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印度梵语诗学属于西方诗学体系,是印度佛教化的产物,随着佛教化传入中国,印度梵语诗学对中国人的学观念及其学理论批评特别是中国诗话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研究印度梵语诗学而卓然名家,当今之中国惟有季羡林,金克木,黄宝生等,而全面研究印度梵语诗学之深刻影响中国学理论批评,至今尚未见之,此将印度梵语诗学纳入比较诗学的研究领域,论述印度梵语诗学及其佛教化对中国诗话及其诗学批评的密切关系与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五四”以降中国文论界推崇西方诗学而漠视中国诗话的理论倾向性,从对诗话的具体分析入手,以宏观审视的态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诗话的理论价值和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五四”以降中国文论界推崇西方诗学而漠视中国诗话的理论倾向性,从对诗话的具体分析入手,以宏观审视的态势,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国诗话的理论价值和学术地位。  相似文献   

4.
“诗话”与“诗说”两种体例的界划,是一个异说纷纭、久缠不清的问题。本文通过清初诗坛盟主王士对于这个问题的直接回答及其写作诗话的实践,在较为严格的意义上归纳出诗话体例的几个要件,从而在中国古代诗学著作两种主要形式——诗话与诗说之间划出了界限。由于王士本人及《渔洋诗话》的权威地位,本文得出的结论也由此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
袁枚论诗标举"性灵",注重抒写个性情感,强调独创,反对传统教条,他的诗话著作《随园诗话》以"性灵"为论诗内核,对诗分唐宋、王士禛的"神韵"说、沈德潜的"格调"说、翁方纲的"肌理"说等清代主潮诗学均进行了批评,主张诗歌抒写"性灵",诗歌形式应不拘一格,"兼综条贯",为"诗写性情"服务。袁枚的这些诗学思想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走出唐宋诗窠臼、走出复古摹拟做出了努力,也为中国古典诗歌向近代转型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钟嵘《诗品》为中国品诗之祖、诗话之源,而清诗话则代表了古典诗学的鼎盛与繁荣。本文结合量化分析和学理分析,拟把作为源流关系的钟嵘《诗品》与清诗话略作比较观照。通过《诗品》对清诗话影响概观、《诗品》对清诗话诗学理论的影响、清诗话对《诗品》诗学理论的反拨三个层面的研究,探讨了《诗品》影响清诗话的综合状况。  相似文献   

7.
国外诗话研究很热,但张戒《岁寒堂诗话》诗学研究却不多,偏于零散的诗学观点分析,缺乏文学批评维度的分析.国内的已有研究成果分为五个方面:一是《岁寒堂诗话》涉及的诗人批评研究;二是《岁寒堂诗话》中张戒的诗学思想研究;三是《岁寒堂诗话》与其他诗话的比较研究;四是《岁寒堂诗话》的总体研究;五是《岁寒堂诗话》的价值贡献梳理,全文紧紧围绕这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8.
王琳琳 《考试周刊》2010,(31):33-34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个繁盛时期。既产生了"体大虑精"的《文心雕龙》,又产生了中国诗学的开山之祖——诗品》。《诗品》对中国诗学的影响,《尤其对诗话这种诗评体制的影响巨大,本文就试将《诗品》与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话作品《六一诗话》进行比较,来管窥《诗品》对《六一诗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康熙、乾隆时代师范的《荫椿书屋诗话》是现存最早的滇人所著诗话,该诗话主要表现了求真、尚清、求新的诗学观。透过《荫椿书屋诗话》的诗学观,能够展示其诗学思想之大概,诠释其对传统诗学思想的继承与开拓,并指出该诗话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西方后现代主义艺术兴起的同时也将"对话"意识领进了我们的视线.表面看似"舶来品"的对话意识,其实深深扎根于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当西方面对现代化所带来的困境而自身的学术理论无法攻克时,纷纷将目光转向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人,我们更应该积极地从中汲取精华,为当下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建构建言献策.严羽的<沧浪诗话>是一部关于诗学理论的论作,其中的"妙悟说"更是被后世所传诵.但是,如果我们将"妙悟说"置于"对话"视域下加以阐释,就会发现对话意识的生命力、延展力将会激发出"妙悟说"更多的活力,从而获得崭新的思维视角.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妙悟说"中的"趣"对于我们怎样正确把握创新意识的启示,可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新诗发展的初期,闻一多不但创作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而且积极从事新诗理论的探讨,在中西文化大冲击的背景下,建构了相对完整的对新诗发展具有积极指导意义的诗艺理论体系.其诗艺理论的建构,既有对中国传统诗艺理论的继承,又有对西方现代文艺思想的借鉴.在对诗的本质、诗歌本体构成质素及新诗艺术形式美的探讨上,深受西方十九世纪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等现代文艺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章结合西方的阐释学理论来研讨中国古代重要的学批评样式诗话,章对名阐释学家赫斯的“范型论”作了详细分析,并表明了笔自己对解释问题的看法。章详细论述的另一内容是古代诗话中的直觉语词,章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解释的结构;解释在何种程度上是可能的,章的结论是:对本的成功解释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理论界对李金发现代象征主义诗歌的研究,多着眼于其"异质性"、"西方象征主义"、"现代象征诗"等特性方面,但在李金发的象征主义诗歌中,也有对中国传统诗歌的暗合或继承,比如"远取譬"的诗歌创作特点与古典诗歌创作艺术的暗合,"漂泊意象"、"香草意象"、"瘦绿意象"等极具中国古诗特质的传统诗歌意象等,笔者对此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外文化根源的不同,中外山水田园诗会产生审美上的较大区别。这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中国诗中的景物描写多是整体性的静态描写,而西方诗中的景物描写多为个体性的动态描写;在中国诗中,写景是为了体悟,最终超越个人情感,而在西方诗中,写景是为了抒发个人的主观情感;中国诗中意象丰富,多个意象构成一个意象群,在西方诗中意象单一,鲜明而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5.
富有我国民族文化内蕴的禅宗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是继儒道两家之后给中国古典美学以重大影响的哲学派别,它对唐宋乃至后世的诗话美学、文艺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都属于戏剧,都是融诗、歌、乐、舞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两者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出现。基于西方音乐剧与中国戏曲这两种表现手段基本相似的戏剧形式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两者在艺术表现形式、题材内容、审美原则及音乐创作等方面的异同,以期为中国戏曲与西方音乐剧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革新传统戏曲、发展民族音乐剧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7.
古典汉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文学形式。把中国古代的优秀诗歌翻译成英语,输出到西方国家,有利于增进这些国家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本文作者从译诗之难入手,分析了诗歌翻译家不可缺少诗人气质,然后又从理解和表达两个方面讨论了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中、西译者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最后,作者得出结论:中西合作译汉诗,可以取长补短,更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的古代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跨文化的意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世纪初,中国古典诗歌漂洋过海,对美国的意象派诗歌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然而,中国古典诗歌和美国的意象诗明显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比中西意象理论、汉英语言文字的句法特点及汉英诗歌,揭示出中国古典诗歌与意象派诗歌之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现代文论中仍然保留着相当的诗话传统。这种"现代诗话"的现代性在于其思想武器、论诗眼光、论述方法、理论观点等与传统诗话均有所别。现代文论对传统诗话的继承主要体现在诗性与逻辑性统一的多重对话性,片断性与整体性统一的文体结撰方式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由于忽视了向中国传统诗歌汲取营养,中国的一些现代诗作倾向模仿西方诗歌,缺乏汉语诗歌本该拥有的特质,本对此做了些探讨。认为当代诗坛及中国当代诗作的取向应更多地关注本民族诗歌的语言,意境,思维方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