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汉大一统国家及其制度和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自春秋战国以降数百年间中华民族凝聚力不断发展的结果。考察以中华民族凝聚力为柱石的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创立及其制度和文化构成,对我们今天“振兴中华,统一祖国”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21世纪以来,学术界对炎黄文化的研究日渐深入,涌现出一大批学术成果。2019年8月,高强著《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一书(以下简称《炎黄文化》),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将炎黄文化的嬗变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成置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进行考察,通过梳理炎黄文化的起源、流变及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厘清了炎黄文化与中华民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定型期。秦汉400余年,中华民族凝聚力先后以法家、黄老“新道家”和汉代“新儒家”三种不同的学说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三种不同的学说被崇奉的时间长短不一,法家只有十五年,新道家七十余年,而新儒家得宠的时间则长达三百多年(就两汉而...  相似文献   

4.
儒学与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赵吉惠儒学在中华二千年发展史上,成为各民族都能接受的文化,对于巩固中华民族的团结,起了巨大的历史积极作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它仍是团结海峡两岸各民族的精神力量与文化纽带。儒学为什么会有如此强烈的生命力?第一,儒学结构本身具有比...  相似文献   

5.
“和”─中华民族的内在凝聚力杨小川中华民族奇迹般的把不同地域、语言、信仰、刁俗的民族凝聚在一起,究竟是什么原因?答案很多。如果我们从“和”文化系统去审察,则会有一种新的感受。“和”文化户生于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中国古代宗法文化步向“和”文化的客现团式...  相似文献   

6.
大禹文化见证了中国各民族共同缔造文明的历史进程,是赓续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升华。大禹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观念形成、民族自强求变、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依托。将大禹文化精神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融合,进一步增强大禹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提升大禹文化的凝聚力、引领力,是当前丰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的重要途径,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前的国学热中存在着对国学的简化与泛化两种倾向。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国学有自身的结构与功能。国学的结构包括时间、空间、载体与内核四个方面。从功能看,国学是塑造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思想资源,能够增强民族成员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传统文化与民族凝聚力王小盾所谓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际上指的就是这个中华多元一体结构的生命力。中华多元一体结构的生命力是得到了历史的证明的。大统一始终是呈现于中国民族史和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种趋势。我仍可以儿件多角度解锋中半多元一休结杓的基袖,比如解释力各...  相似文献   

9.
寻文化之根     
寻文化之根任继愈中华民族有2000年政治统一的历史,政治统一可以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是外因;足以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因,则是共同的道德观、价值观、哲学世界观,和长期培育而成的民族意识。秦以来有全国共同的汉字(书同文)有各族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行...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关于中华民族民族性的研究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一个长期走在世界发展的前面、自视极高的中华民族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屈辱。面对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救亡图存的真理。他们先从学器物始,继而学制度,试图变法维新,终则从文化整体上求...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文化形成了一整套与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解释世界、适应环境、维护群体秩序与指导个人精神生活的工具,成为中华民族历经艰难困苦而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也为今天留下了丰富的思想资源。许多学者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都曾提到,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与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以自身的特点屹立于世界之林,保持民族自身理论独立与自信,是民族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找到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支柱,并在文化自信中确证自身的主体地位,是当下的文化工作者应当竭力思索的。在这个关键时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现阶段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仍旧存在不少的理论与现实困境,因此,探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现实路径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中华德治传统所蕴含的重德思想和民本精神,对我们实行以德治国,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中国民主化、法制化的进程中,以忠君为核心、以人治为特色的中华传统德治,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价值,阻碍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发展。只有实行德治传统的现代转换,用现代新道德代替传统旧道德,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并将其纳入以人民为本位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之中,才能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凝聚力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4.
古代中国是“礼仪之邦”。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伦理在人类伦理文化遗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构成了中国文化的主体,集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在特定的客观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建构自己生活的独特方式,反映出中华民族独特的性格和面貌。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市场经济发展中,中国传统伦理可以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张岱年先生说:中华民族在历史中表现了两个特点,一个是坚强的凝聚力,打不烂;第二个是同化力,能够团结同化所常接近的其他民族,在文化传统上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他说:“一个凝聚力,一个同化力,都不是…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观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观与民族关系冉光荣近些年来,学术界关于中国民族关系,特别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讨论甚为炽烈,领导标新,精见纷呈。如对现有论著简单归纳,中华民族凝聚力至少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我国现今56个民族已历史地融合为统一的、复合的中华民族,形...  相似文献   

16.
冯敏 《中华文化论坛》2023,(2):15-25+185
唐朝军事实力猛增,政治、经济上的强盛和富庶,国际影响力与号召力的持续增强,推动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快速形成。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胡汉民族之间的高度交流与融合的新发展,唐朝的胡汉融合,所涉及民族的范围、地域的广度及融合的深度都是空前的,这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进一步发展和巩固的关键历史时期。期间虽然也有类似“安史之乱”一类的反复和曲折,但总体上,这一时期胡汉融合的趋势和方向是鲜明的,其发展进程有巨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和巩固的关键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7.
职业道德建设与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唐永进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应该而且必须加强包括职业道德在内的思想道德建设。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人们不能割断历史,在"废墟"上建设伦理道德。因此,我们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8.
炎帝与中华民族张润棠中华民族的始兴与上古时代姜姓部落首领炎帝紧密相联。炎帝与尤、黄帝的战争开创了氏族部落融合的先河,炎黄结盟则奠定了华夏族的发展基石。一、炎帝是杰出的姜姓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本来分别是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制瓦解,父权制兴起之际的姜、姬两...  相似文献   

19.
典故词语与历史文化王玉鼎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民族在长期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语言文字,其中包含着大量的历史故事、名人掌故、典籍词语以及许许多多的民间神话传说。这些历史文化对中华民族文化心态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从典故词语来源的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古已有之,中华民族不断吸收融会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精华,藉以丰富、滋润、发展自己的文化,中国古代志士仁人、高僧学者,将汗水甚至鲜血洒在中外文化交流路上,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佳话和遗迹。从秦汉辟丝绸之路到晋代法显南亚之行,从唐玄奘西天取经、鉴真东渡扶桑到明郑和七下西洋,连绵不断的中外文化交流将中国的茶叶、丝绸、陶瓷和乐器带到许多国家,同时引进南亚的佛教、中亚的乐器、非洲的珍禽、中东的伊斯兰文化,显示中华民族开拓文化、发展友谊的伟大智慧和包容兼蓄的壮阔胸襟,为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