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陶渊明是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与散文家,他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使我国古典诗歌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在当时浮躁而功利的社会,他有着自己独到的哲学思想,用宁静、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生活,欣然回归田园,放飞心灵。本文通过分析陶渊明的作品,探讨其人生哲理、生活品位及远大志向三个方面对现代人的参考价值,以陶渊明诗文为载体,引导艺校学生以正确的人生态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困惑,从而获得心灵的灌溉与滋润。  相似文献   

2.
文兴黎 《现代语文》2009,(12):27-28
温子升是北朝的一位很有代表性的文学家,也是北魏文坛的领袖人物。温子升、邢邵与稍后的魏收被称作“北地三才”。作为北朝本土作家中的佼佼者,其诗文创作及思想倾向有一定的代表性,名噪一时,有“大才士”之称。其不仅是北朝文学突出的代表,而且在南北文学融合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关键的是他仅存不多的诗作以其苏特的价值在文学传承和发展的角度看影响了后世。  相似文献   

3.
北朝汉族士人和拓跋鲜卑的艰难心路,是北朝文化冲突与融合过程的心理投射。文化认同的过程,也是对文化的重新选择与扬弃的过程,北朝文化认同的阻力是明显存在的。种种矛盾、冲突,实质上都是文化冲突与认同之难的表露。在文化冲突与整合之下,拓跋鲜卑与汉人都经历了心灵困境,通过艰辛努力,双方的民族隔阂和异族感逐渐消尽,文化认同方趋于完成。心路历程艰辛曲折,认同成果来之不易。  相似文献   

4.
以悲为美是我国尤其是魏晋南北朝以来文学实践和审美的底色,由此几千年的中国文学主悲。尽管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足以证明丽尼把以悲为美奉为创作的圭臬,但是,其文本俯拾皆是滴嗒下落的悲情美,与其表达悲情美奇诡、凄美、传神的心灵独语和意象相扣,水乳交融,悲美相生,着实引诱我们从悲美的角度,去开掘其散文的审美价值和研读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与讨论贝克莱反对物质实体的非物质主义的热烈场面相比,其心灵理论较少受到关注。贝克莱在其思想发展的早期阶段,曾一度持有一种休谟式的心灵理论,认为心灵不过是一簇知觉。但这种理论容易产生新的哲学困难,于是他放弃对心灵作知觉簇分析。在成熟时期的著作中,他将心灵描述为支撑观念的实体。通过实体论上的创新和"概念"学说的引入,他保持了其哲学体系的一致性,给出了在否定物质实体的同时可以保留精神实体的理由。  相似文献   

6.
史家在谈到南朝手工业成就时,往往以豫章的“鸡鸣布”作为南朝纺织业发展的一个具体例证。但对“鸡鸣布”是麻布还是绢布看法不一,并且至今还未见有人对此展开讨论。主张“鸡鸣布”是麻布的代表人物为王仲苹光生。他在其所著(魏晋南北朝史)上册第479页指出:“(南朝)用亚麻来织布的技术,同样有着提高,豫章一带的妇女‘勤于纺绩,亦有夜炼纱而旦成布宕,俗呼为鸡鸣布”’O主张“鸡鸣布”是绢布的代表人物是韩国磐先生。他在其所著《魏晋南北朝史纲)第388页指出:“他如江州的豫章郡,‘蚕四、五熟,勤于纺绩,亦有夜炼妙而旦成布者…  相似文献   

7.
D.H.劳伦斯是一位饱受争议的作家,他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其在语言上的天分,使他成为工业文明对人类心灵摧残抗议的杰出代表。自然在他的文字里与其对于生命本质的探求相呼应,在思想与生存的抗衡中,成为其心灵平衡的负载和救赎。  相似文献   

8.
陶渊明是晋代诗坛的一颗明星,在寂寞的东晋诗坛闪耀着清美的光辉。他以其冲淡朴素的风格,极真朴地反映了人生实感,并以其特有的情趣,描绘了令人神往的田园风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陶渊明首创以田园生活为描写对象,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天地、新境界。他是魏晋南北朝最负盛名的作家,也是屈原之后李白之前对中国文学影响最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9.
<正>阎步克先生曾经在其著作《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中把古代官僚政治运行的轨迹比作波浪,他认为秦汉是一个波峰时期,因为无论是帝国规模还是制度的进步抑或是有条不紊的管理水平在同时期的古代社会都位居世界前列。与秦汉时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衰微,门阀士族力量强大,国家分裂动荡,民族交融带来的部族因素,也使政治的“变态”雪上加霜,故阎先生认为这一时期为官僚政治的“波谷”时期。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程度已经很广泛,人们对它很重视,甚至把它看成是超凡脱俗的风神,屈原已成为一种人格的典范,人们以民俗的方式将有关他的地望进行传播,他的传说也在民间不断流传。《楚辞》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的抒情性和华美的艺术形式很受文人们的重视,与两汉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其重视程度更大些,文人们经常以《楚辞》作为文学资源,进行学习和仿效,文人们把它的句式、意象、词语,经常运用到诗词作品中,在与各种文学体发生碰撞、融合时,促进文学形式向前发展,唤醒新型文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钱大昕对魏晋南北朝正史地理的考证,主要包括对魏晋南北朝正史文本(地理内容)的校勘、对正史地理志的专门考证和对正史纪传中地理内容的考证。钱大昕地理考证方法多样,如以本(地理)志考证本(地理)志,以他(地理)志考证本(地理)志,以纪传考证地理志等,并善于综合运用小学、避讳学、金石学、职官学等服务于其历史地理考证。  相似文献   

