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生活是大书”是著名作家柯灵先生生前留给我的珍贵题词。 多少年来,我一直爱读柯老的作品,尤其是他的散文。他的散文、讲究辞章,极富文采,真正称得上是美文。报刊杂志上每有他的散文发表,我一定要搜求到手,仔细阅读,反复把玩,深感诵读他的散文是品尝一席盛宴,一种艺术上的高度享受,真正可说是获益匪浅。 1981年初,我由中学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从事现代文学研究工作。开始两、三年,我参加了现代文学研究室的集体项目——上海“孤岛”文学研究的工作,接受了编选《上海“孤岛”文学作品选》中散文、报告文学的任务。上海“孤岛”时期,柯灵从事报纸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末,我从上海出版系统调至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当时现代文学研究室下面,有一个“孤岛文学”小组,由我负责,任务是编辑整理上海“孤岛”文学回忆录和“孤岛”文学作品选辑等工作。周楞伽先生原与我同在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现在已经改为上海古籍出版社)工作,他在“孤岛”时期的上海文艺界相当地活跃,于是,我经常向他请教一些当年的往事。并且交谈一些过去发生在出版社的人和事。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的上海期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年抗战时期,上海期刊的出版情况,随着时局的发展呈现出三个特色相当明显的阶段,即:孤岛前夕、孤岛时期和沦陷时期。其中孤岛时期的杂志也很繁荣,富有生气;一进入沦陷时期就迅速萎谢凋落下去。1937年7月7日芦沟桥的枪声,随之8月13日日寇进攻上海,局势告诉人们,抗日战争已经开始,而且将是一场持久的战争。上海各大出版社立即采取应变措施,基本上停止营业,设  相似文献   

4.
世界顶级科学期刊封面装帧图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艺术图像学研究方法“外部研究——内部研究”的模式,对世界顶级科学期刊封面装帧进行艺术学研究.“外部研究”说明世界顶级科学封面装帧的视觉表征类型,“内部研究”厘清封面装帧的艺术特征以及设计原则.同时希冀中国科学期刊封面设计,能够借鉴世界顶级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经验,成功服务于传播中国的最新科学成果.  相似文献   

5.
辛学福 《青年记者》2017,(14):41-42
时下,新媒体飞速发展和普及,已经广泛地深入到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并日益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传统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自然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冲击,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诸多期刊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新媒体的“怀抱”.新旧媒体的融合总是需要一个试验、探索和磨合的“初级阶段”,作为期刊人,在这一阶段如何有所作为,以渡过艰难时期呢?笔者以为,在这一“非常时期”,如何以“微观作为”求得“宏观效应”,应当是眼下期刊人探讨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文章在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分类互引网络模式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分类中各期刊之间的互引矩阵和相似性矩阵,利用Pajek软件绘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分类互引网络示意图,分析了中国英文版科技期刊在国内科技期刊引文环境中的布局性质和特点,识别和归纳为“集群”、“共生”及“孤岛”等模式,并就英文版科技期刊集群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7.
1937年8月13日,上海抗战爆发。是年11月12日,国民党守军向西撤退,上海被日军占领。这样,由英美控制的“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就犹如突立于周围的广大日军占领区之上的“孤岛”,一直到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完全沦陷,这四年另一个月的时期,称为“孤岛”时期。这一时期,在上海共产党组织的领导和影响下,新闻界、文化界的爱国志士创办了一批抗日进步报刊,如《译报周刊》、《文汇报》等。这些报刊在教育、组织“孤岛”上海和沦陷区人民群众开展抗日救亡斗争中发挥了极为有效的作用,成为一支十分重要的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8.
期刊被网络数据库“拆零重组”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被网络数据库“拆零重组”就是数据库将期刊的单篇文章拆分收录,同时根据目标读者的检索需求,迅速将大量相同专题刊登于不同时期、不同期刊的文献整理出来,供下载阅读.这可最大限度地提高期刊的综合效益和影响力,但期刊的整体性被打破.对此,编辑人员既要有纸质期刊的整体观念,又要有文章被单篇检索和被独立阅读的观念,时刻不忘期刊将被“拆零重组”,在篇名、关键词、摘要等方面,力求做到准确、明晰、规范、简洁、耀眼,以便读者检索、下载和阅读,进而不断提高期刊的效益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以来,出版界的名人被刺杀案件,屡有发生,其中包括内务印书馆发起人夏瑞方、有“报界奇才”之称的黄远庸、上海孤岛时期《大美晚报》副刊主编……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期间,自1937年11月上海守军撤退,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这一时期上海被称为“孤岛”。身处“孤岛”的进步报刊界,义无反顾地扛起了抗日救亡大旗,成为文化抗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这特殊的时期,一批报刊界从业人员,兼具作家身份,虽然处境日趋险恶,但仍然坚持写作,创办报刊,与强敌抗争,抒写下辉煌的业绩。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和企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使很多企业员工通过VPN连入公司网络,实现了在家办公.同事之间不管大事小事大都通过msn等及时聊天工具进行沟通.特别是对于信息系统高度统一,信息孤岛完全消失甚至实现了数据大集中的企业,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沟通更是少之又少.难怪一些企业员工感叹,“数据大集中了,信息孤岛没了,人的孤岛却多了”,“系统联通了,人员却移动了!”因此,CIO们在消除信息孤岛的同时,一定要警惕人员孤岛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标题图片─—期刊设计的“点睛之笔”刘兵标题图片设计是一门图与文交相生辉的组合艺术,是国内近些年随着激光照排技术、电子分色制版以及平面胶版印刷的普及应用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期刊设计艺术。西方期刊业已进入“测览时代”。据调查,期刊读者80%的信息来...  相似文献   

