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洛阳日报、豫西报、洛阳人民广播电台、洛阳电视台等新闻单位,为驻军培训报道骨干,受到部队的好评。部队把培养新闻报道人员作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一个重要方面。豫西各新闻单位把协助部队培训报道人员作为贯彻群众办报方针的具体行动。培训的方法主要有:一是部队送报道骨干到新闻单位见习。二是部队办新闻培训班,新闻单位积极派人去讲课。三是新闻单位办通讯员学习班时,分配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基层报道人员。在汉中市褒河区从事报道工作。本来,作为一个基层新闻报道人员,由于平时活动的范围小,值得报道的事情少,写出的稿件,很难被大的新闻单位采用。可是,由于我注意平时收集社会新闻,不仅市级新闻单位采用了我写的不少稿件,而且有的也被地区以上乃至全国报刊和广播、电视台采用。今年一至三月以各单位用篇数统计,市级新闻单位采用稿件三十一篇,地区级新闻单位采用四十一篇,省以上新闻单位六篇。其中社会新闻约占总用稿量的三分之一。地区以上、尤其是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社会新闻几乎占用稿一半多。  相似文献   

3.
一、要把宏观经济报道与中、微观经济报道有机地结合起来。经济工作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对其报道的新闻单位也有中央级、省(市)级、地(市)级、县(市)级之别。由于所在层次不同,一般说来,属于宏观经济方面的,中央级新闻单位报道多些;属于中、微观经济方面的,省(市)级以下新闻单位报道多些。但对受众来说,他们关心的并不限于某一层次的经济工作。如在报道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时,倘若各地新闻单位仅局限在某一地区、某一单位,简单地采取  相似文献   

4.
各显神通各具特色──简评“两会”新闻发布会的报道翟跃文,周燕群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在回顾1997年的“两会”时,我们试图通过截取各新闻单位对“两会”新闻发布会的报道这样一个横断面,来观察和感受一下各新闻单位“两会”报道的特色,虽然不免有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5.
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举世瞩目.报道好每年的“两会”,历来为新闻单位所重视,而今年则由于正值换届等原因,各新闻单位尤其是首都各新闻单位都全力以赴。会议期间,各新闻单位的报道精彩纷呈,各有特色。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向国内国外充分报道了这次“两会”。我们坚持了两条:反映会议的主旋律,报道好会上的重要活动和各项议程,既照顾周全,又有深度;认真为报台服务;搞好对外报道,把我们的声音传向世界. 扬一己之长,发挥通讯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央新闻单位驻地方记者站记者是这些单位在全国各地的耳目,是中央新闻单位新闻触角的具体体现,他们虽然大多单兵作战,但中央新闻单位对地方的许多报道是通过他们提供的线索或采访完成的。对一个地区报道得多与少、好与坏也与他们的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驻站记者中藏龙卧虎,写出了不少具有全国影响的好报道,许多新闻界的领导都是从驻站记者干起的。为探寻他们工作的奥秘,我们设计了几个小问题,请一些中央新闻单位驻站记者回答。我们的问题是: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1987,(1)
进行问题性报道,是新闻的社会属性之一,是党和人民对新闻单位的要求之一,也是新闻单位组织、引导舆论的手段之一。开展问题性报道,对“两个文明”的建设能起到促进作用。我台开播新闻节目以来比较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8.
信息速递     
事件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研讨两会报道 3月23日,中国记协、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记协网在中国记协召开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部分专业报两会新闻报道座谈会。会议主题是"共建共享,关注民生——新闻人眼中的两会新闻"。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和新闻网站认真准备,精心策划,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受到全社会的欢迎。为继续做好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讲话中提出的"共建共享,关注民生"的宣传报道,推动新闻界为党的十七大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此次座谈会。座谈会上,《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新闻单位的总编辑或负责两会报道的副总编、两会新闻报道版面主编介绍了本单位两会期间富有特色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前,因报道内容失实导致新闻单位败诉的情况,引起了新闻单位和记者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多种措施,已初见成效。但是,败诉的“新闻官司”占相当比例的是在报道内容真实的前提下败诉的。有些人会提出疑问:报道内容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也会“侵权”?回答是肯定的。主要原因是侵犯公民、法人的隐私权,而这种侵权尚未引起新闻单位和记者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0.
新闻策划,顾名思义指的是新闻单位按照新闻特有的规律,对新闻报道的题材、报道的时机、报道的方式、传播手段等环节的预先筹划,是对报道什么和怎么报道的思考与设计,说到底是一个报道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11.
报道社会亮点,能否形成新闻亮点,是对记者新闻功底的考验.同时,也是对新闻单位整体报道水平的检验.社会亮点,亮在何处,最亮的是什么,报道中如果体现不出来,就不会成为新闻的亮点.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我们的新闻界,新闻官司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也令新闻媒体感到越来越棘手,尤其是民事纠纷,搅得一些新闻单位和记者精疲力竭,疲以应对。有关资料显示,我国从《民法通则》实施以来,人民法院受理了大量与新闻活动有关的名誉权案件。这一方面说明我们新闻舆论监督的触角触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监督的力度也越来越大,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社会法制化建设步伐在加大。这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个方面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我们新闻采访实践中,和新闻报道反映出来的问题看,记者、编辑的法律知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需要,对法规法律了解不够,容易出现漏洞。新闻媒介应怎样报道案件?这是很多新闻单位都感到敏感的一个问题,而且所持态度也不一样。有的新闻单位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迎合受众的胃口,热衷于对案件进行大肆报道,有的新闻单位则对报道案件十分慎重,等到法院做出判决之后才进行报道,以避免不当介入而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那么,新闻单位究竟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介入为好?怎样把握报道的内容、范围和相关程序,这些都是很重要的。社会和受众对法制新闻一般都比较关注,也比较感兴趣。我们新闻单位报道法制新闻的目的和作用一方面是作为社会新闻告诉受...  相似文献   

