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作家栗良平的短篇小说《一碗阳春面》,描述的是母子三人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坚强不屈努力奋斗的故事,小说线索清晰,构  相似文献   

2.
塑造鲜明的人物典型是小说创作的使命。日本作家栗良平的短篇小说《一碗阳春面》(高中语文第三册)的主人公不是上流社会的风云人物,而是寻常巷陌的普通民众。作品运用“一点两面”的艺术,巧借一碗阳春面把境况相异的两组人物的生活片断焊接起来,以宛如平常一段歌的不多的故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以其情感的丰富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一碗阳春面》是沪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展现了人情之美、人性之美,人文内涵丰富。本文以此文为例,在分析教材情感资源的基础上,结合《一碗阳春面》的教学提出了教材情感资源挖掘与处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一曲美好人性的颂歌——对《一碗阳春面》主题的再认识湖北阳新县一中胡隆佳《一碗阳春面》的主题,人教社的《教学参考书》这样概括:“本文歌颂了逆境中顽强、团结、奋争的重要性,揭示出团结奋斗者必能成功的生活哲理。”对此,曲日老师在《〈一碗阳春面〉题旨之我见》...  相似文献   

5.
徐逢春 《学语文》2007,(2):44-44
在我国诸多面食中,有一种被称作“阳春面”。请看以下近些年报刊上的文例:①两天后,卢与两个盲流掏遍身上所有的口袋,只能凑到8角钱。两天里只吃过一根冷油条的这三人饿得已是前胸贴后背,花3角钱买了碗阳春面3人分吃  相似文献   

6.
我的《一碗阳春面》的教学,获湖北省荆州地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竞赛第一名。前后八次教这篇课文,我深有体会:“读”有学问。《一碗阳春面》是高中第三册的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顾名思义,是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解决问题。但拿到课堂上教学,就不那么简单了。一节课四十五分钟,全由教师包讲,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使是教讲读课文,也是一堂失败的课;一课讲自始至终全由学生自己读,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不是成功的教学。我认为,教师因势利导,谆谆善诱,指导有方,点拨得当,学生读得生动活泼,对文章内容心领神会,才算是成功的教学。作者写一篇文章,是通过精心构思的,教师指导学生阅读,也要精心设计。在教《一碗阳春面》时,我自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诸多面食中,有一种被称作“阳春面”的食品。请看文例:1.两天后,卢与两个盲流掏遍身上所有的口袋,只能凑到8角钱。两天里只吃过一根冷油条的这三人饿得已是前胸贴后背,花3角钱买了碗阳春面3人分吃后,穷途末路的卢正祥决定“搏一把”。(1999年8语词月21日《文汇报·骗子专盯老年癌症患者》)2.令人惊奇的是,在上海几近绝迹的1元钱一碗的阳春面,在这里也有。(1999年11月4日《中国教育报·改革的味道真好》)3.高燮初让吴苑食堂一开始就立下一个规定:陪客吃饭者要付粮票四两,交钱四角。县委书记来了也不过是阳春面招待。(2000年第7期《人物…  相似文献   

8.
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描述的是母子三人不屈于生活的厄运、团结奋斗的故事。连续三年的大年夜,母子三人都要去北海亭面馆合吃一碗“头碰头”的阳春面。虽然每次都是在送走最后一位顾客准备关门打烊的时候,但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中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自从问世以来,受到广泛的欢迎.日本的许多文学杂志纷纷转载,小说的单印本被抢购一空,电视台还多次播放作者“口演”这篇小说的情景,学生也非常爱读这篇作品.为什么有这么多的读者喜欢、热爱这篇小说,除了小说的通俗易懂、故事性强以外,还因为它的内涵的深刻丰富,是一曲人情美的赞歌.……  相似文献   

