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何减少大学毕业生的入职适应期,提升课程培养和企业需求的对接有效性,是校企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例,就企业管理(主要从机构设置、内部管理、考核等方面)在课程创新设计中的映射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和毕业生数量的增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虽然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适应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使企业和高校各取所需,但往往事与愿违.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所需的人才无法有机地对接,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高职院对学生的培养应该更深层次地改革,由"知识、技能、就业"的培养模式向"知识、技能、就业能力"模式转变.并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就如何进行就业能力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软件产业的迅猛发展形成了对软件工程人才的大量需求,但"企业需求旺盛,毕业生供给旺盛,企业招聘难,毕业生就业难"的"两旺两难"现象较为严重。主要原因为我国高校传统工程教学体系所培养的软件人才与企业所需要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质差距大。文章分析了项目教学法的内涵与在软件工程专业教学中的应用,以吉首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项目化"教学实施体系构建的总体思路与内容并提出了相关措施,对于普通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软件人才及与企业用人"零"对接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毕业生能否适应企业需求的关键是能够满足企业对人才的最基本岗位能力要求。仓储管理课程教学设计以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推行的"六步四结合"为设计思路,通过以"课程对接岗位、教学对接工作"实施具体教学过程,使课程设计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构建的探索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高校、政府、毕业生、用人单位"等方面的共同努力.构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的"实习-就业"贯通机制、政府为主导的政策扶持机制、帮助毕业生就业的援助机制、"三位一体"的就业预警机制,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的就业.  相似文献   

6.
自扩招以来,每年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毕业生走出校园,从"学校人"转变到了"职业人",但是面对环境的变化、岗位要求和复杂的人际关系,毕业生如何顺利地完成这个入职角色转换,提高入职初期的工作适应度,是亟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论文通过对高校毕业生的调查分析,基于个人及工作的满意度两个视角进行了探讨,并从毕业生自身、学校、家庭、社会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为高校毕业生顺利入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由于宏观就业形势逐渐严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尤为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中职院校由于学业水平限制,就业形势严峻更甚高校。为应对这一问题,开展"工学结合"成了中职教育中的一项重大变革和创举,"工学结合"模式的开展,可以使中职财会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毕业后的新环境,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会计类人才。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生,实现企业、学生和学校各方面的共赢,更是工学结合模式追求的最终成功。本文就中职财会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设计、教学方式、教学环节等方面展开讨论,分析中职财会专业中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8.
毕业生就业难,中小微企业的发展又普遍遇到人才瓶颈制约。以中小微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中小微企业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进行全面梳理,对现有政策的有效性进行的分析和评估,对未来政策需求作深入调研,摸清各方政策诉求,有针对性的提出四大政策建议体系,以期更好地实现中小微企业与高校毕业生人才供需对接,通过...  相似文献   

9.
高校在培养电子商务人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没有注重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培养人才,致使一方面市场上电子商务人才奇缺,另一方面电子商务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却偏低。因此,高校电子商务课程要在教和学两方面都围绕企业的需求进行改革,使学生的技能能够适合现代企业的需要。高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和管理电子商务实践平台,将平台建设与教学改革联动,使之成为学生实训、与社会对接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分析,谈谈高校毕业生职业指导的一些做法,提出就业指导工作必须建立高校、政府、企业、人才市场联动的大学生就业机制,实现高校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的对接,促进大学生的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1.
新员工入职培训是企业的长期工作,全国企业每年都会从高校毕业生中招聘数以百万计的新员工,作为未来的人才梯队储备,因此,入职培训强调“效”字很关键。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是社会的专业人才,人尽其职,关乎社会的发展与效益。德国政府与高校日益重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通过相应管理机制和政策,吸引经济界广泛参与,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形成个人、高校、企业、社会机构与政府各司其职、紧密合作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就业导向市场依托与毕业生推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大众化高等教育能否健康、持续发展。高校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建立毕业生推介机构,分担毕业生就业工作成本。只有这样,高校在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实现与社会的协调对接,使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初高校毕业生就业改革的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世纪初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急步迈入“大众化” ,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面临来自高等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和挑战 ,迫切需要深化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键是供需问题 ,“人职相匹配”是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条件。一、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是“人职匹配”保证条件1 .合理定位、培养社会适用的人才社会需要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和不同学历层次、掌握不同技能的毕业生。清华大学方惠坚等人在撰写的《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提出了高等院校分为 4类 :“研究教学型大学” ,“教学研究型大学” ,“教学型学院或大学”和“社区学院”。…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得多元化,高校培养的学生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如何定位和培养满足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应用型毕业生,是全国各大高校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网络工程(网络安全技术方向)专业为例,深入分析校企合作的"3+1"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培养目标,从教学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基地和"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三个方面来研究"3+1"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企业人才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学工作的越来越多,作为教育主管部门,也是希望各高校多从企业一线揽人才,充实"双师型"的教学队伍。但在现实中,由于许多企业才人难以适应高校的文化环境,中途离开了学校,令人遗憾。本文主要系统研究企业人才入职高职院校后,怎样才能适应高职院校的环境,成为合格的"双师型"教师。希望我的文章能够给立志于高职教育的企业人才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7.
杨宁  程毓 《成才之路》2014,(22):I0004-I0004
正又到一年毕业季。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727万,比去年的699万又有所增加。为了躲避眼前的就业压力,部分地方本科高校成为了"考研基地"。本科生盲目考研,与一些普通高校教学应用性不够直接相关。同为普通本科大学的湖北省属高校武汉科技大学,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有着独到经验。企业每年向该校本科毕业生提供的岗位数和毕业生数的比例达到6:1,该校也连续10年保持高就业率。那么,该校究竟是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急速扩招和经济形势的严峻态势,使得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难成为当今不争的事实。由于陶瓷艺术专业的特殊性与就业渠道的狭窄性,陶瓷艺术专业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形势尤其严峻。要破解这一难题,成功实现高职高专陶瓷艺术专业毕业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应从转变传统固有的就业观念,建立围绕就业为导向的新型职教体系,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教育新观念,加强师资能力培养,抓好"双师"团队建设,进行毕业设计课程改革,实施校企联合教学等方面入手,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实干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由于地方高校毕业生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供需错位,迫切需要采用校企合作方式通过倒逼机制来减少和消除这种错位,在地方高校中逐步形成以市场需求为重要导向的办学理念,促进人才供需之间形成良好适配和对接。  相似文献   

20.
职称评审是高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选好人才、用好人才的重要举措。"技术治职"是众多高校评审标准中突出的现象。"技术治职"有合理的一面,但其缺陷也是极其明显的。高校职称工作应该坚持"技术治职"与"以德治职"相结合、科研与教学并重、不同岗位间"共性"和"个性"并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