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隋代政府制定与实施了一系列的商业经营与商品贸易管理政策,来保证商业活动规范,为其商业的繁荣奠定了的基础,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其后唐朝商业的富强与繁荣,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隋代政府的商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品易,品于     
石城 《视听界》2007,(2):107-107
品《三国》,讲《论语》,火了教授,火了观众,也火了电视,可谓三赢。 这现象很值得电视人细加品味。我也品了一番。 说起“三国”,早在隋代,隋炀帝观水上杂戏,就有曹操谯水击蛟.刘备檀溪跃马的节目。唐朝初年,有些三国故事已经流传到了“得之于道路,传之于众口”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曹之 《晋图学刊》2004,(5):1-2,6
手工抄写是隋代出版的唯一手段。本文以时为序 ,论述了隋代官方抄书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4.
曙光 《新闻世界》2007,(8):19-19
说起"身份证",其实早在隋代就开始使用了,但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年间为官员们颁发的"鱼符"。  相似文献   

5.
唐朝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都发展到了兴盛阶段,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朝代。随着唐朝经济、政治起伏发展,其娱乐文化发展也呈现出起伏的发展状态。本文中针对唐朝时期岁时节日活动中女性的休闲娱乐活动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典籍的损毁古人称之为书厄。隋代的牛弘首次对我国历史上典籍的重大损毁事件进行了系统归纳和总结。两宋时期,学者们研究书厄的眼界已经拓展到政治、军事之外。明代是继隋代之后,我国书厄研究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时期,产生了大量相关著作,丰富和细化了古代书厄的分类研究,进而推动了我国古代书厄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隋代秘书省相关问题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代秘书省是我国历代发展最为完备、职权最为广大的秘书机构,文章详细考察了隋代秘书省的机构发展变化、秘书内外省、秘书学士著述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楷书发展的高峰阶段,褚遂良作为唐朝初期有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潜心研究古人的书法创作技巧,最终创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作为我国文化的一种,佛教在这时期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唐朝建立之初,随着李家王朝和武则天的大力推崇,唐朝的佛教发展也达到鼎盛,由此带来的佛教经济也对当时的唐朝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唐朝的婚姻法律的原则,对唐朝结婚和离婚的条件内容进行了分析,发现《唐律》的有关婚姻法律的制度不管是从结构上还是内容上其技巧都是空前的,一些法律规定在今天看来仍旧具有一定的借鉴启示。  相似文献   

11.
论文从读书会的本质出发,通过史料爬梳、分析与研究,探究我国传统读书会的起源及发展分期,认为我国传统读书会是社团的一种,由社名、社长、社员、社址、社约、社事、会期等诸要素构成,其孕育于先秦,萌芽于南北朝,经历隋唐至明代的兴起与发展,在清末逐渐向近代读书会转型。  相似文献   

12.
廖铭德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1):140-148
历代史籍对梁元帝萧绎“江陵焚书”卷数的记载存在歧异,通过比较分析相关史料,认为“江陵焚书”十四万卷为确切之数。以此伸展分析,《梁书》、《南史》、《隋书》及《志》不载和散见《金楼子》是因为在唐史馆臣在编修贞观诸史时未见《金楼子》一书。《金楼子》复出的时间约在唐中、晚时期(约八至九世纪),两宋时期已入秘府收藏。探讨“江陵焚书”的卷数,还有助于明晰当代历史文献学对这一图书厄难史实的歧异。
  相似文献   

13.
以司马相如、冯衍、班固和张衡四人集为例,考察各集原本(主要是唐本)的旧貌,揭示校勘整理汉魏六朝人集不宜单纯依据丛编本,还需爬梳其原始文本资料.司马相如集的校勘表明选择丛编本作为参校本仍有其必要性.南朝隋唐时期存在文人赋作注本的单行本,推测因具备两人共同创作的文本属性而入"总集类".  相似文献   