10.
《一碗阳春面》是日本作家栗良平的短篇小说,小说采用民间故事常用的三段式叙事结构讲述了三母子面对厄运不屈服的故事。分析《一碗阳春面》的民间故事模式所创造的简洁朴素的结构,有助于深入解读小说所彰显的面对厄运的勇气和友善团结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一碗阳春面》的内容很简单,母子三人到北海亭面馆吃了四次阳春面,碗数由一而二而三;仅此而已.但是,往往这种情境,最朴素、简单,却最感人.二十几年来,我教了不下四次,每次都被它感动,感动得我在学生面前不能自持. 一家三口第一次出现在面馆,作者写道:"一个女人带着两个孩子走了进来,六岁和十岁左右的两个男孩子,一身崭新的运动服.女人却穿着不合时令的斜格子的短大衣."平淡无奇,但不经意间点出三人的穿着;往下读,你才能体会到这"不经意间点出"的匠心.  相似文献   

12.
《一碗阳春面》含义隽永,有令人捧读再三之功。本文仅就情节和人物略作评说。情节:重复中扩展变化《一碗阳春面》情节并不复杂,但安排得很有个性,很有意味。作者用重复的母子三人大年夜在北海亭面馆吃阳春面的四个场面组成小说的基本情节。其中主要人物相同,时间地点相同,具体事件也相同,甚至有些应答语言也几乎一样。当然具体细节重复的程度又有所不同。头两次母子三人吃一  相似文献   

13.
孙敏同学问:《一碗阳春面》是一篇看不厌又不容易看透的好小说,我总觉得它能给我们很多美好的东西,远不止母子三人团结奋斗、迎接挑战、战胜厄运这么些。究竟应该怎样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它的主题思想呢?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优秀小说作品的主旨有时比较复杂,理解它未必能一步到位,须根据小说的人物、情节和环境作具体分析,有时还要结合作家创作目的及背景材料来思考。正如孙敏同学所说,《一碗阳春面》能给我们的美好东西远不止课文“自读提示”上所概括的。就说母子三人吧,他们至少还蕴含以下三方面美好的品格。  相似文献   

14.
一《一碗阳春面》有平行发展的两条线索一般认为,母子三人是《一碗阳春面》中的主要人物,在文中三人所表现出的团结、向上、不屈、奋争的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而使他们共吃的“一碗阳春面”成为这种精神的象征。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母子三人固然是文章的一条线索,却不是惟一的线索。老板夫妇应该是文章的另一条线索。文章的情节结构可以这样理解:  相似文献   

15.
吃透教材才能进行点拨教学.<一碗阳春面>是唯一入选高中语文教材的日本小说,本文时其主题与线索等进行了点拨,并简述其比较教学法.  相似文献   

16.
庄子《逍遥游》中"而征一国者",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译为"而取得一国之人的信任的人".可见,编者是将"而"当做顺接连词来理解.但笔者总觉得不顺畅,以为"而"解为"能"比较好.  相似文献   

17.
《一碗阳春面》是当代日本知名作家栗良平的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短篇小说。小说中“头碰头”吃“一碗阳春面”的母子三人是面对逆境敢于拼搏、团结向上的典型形象。读者从这三个人物身上不仅吸取了力量,而且受到了启发和激励。小说在这方面的成功,应归功于标题的精彩,场面的精巧,结尾的精炼。  相似文献   

18.
《草船借箭》(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9课)教学片段:师:我们来看第6自然段的第二句话:“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相似文献   

19.
正1王洛晨我很喜欢那个关于一碗阳春面的故事。穷困的母子三人除夕夜在一家叫做"北海亭"的面馆点了一碗阳春面,好心的老板偷偷加了许多面条。这母子三人连续三年都在除夕夜来点一碗阳春面。后来的十几年里,老板翻修店面,重置桌椅,却仍然保留着当初那母子三人坐过的桌子,每年除夕夜都要等他们等到很晚,但他们却没有再来。直到有一天,截然不同的三个人来到面馆,表达了对老板当年慷慨的感谢,也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试行之前,人教版全日制高中语文第三册教科书选编了日本作家栗良平的小说《一碗阳春面》。可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如果我们稍稍留意一下,近几年无论是人教版的新教材,还是课外补充读物,都找不到这篇文章的踪影了。寻寻觅觅,似与故友分离,久违的感觉不免让我们有些怅惘和失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