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晓明 《寻根》2014,(2):4-9
炎黄文化的人格化代表炎帝、黄帝,本是古史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不见于甲骨、金文,在《诗经》《尚书》《周易》《春秋》里也不见踪迹。他们的形象,成型于汉代,距今不过两干多年。本文探讨炎黄文化的原始依据、象征意义与研究路径,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2.
《仓颉密码》穿越数千年的历史时空,回溯中华文明源头,全方位再现了炎黄时期氏族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凸显出厚重的远古历史文化底蕴。其文化书写呈现出三种向度:一是全方位再现炎黄时期原始氏族社会文化;二是塑造以仓颉为代表的文化人格;三是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文化精神。《仓颉密码》率先将仓颉与炎黄文化作为文学表现题材,避免了文化寻根小说的艺术缺失,开拓出独特的文化寻根路径,不仅契合了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敬祖情感,而且激发起民族凝聚力,成为远古历史题材小说中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3.
正龚自珍是中国古代与近代之交经世致用思潮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潮的重要先驱。作为一位在中国近代思想史上起过开风气作用的著名思想家,他不仅具有引人注目的政治、经济思想,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文化思想。他有关黄帝、炎帝及炎黄文化的论述,就是他文化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一、对炎黄为"民族始祖"的体认龚自珍明确认为,生活于中华大地上的人们,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凝聚力学,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创意建立的一门新兴学科。1999年12月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彭年教授的新著《秦汉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一书,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从书的一个项目,以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的原则,不仅探讨了秦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起源、发展轨迹、历史特点和构成机制,而且对秦汉统一国家、经济发展和思想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关系,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进一步从汉族的形成、封建制的确立和伦理型文化的建构等方面,论证了秦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历史地位。全书20万字,体系完整,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言简意…  相似文献   

5.
朱绍侯 《寻根》2012,(1):11-14
怎样认识炎黄二帝 《国语·晋语四》说:“昔少典娶有娇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以后很多古籍都承袭这一说法,认为炎黄二帝都是少典之子,  相似文献   

6.
炎黄结盟是指远古时代以黄帝为核心的姬姓部落和以炎帝为首领的姜姓部落之间建立的具有政治联盟性质的华夏部落联盟,该联盟形成为以后的华夏族,也即今天汉民族的前身。关于炎黄结盟的过程,当前存在着两种观点。其一,大多数学者认为,炎黄经过三战阪泉,然后建立起比较...  相似文献   

7.
寻文化之根     
寻文化之根任继愈中华民族有2000年政治统一的历史,政治统一可以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是外因;足以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因,则是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哲学世界观,和长期培育而成的民族意识。秦以来有全国共同的汉字(书同文)有各族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行...  相似文献   

8.
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侯学忠讲话酝酿已久的四川省中华文化学会和儒学、佛学、道学三个研究中心今天在成都正式成立了,这是一件可喜可贺的大事,我代表天津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天津市炎黄文化书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儒、道、佛三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我们首先来看看古文献中记在炎黄账上的有哪些创造发明。1.铜器的冶铸《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于荆山之下。”2.兵器与手工制造业《周易·系辞》:“黄帝……刳本为舟,剡本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淮南子》:“黄帝……见飞蓬...  相似文献   

10.
王妍 《华夏文化》2003,(1):14-15
海内外华人素以炎黄子孙自诩 ,炎黄二帝被敬为华夏始祖。可是我们的老祖宗到底发源于何方 ,目前还未有定论。近年来很多学者发表文章探讨这一问题 ,笔者加以梳理发现 ,关于炎黄二帝的发祥地问题主要有四大方位说 ,即东西南北四方说。下文将加以简单介绍 ,以窥目前之学术动态。炎帝 :(一 )东方说 :此说的主要根据是 :(1)《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帝王世纪》说炎帝 (神农 )初都陈 ,后徙鲁 ;《左传》说曲阜有大庭氏之库 ,大庭氏先儒说即神农氏。 (2 )炎黄阪泉之战的阪泉即今山东莒县板泉乡。 (3)炎帝出于少典氏 ,而少典氏“最初大约……居于…  相似文献   

11.
继承、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一件意义深远的大事。我们中华民族是由五十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五千年来,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我们说的炎黄文化,就是以炎帝、黄帝为象征,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从我的认识来说,世界上没有一...  相似文献   

12.
炎黄赋     
范曾 《中国文化》2007,(2):I0002-I0002
莽莽天宇,八万里云驰飙作;恢恢地轮,五千年治乱兴亡。邙砀脊脉,逶迤远连昆岗;河洛清波,浩荡奔注海澨。涉彼洪荒,文明肇创;万代千秋蒙庥,厥功在我炎黄。曩昔混沌未开之时,含哺而无釜甑,结绳不见文字。伐檀有人,莫及舟车;蚕桑未采,何来垂裳。《礼》云:"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  相似文献   

13.
大禹文化见证了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文明的历史进程,是赓续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升华。大禹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观念形成、民族自强求变、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依托。将大禹文化精神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进一步增强大禹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大禹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是当前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重要途径,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秦汉大一统国家及其制度和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自春秋战国以降数百年间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发展的结果。考察以中华民族凝聚力为柱石的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创立及其制度和文化构成,对我们今天“振兴中华,统一祖国”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化与民族凝聚力王小盾所谓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个中华多元一体结构的生命力。中华多元一体结构的生命力是得到了历史的证明的。大统一始终是呈现于中国民族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趋势。我仍可以儿件多角度解锋中半多元一休结杓的基袖,比如解释力各...  相似文献   

16.
数千年来,人们一直以为今日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才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然而,随着炎黄文化的不断深入,情况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7.
张云 《大理文化》2007,(5):51-52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生息繁衍中形成的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其中儒家文化的发展及演变是贯穿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主线。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一般道德观念形成的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18.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震灾区出现了感恩奋进文化现象,这种现象以传统感恩文化为文化根源、以灾后救援和援建表现出来的无疆大爱为前因,以灾民心理和情感需求为基础,在党委政府组织引导下得以不断丰富发展。感恩奋进文化现象对弘扬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感恩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灾区精神家园重建提供文化支撑,加深"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解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郑强胜 《寻根》2010,(6):86-86
<正>本刊讯(记者郑强胜)2010年11月15日,由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和香港《文汇报》共同主办的中华姓氏文化(国际)巡回展在郑州正式启动。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副  相似文献   

20.
典故词语与历史文化王玉鼎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语言文字,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故事、名人掌故、典籍词语以及许许多多的民间神话传说。这些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心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典故词语来源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