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长期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宣传和研究工作,我看到、听到的都是一些极其鲜活和具体的教育教学案例。从这些案例中,我能明显地感觉到转型期学校教育教学的困惑和局限,这些都制约着教育信息化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计算机已经普及到了现实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信息技术课成了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但是,由于信息技术课在我国的发展时间较短,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仍存在一些问题。从毕业至今,我一直从事着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也不断地深入探究,今天,我就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模式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所呈现的巨大推动力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的切入点。如何优质化地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是当今教育信息化时代下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亟待探究与思考的焦点话题。本文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内涵做出了一定的概述,并基于课堂教学实践的客观事实,从教学主体、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三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作为聋教育的信息技术教师,在新时期里应怎样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工作,使教学更有成效?在聋校信息技术教育岗位上的多年实践告诉我,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会收到更好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周竹霞 《新疆教育》2013,(11):182-182
时代在进步,教育在变化,当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公布时,就从当中学习了许多全新的教学理念,那么面对这些新课程、新理念、新教材,我们应该如何组织和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呢7这些都是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学工作者迫切地去思考、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主要是在课堂内完成,那么对课堂教学设计要认真重视,因为教学课堂是我们实施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地方。下面就教学改革方面总结一下,因为课堂教学是对学生教育的主要时间,所以具有良好的教学设计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沈亦岑 《小学生》2010,(7):35-35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不断思考信息技术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问题,如何让学生在接受信息技术知识教育的同时,在思想素质方面也得到良好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堂教学设计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下简称“整合”)的全国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的评委会上,一位资深评委的一席话令我至今难忘: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重要的是处理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关系,要明确媒体是为学科教学服务,在教学中过多地关注媒体、忽视教育本位,必然造成“重点不突出、难点不突破、关键抓不住”,这样的课程整合将会比传统教育更失去它的教育意义。一连串的“三个不”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问题还是在教学设计中。  相似文献   

8.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改已经开始了,从实施以来。整个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有了很大的改变。由于这次新课改包含了很多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所以,它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深入细致地学习,还要将这许多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消化吸收为自己的,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教学中,改善自己的教学,培养合格的人才。下面就我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与理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对培养创新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显著。2000年,我困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这是我国正式启动信息技术教育的标志。到目前为止,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并已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是由于受到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在实际的实施过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交往问题就是其中之一。本文在简述交往教学论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施中存在的交往问题,并提出了交往教学论对所我国开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0.
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课程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与各种形态的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各类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所有这些都向我们揭示,信息时代新教育的理念将建立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发展的基础上。因此,探索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对未来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加快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对实现教育信息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各种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时着力贯彻这一教学方法。“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特征。本人就如何优化信息技术课程浅谈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2.
夏国峰 《中小学电教》2011,(10):129-129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加快,信息量大增。具备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已成为21世纪的现代化人才应具备特征之一。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搞好信息技术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效益,是学校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可借鉴的教学模式,适用的教学方法有限,教学都是在不断的探索和改进之中.本人就如何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谈以下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徐珊 《中小学电教》2007,(10):44-46
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这些精神为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提供了政策依据,本文通过对实验的背景、思路、过程的描述和归纳,试图反映本课题研究所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践价值,并对下阶段实验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需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该掌握现代化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能对现代教育媒体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进行开发、设计、利用、管理和评价,具备思想道德、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只有具备这些素质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顺利开展,成为推动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生力军。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素质将成为推进学校现代教育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5.
张金平 《贵州教育》2009,(23):30-31
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全面普及,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平台,创造了利用现代教育条件培养良好的信息素养和辅助学科教学的必要条件。不仅如此,信息技术教学也是对学生开展养成教育的良好平台。笔者结合农村地区教育状况,谈谈关于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养成教育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地运用,给语文教学带来巨大的冲击,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那么,对于如何把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有机地整合起来这个热门话题,我有了新的困惑,同时在不断的思索和尝试下,也有了不少的惊喜。  相似文献   

17.
白云 《中小学电教》2009,(12):35-37
新课程的教育教学思想已普遍为广大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所接受。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教师们的共识。近年来我一直在信息技术教学一线工作,目睹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局面,但也发现了一些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是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工作者面临的一大课题。下面我就针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谈谈个人的看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8.
刘长江 《成才之路》2013,(10):89-89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这样一类学生:各科文化课成绩都非常优秀,可偏偏信息技术学习非常困难。这些年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解决部分学生计算机弱科问题,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新课程强调,教育要面向每个学生,使所有学生都有提高,而不是少数人的精英式教育。帮助这些在计算机学习中存在困难的同学,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时常关注和思考语文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问题,并就如何让信息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作用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20.
司利亚 《考试周刊》2012,(8):114-116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提出的背景。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已经作为一门课程走进了学生的生活.但我们在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教学中冒着“被抓到的危险”玩起了他们自己“心爱”的游戏;更有部分学生在课后进出网吧……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着实让人头痛。学生过度地玩游戏,对教师的教学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影响了正常教学活动的开展。针对以上情况,我对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