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走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和生态省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胡锦涛总书记于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1999年海南省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国家环保总局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提出了相应的生态县,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地方也对生态省建设进行了积极响应。国家环保总局先后批准了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等7个省的生态省建设的试点。可以说,以生态省建设为标志,我国进入了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的新的发展时期。生态省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发展循环经济势在必行--冯之浚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为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遵循生态学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怎样理解循环经济的“三R”原则?所谓“三R”原则就是指在现实操作中,循环经济遵循的基本指导原则,即减量化原则、再使用原则、再循环原则。减量化原则要求用较少原料和能源,特别是控制使用有害于环境的资源来达到既定的生产目的或消费目的,从而在经济活动的源…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资源、能源的高消耗上,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对资源、能源的高消耗上,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主张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引导我国经济走上一条以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本文将对循环经济理论进行简要介绍并对循环经济模式运行中的政府职能发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余希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8):99-101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目标。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政策进行初步探讨,分析了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四川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路。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下企业破坏性创新的商业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黄新祥  陈衍泰 《科学学研究》2005,23(Z1):270-274
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是解决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本手段。企业是经济运行的微观主体之一,既是大部分物质产品的直接提供者,又是绝大多数污染物的直接生产者,因此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在经济生产活动中重新审视自身商业模式,以新的技术知识、新的管理理念尽可能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从而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进步“双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循环经济透析生态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高效、循环利用资源,使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人力资源作为循环经济下的一种新的资源观,可以减少对稀缺物质资源的依赖。本文依据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提出了生态人力资源及其开发的概念,试图提供一个发展循环经济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早在2003年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就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产品生产中,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放、逐步使生态步入良性循环。"目前,这一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已在辽宁、贵州、上海、广州等8省、35个  相似文献   

11.
我国经济要想摆脱资源瓶颈的限制,就必须建“循环经济模式”。为此要做好环境经济的立法工作,发挥政府在循环经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要做好循环经济的试点工作,加强环境执法力度,建立起循环经济理论和技术支撑体系,还要加强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关于循环经济的理论辨析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王青云  李金华 《中国软科学》2004,(7):157-160,116
循环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环境和资源是循环经济的核心;循环经济是一个经济活动过程。而不是一个经济要素,这是循环经济的本质;对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是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作为一种思想或理念,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谓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13.
构建循环经济模式是促进林业产业经济、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所在。各级政府以及林业管理部门要高度此项工作,结合具体生产实践探索构建循环经济模式的规律,为实现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积极的尝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河南经济的高速增长,以往的的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使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人类逐步认识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阐明了要实现中原崛起,必须用循环经济作指导,遵循“3R”原则,使其走上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接着提出在河南省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世纪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就是目前国际上反映这一思潮的一种新型模式。循环经济的基本趋向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转变。在21世纪,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受到资源与环境的严重制约,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传统经济是一种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和一次性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企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改变企业增长方式、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促进企业循环经济建设的政策规划,立足企业实际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管理制度,建立发展企业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完善促进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把传统的、依赖资源净消耗线性增加的发展,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式发展的经济,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现社会经济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河南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也是一个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省,积极推行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理念,对建设生态河南、富民强省、保持经济社会发展后劲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小龙 《华夏星火》2004,(10):26-27
关于循环经济,比较普遍的理解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科技进步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带动要素。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已显得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19.
庄雯培  王磊 《科教文汇》2007,(2):136-136
我国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选择循环经济作为我国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经济模式,而且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浪费严重,环境质量恶化等基本国情,选择这样一种极具科学性和优越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就显得更为迫切。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佳模式选择,法律应该保障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立法尚存在比较大的缺陷和不足。本文在分析了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现状、立法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循环经济是一种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与传统的“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不同,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系统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物质和能量在整个经济活动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实现社会经济的生态化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