巧洞庭红》成功地塑造了通过海外贸易发家的富商形象,不仅丰富了文学史人物画廊,也给传统文学注入了新观念。作者塑造这一与时俱进的文学人物形象时传递出的不少私人海外贸易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史料的缺失。通过细细研读文本,总结了小说中反映的明代私人海外贸易活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以期进一步形象地认识明代私人海外贸易发展概况,为中国当代海外贸易活动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当代审美实践与文学本体论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文论的变革发展,凸显了“文学是人学”的视角。文学通过对深藏于人的本性之中的矛盾的过程展示,极大地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自觉,为人性的丰富、发展展现了多种可能性;从而确证了“文学是人学”的命题,从最深层的意义来理解,可以认为是文学本体论的命题。因此,当代文学观念的变革、重建,就不能停留于文学主体性和文学价值论的探索,还应当推进到文学本体论的构建上。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中国低诗歌第一部研究专著,张嘉谚教授的《中国低诗歌》为中国诗学史作了一次宝贵的理论拾遗。文章在《中国低诗歌》基础上试图着重指出“审丑”写作是文学史上的一种客观存在、作为中心概念的“诗性正治”为一个民族的文学迷津指明了新的方向、“个体先锋”要求的不仅是叛逆性格,更需要敏感的艺术触角和杰出的语言天赋,尤其需要提防低诗歌写作当中存在的致命误区。  相似文献   

19.
《儒林外史》楔子、尾声框定正,建构起整部作品的框架式结构。其中,楔子的王冕、尾声中的市井四奇人分别源于先秦儒家的真儒和魏晋六朝的真名士两种人士人格理想。正中的士人群受到楔子、尾声组成的士人理想人格参照系的审视、评价,形成肯定性人物与否定性人物褒贬对比的深层结构,同时,其周围的社会化环境也受到士人理想人格参照系的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20.
胡风人生与艺术追求的独特性首先可概括为一种"透彻的真实"。这种"透彻"来自于对现代中国最底层的富有质地的体验。这与其称之为"现实主义",还不如根据他坚守文学的社会介入需要,努力推动直面底层生存真实的追求,将之总结为文学上的"社会派"。胡风文学追求的成型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他对鲁迅式的独特"社会派"文学传统的认同和体验,是这一文学的壮观景致让他从中汲取了巨大的力量。当然,较之于鲁迅本人,作为文学思想家的胡风似乎承受了更多的理论的压力,也依然存在着某种无奈的对真相的"牺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