14.
为了祛邪御凶,中国古代墓葬中多有镇墓神物和镇墓图像。这一现象在汉代之前已经出现,汉代墓门两侧的门侍、神兽等图案正是这种镇墓意识的延续。魏晋南北朝时期,继承了在墓门两侧放置守护者的传统,墓室中还多有披甲执锐的镇墓武士形象。同时,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下,以菩萨形出现于佛传故事中的天王,与中国武士形象不断互动交融,最终形成了隋唐墓葬中的镇墓天王俑。晚唐时期,丧葬习俗发生了重大变化,用于守护死者灵魂的镇墓神兽、镇墓天王俑逐渐消失,但仍有天王形象的守护者保护墓主的安宁。不过墓葬的天王形象也逐渐转变为将军门神的形象,且在宋、辽墓葬中继续流行。王处直墓出土的彩绘天王石刻正处于这种转变的关键时期,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古代公文成文日期的标注规范,与现代公文一样包含"标注项目"、"标注方法 "、"标注位置"三个方面,但内容和方式相差甚大。标注项目方面,东汉中期之前,干支和序数结合纪时;东汉中期至隋唐逐渐向单纯序数纪时转变;隋唐之后单纯使用序数纪时。标注方法方面,基本使用小写汉字数字,唐代之后尤其是明清时期偶尔使用大写数字。标注位置方面,东汉中期之前一般在文首,东汉中期之后一般标在文尾。  相似文献   

16.
山东长清神宝寺是北朝至隋唐时期泰岳地区一处重要的佛教寺院,创建者、创建年代记载明确。隋唐时期寺院得到空前发展,隋文帝时曾指定皇孙任寺院檀越,唐代开元年间(713-741)达到发展顶峰。作为泰岳地区的重要寺院之一,神宝寺与灵岩寺、神通寺关系密切,在寺院营构、佛教宗派等方面有相同之处。特别是与灵岩寺近在咫尺,相互影响更深。后因唐武宗、周世宗灭佛而湮灭。元代元贞年间(1295-1297),灵岩寺为明确寺产范围,在神宝寺旧址建起小型寺院作为北界,沿用神宝寺之名。由于寺院遗址被村庄覆盖,历史遗存匮乏,人们对神宝寺历史一直模棱两可,并有一些错误的认识。结合目前仅存的大唐齐州神宝寺之碣和四方佛造像,希冀拨开历史迷雾,探寻真实的神宝寺。  相似文献   

17.
周旖 《图书与情报》2006,(4):106-112
文章从史志目录的著录格式、内部结构、著录项目的设置和著录方法三个方面系统、深入地揭示了史志目录书目著录的沿革情况,并以大量的实例论证了史志目录在著录方面的发展脉络是由汉代发轫之作的体例不精、著录简单到隋朝的体例精细、著录详细,然后又走向了唐、宋、明、清的体例不纯、著录简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8.
于朕朕 《兰台世界》2020,(4):129-133
汉初,高祖先后封英布、刘长为淮南王,国除后为九江郡。曹魏时又有淮南王之封,西晋时为淮南郡。东晋南朝由于侨置郡县,淮南郡出现名实不符的现象。十六国北朝也有淮南郡的设置,且名实相符。隋唐及以后,淮南郡改为寿州。唐时淮南道为十道之一,唐末演变成淮南节度使。宋时,淮南或为一路或为淮南东西两路。此后元明清至民国,“淮南”二字不再作为正式政区名称。从“淮南”政区的演变中,我们可以发现二级制与三级制的循环、分封到郡县的逐渐确立、同级政区幅员总是由大到小、政区设置多受前朝影响等中国历代行政区划演变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9.
《隋书》是研究有隋一代历史文化的重要史料.中华书局1973年点校本《隋书》是目前最为通行、最便阅读的重要版本.笔者在阅读中华点校本《隋书》时,发现其在点校方面仍存在一些有待完善之处,兹利用张元济百衲本《隋书》,参考南京图书馆藏武林竹简斋石印本等本子,对中华本《隋书》儒林传部分加以举证,如儒林何妥为西域人、刘绰师法郭懋而非郭懋當、隋书为唐时所编当避“渊”字讳等,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20.
杨光 《档案学研究》2021,35(6):143-148
诏敕文书专藏之室是我国古代官方和民间档案保管场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E考据”的方法,在搜剔爬梳古今文献的基础上,以敕体的源流演变为主线,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考证了以“敕书”名室者在古代的存续脉络。敕书之室滥觞于唐代,是散见于内地县治和边疆寺宇的个别现象。至北宋时,宋初的建法立制改革推动了编敕制度的兴起,敕书库和敕书楼相继上升为一种普遍的地方官署档案保管场所,为地方性的专门编敕服务。南宋时,官府内部的机构改革使得敕书楼逐渐被架阁库所取代,敕书楼由官方转向民间。至明清时,敕体不再是法规形式,敕书之室的建筑主体由北宋单一的地方政府演化为官方和民间并存并逐渐以民间为主的结构。由于明代饥岁灾荒频繁而实行劝分政策和旌表制度,导致因赐敕旌义而特建楼、阁专藏的现象尤为频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