12.
《颜氏家训·文章》篇文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氏家训》是北朝颜之推所作的家教训诫之书。其中《文章》篇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文学思想。如果我们全面地分析一下《文章》篇,不难发现其中有不少高明的文学见解和进步的美学思想.应该说,在文艺理论发达的南北朝时代,《文章》篇具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文学理论较贫乏的北朝,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校中文系穆克宏教授的学术论文《滴石轩文存》最近由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穆教授是我国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知名学者,他在研究《文心雕龙》、《昭明文选》和《玉台新咏》方面,享有盛誉。他的这部论文集,选录的主要是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学术论文。这些论文是近十年来发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古典文学论丛》、《福建师大学  相似文献   

14.
约瑟夫·康拉德是20世纪末的一位重要现代作家。他的作品《黑暗的心灵》为他赢得巨大声誉,也使他受到各种批判。《黑暗的心灵》出色地再现了水手在海上的生活经历,但也因以男性为主要人物,看似无视女人而使康拉德被视为厌恶女人的人。本文秉承不偏不倚的态度重读《黑暗的心灵》致力于为康拉德辩护,证明他是一个关心女性生存状况的作家。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在《美学》中反复提到"心灵",其心灵观在黑格尔美学思想占有重要地位。"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而黑格尔的"绝对理念"是自在自为阶段的理念,即绝对心灵。其心灵观体现出他对人体心灵的肯定。理念达到了自我发展的最高阶段就获得了其定性,是在普遍性实现自身于特殊个体之中,心灵于是也成为了统一体与绝对心灵,这种定性的状态表现出来是一种静穆的、守住自我的镇定。因此,当绝对心灵处于这种状态之时,其实也是处于在神性凝视的光辉之中,黑格尔的美的艺术理想也从而在这沐浴着光辉的静穆状态中得到实现。  相似文献   

16.
柳宗元游记散文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一生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特别是他的游记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此,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成熟文体。追根溯源,中国游记文学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自然景物只是某些作家抒情诗文和铺叙苑林的辞赋作品的附庸,并没有成为文学作品中独立的审美对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告退,  相似文献   

17.
对冲,原本是商业名词,意为分散投资风险,而在同一领域进行多项金融投资,以确保收益。前苏联著名诗人、作家帕斯捷尔纳克创作中的心灵跋涉和现实对他个体的的冲击,使他在不自觉中完成了现实与心灵的对冲,成就了他作为人类普世价值捍卫者的英名。  相似文献   

18.
从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角度观察,与魏晋南北朝一流诗人作家相比,陶渊明颇有其独特之处,即生长于、长期活动于中原文化与吴、楚文化的交汇融合之地。该文着重探讨了陶渊明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楚文化精神和吴文化风韵,并发现三种文化以楚文化为主导,在陶渊明作品中自然地、合和地融为一体,这也许正是他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杰出作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庾信是魏晋南北朝的集大成者,他的诗歌创作兼具南北之风。在他的诗歌创作中,饮酒诗不仅仅是其思想情感的寄托,更是排解孤独和困惑的良药。除此之外,庾信的饮酒诗因其具有丰富的想象以及大胆的夸张和巧对精工等艺术特点使其作品更加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体现出他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清、真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20.
万露 《天中学刊》2005,20(1):74-78
苏轼将词的性质由伶工之词变为士大夫之词。他把题材的取向从他人回归到自我,打破了旧的抒情程式和词的创作心理定势,又由于其本身的经历,他把宋代文人士大夫特有的心灵矛盾冲突纳入词的创作当中,并且成为其着力表现的对象。比之于其前的词作,我们可以发现,东坡词所表现的情感意向是多向的,他的生命存在状态是多元的,他在词里构筑起了一个活生生的立体的心灵世界。从展示挖掘文人士大夫心灵世界的直面性和深广度来说,苏轼是词史第一人。贬谪黄州是他人生第一次大的挫折,是他整个人生尤其是其词创作的转捩点,也是儒道禅这几种精神力量在他内心纠结得最紧、矛盾冲突最厉害的时期,他的黄州词记录了这段贬黄时期的“不适-求适-适”的心路历程。较之于苏轼其他时期的词作,黄州词所表露出来的心灵世界的多层次性和生命存在状态的多元性更为特出、鲜明和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