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差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差生”则不然。有些差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差生”,想让教师从心底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差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差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差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差生”的成长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差生”的成长上。  相似文献   

2.
“后进生”是班级中的一分子。转化了“后进生”,就会使全班学生团结一致,班风、学风都会向良好方向发展。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注意转化好“后进生”。转化“后进生”,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每一个班级,不可避免地会有少数学习成绩差,纪律观念不强的学生,即所谓“差生”。“差生”令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头疼。笔者从教多年,在“转差”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心来转变差生,这是“转差”成功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4.
倘若你是一位中学教师,倘若有人问你:“在你的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让你最伤脑筋的是什么?”也许你会说:“是班上的差生,以及对他们的教育和转化工作。”的确,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就常常听到或看到一些教师私下里在谈论或抱怨:说某某学生如何如何地难教;某某学生以如何如何的“笨”;某某人又如何如何的“屡教不改”等等。言谈话语之中,饱含了对教育转化差生之难、之苦与无奈,同时,也暴露出教师们在教育和转化差生的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诚然,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对差生的教育转化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它不仅影响班上的成绩和纪律,影响班风班貌,还关系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能否正常进行。因此对差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学校、教师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关注和着手解决的大问题。长时期以来,由于教育教学体制、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学校、教师对这一问题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给学校的正常的教育教学带来了诸多负面的影响,甚至带来了一些不应有的后果,教训是深刻的。由于差生在思想品德上、学习上或行为习惯上的不足与缺陷,在教师、同学的心目中不被看好、不受欢迎,甚至常常遭到排挤和打击,差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使他们被“边缘化”、“另类化”,饱受了冷眼与指责。今天,这种现象在一些学校和一些地区还相当普遍,歧视、指责、辱骂、体罚差生的现象依然时有发生。那么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和对待班级中的差生?又应该怎样对他们进行教育和转化?  相似文献   

5.
李绍飞 《考试周刊》2013,(77):134-135
人的差异性决定学校中“差生”普遍存在,于是转化“差生”教师责无旁贷.所谓“差生”,就是指某方面表现差,学业成绩低下的学生.对于这部分学生,做教师的决不能弃之不理,而应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给他们加倍的关心与爱护,耐心教育诱导,促使他们进步.  相似文献   

6.
由于学生存在先天生理和后天锻炼的差异,因而体育差生是客观存在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转化“差生”,使其积极参与体育课及课余锻炼,不断增强其体质,逐渐使其摆脱“差”的帽子。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体育达标率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很大的作用。体育差生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无论什么班级都有“差生”。教师对差生不能厌弃,而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研究、关心和帮助,促使他们转化,使他们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建议用“后进生”取代“差生”这一提法。  相似文献   

8.
刘木之 《成才之路》2009,(36):I0009-I0010
我们所说的“发展生”是指那些在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两方面均暂时落后有很大提升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学生。他们在班上虽然人数不多。却是班上的消极因素,若没有做好转化工作,就会影响整个班级的班风。能不能做好“发展生”的工作.不只是关系到一个学生的前途,还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幸福、一个班级的荣辱和社会的风气。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的基础教育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认为最紧迫的任务是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首要标志是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差生在一个班级中虽人数不多,但对班级的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一旦对他们的管理出现问题,必将对良好班风的建设形成较大冲击,甚至会影响到班级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转化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秀生更重要,尤其是在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重视对差生的关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俗话说“人上一百,各形各色”。在班级学生中,有好差之分。我们这里所说的差生,又称后进生.他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品行差;二是学习成绩差。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教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而向全体学生,当然也包括这些差生在内,他们毕竟是班级中的一员。要想做好后进生的思想转化工作,这是一项比较艰难而又复杂的工作,是必须有一段时问的过程。现在,不少的学校都建立了严格的规章管理制度,对遵纪和违纪的学生实施赏罚.然而,实施这样的手段对差生来说,“罚”往往不起作用.他们需要的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情感教育,其中教师与之谈话、沟通是改变差生的重要渠道.本人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就此问题现谈几点肤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表现好的和表现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后进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稍加指点,“优生”便立刻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后进生则不然。有些后进生。  相似文献   

12.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主要领导者、组织者、实施者,一个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是否端正、向上,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良好班风的形成,除了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外,我认为关键是要在“严”和“爱”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殷爱萍 《考试周刊》2013,(77):61-61
在学校的数学教学、教研中,“差生”的转化是一个老大难的课题,“差生”的表现是多方面。那如何开发“差生”学习的潜能呢?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在教学中给“差生”平等的机会,创设情境提高他们的兴趣,耐心等待“差生”领悟,并对“差生”的良好表现.哪怕一点点的进步.也要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鼓励.从而增强其自信心。  相似文献   

14.
后进生一般是指在班级中思想品行或学习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人数不多,能量却不小,对班风、学风乃至校风建设有较强的负面影响,是班级中的消极因素。转化这部分学生是班主任和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班级的良好班风、学风形成与否。在工作实践中,我觉得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得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校中普遍存在一些学业成绩不良,纪律性差的学生,人们称之为“差生”,了解“差生”心态,积极做好转化工作,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极端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毋庸讳言,大部分班级都有后进生,虽然他们人数不多,但是对班风学风的影响很大,有的甚至和任课教师形成对立情绪,影响教师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影响班级成绩的各项指标的达成。教育要面向所有的学生,教育要培养学生的所有方面,实现全体的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必须把转化后进生工作列为班务工作的重要方面。笔者结合班主任工作实践,总结出“五心”转化后进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许多学者和教师对学生班集体作好、中、差分类,将思想道德品质差和学习差的学生均视为“差生”,但对“差生”的界定并没有科学的标准。因此,有的教师把违法、犯罪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调皮、不听话的学生视为“差生”;有的教师把学习成绩一贯差的学生看作“差生”。我们认为,“差生”标准模糊,不确切、不科学,只会伤害一些学生的自尊心,  相似文献   

18.
在一个班级里,总有一部分成绩落后的学生,我们通常称之为“差生”。面对“差生”,教师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于丽 《黑龙江教育》2000,(12):15-15
在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群体中,总会有一定数量相对“差”的学生。这里的“差”我理解为“差距”的“差”。这是说,这些学生与其他同学在某些方面有差距。他们或因家庭不幸缺乏平静的心态,心理失衡;或因智力缺陷学习吃力,产生自卑感;或因阶段性心理逆反出现厌学情绪;或因优越的家庭环境不看重学习的需要,甚至放纵自己等等。如何转化这些学生,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学校和家长十分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笔者在转化“差生”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感到采用优先竹原则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许波 《成才之路》2011,(27):72-73
所谓“体育差生”是指体育成绩相对较差,其运动能力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任务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差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本人认为转差工作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转化“体育差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