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聚合硫酸铝铁(PFSA)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生化出水混凝除磷,考察PFSA投加量对磷和出水pH的影响,污水pH、沉淀时间对混凝除磷效果的影响.同时进行了聚合硫酸铁(PFS)、硫酸铝的混凝除磷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硫酸铁铝(PFSA)具有对出水pH的影响较小,对磷去除率高,pH值适用范围宽的优势.PFSA在投加量为6.0mL/L时,沉淀时间为40min时,出水磷0.24mg/L,磷去除率可以达到84%,出水满足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008).  相似文献   

2.
根据高浊矿井水的水质特性,进行了矿井水的混凝实验研究.分别采用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及复合铝铁盐三种混凝剂进行烧杯实验,确定最佳混凝剂,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水力条件,同时确定了对最佳GT值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复合铝铁盐的混凝效果最佳,最佳投药量为16 mg/L;最佳水力条件为:混合G值256.5 s-1,GT值15 390;反应G值7.7 s-1,GT值6 930;投药量对最优GT值有较大影响,随着投药量的增加,最优GT值减小.  相似文献   

3.
以某小型封闭黑臭水体为对象,研究了高铁酸钾(K_2FeO_4)与粒状活性炭(GAC)协同强化混凝修复黑臭水体的最佳工艺参数和处理效果。采用响应曲面法建立了以氨氮(NH3-N)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去除率为响应值的二次回归模型,对两者协同作用时K_2FeO_4投加量、预氧化时间、GAC的投加量和pH值4个影响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回归模型极其显著,对NH3-N去除效果的影响显著程度排序为:K_2FeO_4投加量 pH GAC投加量 K_2FeO_4预氧化时间;对COD去除效果的影响显著程度排序:GAC投加量 K_2FeO_4投加量 pH K_2FeO_4预氧化时间。K_2FeO_4最佳投加量1. 036 mg/L,最佳预氧化时间10. 159 min,GAC最佳投加量16. 152 mg/L,最佳pH值7. 362,此时NH_3-N和COD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85. 500%和69. 262%。模型预测值与实验验证结果的实际误差小于5%。  相似文献   

4.
以工业废渣粉煤灰为主要原料,辅以少量试剂,合成了用量少、生产成本低、无毒、性能高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硅酸硫酸铝,确立了合理的实验条件.混凝沉降实验表明,所合成的聚硅酸硫酸铝混凝剂对于高色度、高浊度废水的混凝沉降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无机混凝剂,但其混凝处理效果受废水pH值的影响较大,适宜的pH值范围为5~7.  相似文献   

5.
使用电位法,分别用一定浓度的KOH溶液和HCl溶液对水、30%甲醇溶液以及60%甲醇溶液进行滴定,测定溶液的pH值。由于甲醇的介电常数和质子自递常数与水的介电常数和质子自递常数不同,甲醇会对溶液的pH值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甲醇浓度越大,影响越明显,当溶液中的酸或碱的量达到一定程度,甲醇产生的影响会稳定在一定的范围,产生的影响基本上是稳定的,在绝对酸度相同情况下,随着溶液中酸或碱的量的增加,不同浓度的甲醇溶液与其偏离对应的水溶液pH值的△pH有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垃圾渗滤液是一种成分复杂、有机物浓度高、污染严重的废水.本文针对江苏镇江某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探索PAC和PFS两种混凝药剂进行混凝对该废液的处理效果,实验研究发现:在渗滤液酸碱平衡体系被打破的点(pH为4.5左右和11.5左右时),混凝效果最好;PFS的混凝效果要优于PAC的混凝效果;在PFS投加量为2200mg/L,PAM投加量为40mg/L时,可获得50%左右的COD浓度去除率.  相似文献   