13.
黄仁祥 《大观周刊》2012,(27):155-156
高校信息化迅猛发展,行成了很多管理信息系统(MIS)。这些管理信息系统多数是由不同职能部门主导下,由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的时期用不同的开发公司使用不同的数据库和平台开发而,且运行在不同的平台之下,导致了“信息孤岛”。随着国家相关教育信息化标准的出台,使得打通这些“信息孤岛”成为了可能。本文将分享对这些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标准化改造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农村期刊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社会经济不断转型,农民阶层也在不断变化,现代农民迫切需要与农业转型相适应的农村期刊.农村、农民、农业始终是关乎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围绕“三农”问题的农村期刊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也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发展农村期刊成为推动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村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西行漫记》的申译本出版于1938年的上海“孤岛”时期,由胡愈之的“复社”组织印行。但由于资金缺乏,环境恶劣,几经征订,仍难达到预订的数字。正在此时,“海上闻人”杜月笙出资订购,成为最大的个人订户。  相似文献   

16.
陈江 《编辑之友》1990,(5):65-67
在近代史上的维新运动以前,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我国陆续创办了一些现代涵义的报纸和杂志。到了维新运动开始时,维新人士为了宣传变法,纷纷组织学会,创办报纸和期刊,翻译出版图书。维新运动时期是我国期刊出版工作最初的一个勃兴时期,也是我国近代期刊史的正式开端。在此以前,外国传教士和商人在我国办的一些刊物,只能算作我国近代期刊史的序幕而已。期刊,在早期只称做杂志,期刊的名称是后来才出现的。期刊,现在简称为“刊”。当前常见的“报刊”这个词,我们对它的含义是一目了然的,它是报纸与期刊两种出版物的合称,概念很清楚,然而在维新运动时期,情况并非如此。一、在近代期刊史早期,报纸与刊物不分在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用过“刊报”一词。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描述了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信息孤岛”现象,着重阐述了“信息孤岛”现象产生的原因。重点阐述“信息孤岛”现象解决的策略,并对共享数据中心的建立给出了平台的架构。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孤岛”问题越来越成为制约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壁垒”。文章在对“信息孤岛”产生的原因及所带来的弊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信息孤岛”问题的对策,为建设数字化校园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9.
鲁迅创办的《译文》是中国最早专事外国文学译介的期刊,几番停刊、复刊,更名《世界文学》之后,坚持办刊至今,已有80年历史.在不同办刊时期,如20世纪30年代、“十七年”时期与“新时期”, 《译文》与《世界文学》的外国文学译介选材均体现出明显的时代特征,这是不同历史语境规约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海外科技期刊的“周刊现象”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世界上到底有多少期刊?谁也说不清楚。据有人估计在十几万种以上。令人眼花缭乱的众多期刊之生存竞争中,往往在某一时期,会显示出一种共性的,又有别于其它时期的特征。如英语的“Journal”一词既指期刊,又指报纸,这就反映出在出版业中曾有“刊报不分”的时期。又如,十九世纪末,世界上曾出现过以英国《世界趣味书刊点滴精华》周刊的出板为始的“廉价期刊”时期。笔者撰稿,要谈及的是一种海外期刊,特别是科技期刊的“周刊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