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面积概念的抽象性、教材内容的差异性以及学生经验的不足,导致“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觉联动、动态比较、量化驱动、拓展升华,帮助学生建立起丰富、生动而又准确的“面积”概念,以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薛峰 《广西教育》2013,(37):68-68
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展应用意识呢?笔者认为,要从学生的数学经验人手,挖掘其中的生成资源,让学生形成数学概念,而后才能建构自己对数学的应用策略。现笔者对教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与面积单位》出现的误区,谈谈自己的实践体会。一、缺乏应用意识。造就概念误区,使学生认知模糊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时,很多教师认为这都是非常简单的知识,根本不需要做过多的引导,因此将两个课时融合为一个课时,但针对“什么是面积”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班级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并不能真正掌握这点看似简单的知识。  相似文献   

3.
姚君强 《时代教育》2007,(8Z):113-113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单元中的第一课时,是后面学习内容的基础。在以往的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面积”、“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理解只是停留在“知其言.而不知其所意言”的层次,不会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教师也感觉这节内容多而杂,不容易上“活”。这个学期再次实施此教材,笔者改变了以往陈旧的教学方法、理顺设计了以下几个主要教学环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徐明 《山东教育》2004,(34):45-46
“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习面积计算的重要基础。可从以下几方面人手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5.
一、说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第六册教材。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学生在学习长度单位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各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基础。面积的概念的建立应从实际操作、观察引入,分摸摸、看看和涂涂三个层次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王渊  李新根 《河北教育》2005,(23):21-23
【背景意图】在教学《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前,我们查阅了大量来自网络、书刊上的参考资料,其中包括一些特级教师的教案。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分析,我们总觉得在面积概念的建立和统一面积单位必要性方面的处理上,教师都没有充分地展开,而对于一个在几何知识教学中举足轻重的起始概念,没有充分地体验与感知,学生是很难真正理解的。比如,在“物体表面”的理解与感知上,过去都是局限于物体的一个面,而没有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全部表面,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再如,  相似文献   

7.
中自定义凸n边形的“面积中心”和“广义面积中心”的概念,然后给出凸n边形的面积中心及广义面积中心的存在性和唯一性的几个结论,并分别提出凸n边形存在面积中心和存在广义面积中心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通过"面积与面积单位"的两次教学,分析学生建构面积概念时出现的真实思维障碍。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有层次性的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操作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既能了解面积是表示"形"的大小,又能很好地把握面积的"实质",从而促进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真理解。  相似文献   

9.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面积”(P70~P87),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从学习长度概念到学习面积概念,是空间形式认知发展上的飞跃。系统梳理、合理安排、科学复习“面积”知识,建构稳固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量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面积是重要的几何概念之一。本文借助“什么是面积”的教学研究,思考操作活动与量感培养的密切联系,即细化操作材料,为面积量感建立提供载体;细化操作活动,为面积量感形成提供途径。在层层递进的面积概念教学活动中,关注操作活动细节,引导学生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内化,发展学生的面积量感。  相似文献   

11.
对于“认识面积”一课,翻看了不少名特优教师的教学设计或课堂视频录像,各有千秋,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也有很多遗憾。要在三年级学生的头脑中建立面积概念.让学生的认知从“长度”一下飞跃到“面积”,跨度非常大。为了让学生对面积概念有更充分的感知,切实地孕育好“面积”这一种子课,我最后决定把建立面积概念,通过操作初步感知统一...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相似文献   

13.
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在教完“面积”概念后,小学生往往会对“面积与周长”两个概念搞不清,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乱用。因此,新课教完后,我设计了一堂活动课,引导学生对“面积与周长”的联系进行讨论与思考。  相似文献   

14.
雷燕飞 《四川教育》2002,(12):29-29
【活动设计】一、游戏激趣,创设情境。教师让学生伸出双手,数“一”时同桌两个学生对击左手掌,数“二”时对击右手掌,数“三”时对击两个手掌。游戏完后,让同桌两个学生比较:谁的手掌面大?在此基础上引入新课:面积和面积单位。二、自主探究,充分感知。1.摸、比——建立面积表象。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教科书的封面、文具盒面、课桌面,引导学生思考:你有什么感觉?哪个面大?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课件出示:正方形、长方形、圆等封闭的平面图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感知封闭的平面图形有大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  相似文献   

15.
曲边梯形的面积是“定积分的概念”的起始课,为引入定积分的概念和体会定积分的基本思想打下基础.采用教师设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经历求曲边梯形面积的全过程,并结合形象、直观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思想。进而总结概括形成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物理学中,常用图像“面积”来描述所求的物理量.灵活应用图像“面积”,既可以帮学生理解物理过程,也可以很快求出物理量。  相似文献   

17.
邱廷建 《云南教育》2000,(23):40-41
“九义”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指出:“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实际,每学期至少应安排一次数学实践活动。”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第 5单元“土地面积单位”一节,是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的好教材,教学时应重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组织学生到实地去看一看、量一量、算一算,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使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广泛地应用于实践的这一道理。   一、组织学生实际测量和观察,建立“ 1公顷”的面积概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实践能够推动认识的发展。教…  相似文献   

18.
唐翠娥 《湖南教育》2003,(21):49-50
一、建立面积的概念解决问题一:给这幅画装上多大的玻璃合适,必须先知道什么?学生有这些回答:要知道画的边长、知道画的周长、知道玻璃有多大、知道玻璃要多少钱。教师告诉学生要知道“画面”的大小才好。反思:教师想利用课件导出“画面大小”这个结论,但学生的回答都不入围。在学情估计不足的情况下,教师一时不知如何引导,又不敢轻易否定学生的思考,最后干脆置之不理,出示“画面大小”的结论。而实际上,教师只要丢掉教案中的缺陷,每个学生的想法都可以巧妙地被引导到“画面的大小”上来。如先知道画的边长、周长,可以得出画面大小,或者知道…  相似文献   

19.
"面积和面积单位"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这是一节概念体验课,因为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理解能力尚未健全,所以无法通过文字描述来给面积下定义。学生只有通过观察和操作来体验面积单位的含义,并认识常见的面积单位,建立对它们的准确认知。  相似文献   

20.
面积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为了进一步了解教学中学生面积概念的形成情况,本文根据对67名四年级已学过面积内容的学生进行了测验。发现在以往面积教学中,往往偏重面积公式计算和应用,对于面积概念的理解关注不足,从而使得学生在无法使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时表现不理想。建议教师加强对面积概念的关注,促进发展学生多种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