7.
混凝法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混凝法对实验室的含油废水的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采用两种无机混凝剂与一种有机高分子混凝剂混用,达到絮凝除油,消除有机物质。以混凝剂的加入量,pH对混凝剂的影响为主要影响因素,研究不同混凝剂对此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超声波强化臭氧技术处理造纸废水,考察了臭氧进气流量、pH值、超声功率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表明,COD的去除率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大而增大,而最佳的臭氧进气流量为0.2 m3/h,最佳的pH为8。当进水COD浓度为733.4 mg/L、pH值为8、臭氧进气量0.2 m3/h、US功率100 W,反应时间30 min时,超声波强化臭氧技术的COD去除率为87.3%,而臭氧氧化技术的COD去除率为36.3%,前者比后者高51%,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13种水的pH值和6种水的总硬度对绿豆种子萌发及其芽苗菜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水的硬度值为26度,pH值为6.0的处理液处理绿豆种子,其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芽苗菜平均株高和生物产量均较高;不同处理液浸种后的种子,其相对吸水量差异并不明显;pH值3.0-6.5处理液处理的芽苗菜随着酸性增强其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增加,碱性条件下差异不显著;其蛋白质含量在pH值为3.0-7.5无显著差异,但pH值7.5-11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生石灰-Al2(SO4)3体系处理硫酸生产废水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生石灰·Al2 (SO4 ) 3体系对硫酸生产废水进行除砷除氟试验研究 ,探讨了pH值、三价铝Al(Ⅲ )浓度、混凝搅拌时间、静置时间等因素对As、F去除率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当pH值 =12 ,三价铝Al(Ⅲ )浓度为4 0mg L、混凝搅拌时间为 5min、静置时间为 2 0min时 ,As、F去除率分别达 95 .9%和 85 .5 % ,废水中余As、F浓度分别为 0 .4 0mg L和 10 .7mg L ,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冬季松花江吉林流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超声强化混凝技术对低温低浊水中CODcr去除率的影响。试验方式采用先超声后混凝的处理技术。当设置超声功率为25W,超声作用时间9min,PFS投加量为8mg/L,反应溶液p H等于7时,原水CODcr去除率为80.2%,试验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铝阳极和不锈钢阴极的电化学体系中,在恒电流模式下,考察了.活性生红M-3BE模拟废水脱色过程及能耗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电流密度、电解液初始pH值、氯化钠电解质浓度、温度、染料浓度对染料溶液脱色效率影响较大;电流密度、电解液初始pH值、氯化钠与硫酸钠电解质浓度、温度对脱色过程能耗影响显著。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染料溶液脱色率可达到98%,能耗117.75kwh/(kg dye)。在不同pH的范围内,活性红M~3BE表现的脱色机理不同,pH4~8为混凝与阴极还原脱色共同作用,pH小于4和大于9则表现为阴极还原脱色为主,且低pH下能耗较低。氯化钠既有助于提高染料废水的脱水效率,又有助于降低脱色过程中的能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以橘子皮为生物吸附剂,考查了橘子皮的加入量、pH、温度等条件下,对染料废水中罗丹明B吸附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橘子皮加入量的逐渐增加,比吸附量逐渐减小,其中最佳投加量为20g·L(-1);随着pH逐渐升高,吸附值呈下降趋势,但在pH=3.43时吸附降解效果最好;吸附值随温度升高呈下降趋势,因此低温有利吸附,选择25℃吸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如何准确测量超纯水pH值,一直是困扰电力系统专业人士的突出问题。针对影响pH值的相关因素展开分析得知,可以通过有效的途径来提高纯水pH值测量的准确度,为电厂水质监督和加药控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电厂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可以采用测量电导率换算pH值的方法测量给水的pH值,并根据电导率测量值控制给水的加氨量。  相似文献   

15.
以已出菇后的棉籽壳(120~830μm)为吸附材料吸附溶液中的亚甲基蓝,考察了pH值、亚甲基蓝初始浓度、棉籽壳粒径、棉籽壳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亚甲基蓝的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棉籽壳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吸附亚甲基蓝,当pH值等于10时,棉籽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量最大;增加棉籽壳用量和反应时间,吸附去除率均增加;去除率随亚甲基蓝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棉籽壳粒径的减小而增大。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棉籽壳基质中可能存在吸附亚甲基蓝染料的-OH、COO-和C=O等官能团。  相似文献   

16.
利用生石灰-FeCl3体系对硫酸生产的废水进行除砷除氟试验研究,探讨了pH值、三价铁Fe(Ⅲ)浓度、混凝搅拌时间、静置时间等因素对As、F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pH=10,三价铁Fe(Ⅲ)浓度为60mg/L、混凝搅拌时间为5min、静置时间为20min时,As、F去除率分别达96.0%和86.6%,废水中残余As、F浓度分别为0.39mg/L和9.9mg/L,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以襄麦冬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采用酶法提取工艺对影响襄麦冬总黄酮提取的酶的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介质pH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影响襄麦冬黄酮提取的主要因素为:酶添加量40mg,酶解时间3h,酶解温度50℃,介质pH值为5.0.  相似文献   

18.
讨论pH值和投药量对聚合硫酸铁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确定最佳pH值和投药量.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废水中NH3 -N、COD、酚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降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磷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主要原因之一,除磷技术的研究倍受人们关注。文章介绍了新型混凝剂、新型絮凝反应器及新型混凝组合工艺等强化混凝技术在除磷方面最新的应用与研究进展,并对强化混凝除磷效果及有关参数进展了分析研究,事实表明开发高效低耗混凝除磷新技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林旺  吴丹丹 《莆田学院学报》2010,17(2):93-95,100
主要探讨4-AAP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酚过程中各种因素对其测定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比较实验考察不同影响因素对测量精确度的影响程度。除探讨了pH值、4-AAP用量、温度等传统的影响因素外,同时还讨论了金属离子、有机物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H值、锌离子、苯胺会对测定结果产生较大影响,而4-AAP用量、温度、铜离子和甲醛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