13.
《新闻实践》2009,(5):51-51
近段时间以来,由于一些报刊不断出现严重失实报道,个别采编人员炮制虚假新闻,一些报刊转载未经核实的报道,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损害了新闻单位的权威性、公信力。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新闻出版单位采取8项措施,制止虚假报道。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群众对新闻单位的意见主要有两条:一是会议新闻多,上层活动多,真正有价值的新闻少;二是批评报道少,有不少批评不痛不痒,流于形式。舆论监督不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各级党委和党政领导对舆论监督重视不够,指导不力,没有要求,没有任务。而同时又对新闻单位其他方面管得过死,干预过多或出面直接指挥,使新闻单位不方便行使自主权,按新闻规律办事。二是有些新闻单位片面理解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对舆论监督持消极态度,顾虑重重,怕批评报道多了出问题,出偏差,惹麻烦。有些记者愿多写表扬稿,不愿写批评报道。三是社会化的监督机制很不健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新闻单位集约报道资源,创新报道形式,大容量、全方位地盛情报道会议情况,规模大,声势强,效果好。本刊约请在十七大报道中有特色的几家新闻单位探讨经验,希望对创新重大主题报道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6.
在地方党报的日常新闻报道和宣传工作中,非事件性新闻占有很大比例。各行业的典型报道,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和问题的深度报道,各单位、各部门经验性报道等等,都属于非事件性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是相对事件性新闻而言的,是对一段时  相似文献   

1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局,中央各新闻单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新闻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我国新闻队伍的素质是好的,富有敬业、创业精神。但近年来,新闻队伍中出现了违反职业道德准则的问题,一些新闻单位和新闻工作者,利用采访和报道搞“有偿新闻”,甚至向被采访和报道的单位、个人  相似文献   

18.
去年“八一”前后,中央、军队和地方新闻单位相对集中地报道了海军东海舰队新型导弹护卫舰舰长柏耀平‘驾机能击长空,操舰敢闯大洋”的先进事迹,在军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解放军灿若星河的英模人物画廊里,又闪烁着一颗璀璨的新星。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32家中央、军队和地方新闻单位直接参与柏耀平事迹的报道,中央新闻单位发稿400多篇,地方新闻单位播发稿件1500多篇。就连港澳和国外数十家新闻媒体也争相报道相耀平的事迹,称柏耀平勇敢挑战新技术革命的事迹,折射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社会各界群众纷纷给新闻单位来信,…  相似文献   

19.
5月18日,湖南衡阳市委副书记陈伯槐在市电视台召开的通讯员工作会议上说,最近市委常委作出决定,会议报道由新闻单位根据新闻价值决定取舍。市委、市政府领导除对必须签发的全市性的重大会议外,其它一般性和各部门的会议不得签发,新闻单位要从会议报道中解脱出  相似文献   

20.
新闻内参是新闻单位为记者提供的一种特殊报道载体,用以向党委、政府反映情况,传递群众愿望、要求,在突出解决民生问题、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式下,新闻单位和记者应发挥好新闻内参的监督与呼声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