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针对传统三段论中的四个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一、认为“在一个三段论中只能有三个不同的词项”不能作为三段论规则。二、把“如果结论是否定的,则必定有一个前提是否定的”应立为三段论的规則之一。三、“从两个特称的前提不能得出结论”以及“如果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只能得出特称的结论”两条规则不能与其他规则并列。四、三段论中各格的“特殊规则”的说法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2.
精品课程建设是教育部实施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精品课程建设中,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在“规、实、新”三个字上狠下功夫,取得了成效.“规”是指在精品课程建设中要整体规划,强化规范;“实”是指注重程序,强化落实;“新”是指推进改革,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3.
三段论格规则的性质与作用质文已多次读到关于三段论格的规则的有关论文,最近一篇是《西藏民族学院学报》上高光耀同志文章。这些文章的共同特点是,对三段论各格规则的性质与作用理解不确.三段论有几条总规则,总规则确是三段论形式正确的充分且必要条件.这样说,格的...  相似文献   

4.
格即格式、标准。人们常常把语言学习的格分为“入格”和“出格”。所谓“入格”就是学习语言必须学习其语言的运用标准。“出格”就是突破语言运用的常规、标准,对语言有所创新。对于大学生语言学习的格,目前众说纷纭:“语言求个性,宜出格”、“语言有法,入格为贵”。我以为大学生学习语言的格并不能武断地以“入格”和“出格”为评判标准。“入格”和“出格”应该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的两个代表,“入格”是学生语言“出格”的基础,“出格”是学生语言“入格”的结果。一、大学生的语言还必须入格语言有法是被众人公认的。一个大学生必…  相似文献   

5.
英语诗人马弗尔的《致羞怯的情人》一诗以三段论式结构全篇,其三段论的中项涉及永恒的时间与宇宙同在,即永生。事实上,这里所说的“时间”并非具体意义上的时间概念,而是以一个“意象群”的形式贯穿于全诗。诗人指出爱情与时间一样,是永恒的,并运用三段论第二格进行推理,否定了对爱情的羞怯态度,表达了爱情超越死亡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四字格”角度论述了成语的基本性质,梳理了其基本类型,并指出了人们在运用成语时应注意一些细节,旨在规范“四字格”成语使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民法典编纂中的“新人文主义”思路提出三点商榷。第一,我国民法主要调整私人间的财产关系,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也是私法自治的必然要求,并为民法的调整手段所决定。第二,“新人文主义”虽然批判德国民法典的编制法,但无法取消其优势:如设立总则,区分债权和物权,亲属和继承独立为两编,以法律关系为张本,统帅总则与分则各编,足可以简御繁。第三,“新人文主义”将人法、物法的二分法作为人文主义民法的唯一表现形式,将人法、物法与笛卡尔“哲学二元论”中的主观世界、客观世界一一对应.实在捍格难合。  相似文献   

8.
徐祯卿“因情立格”诗论是针对复古创作实践中“格”与“情”如何兼顾这一问题而提出的。与李梦阳、何景明的复古诗论相比较,“因情立格”诗论为当时的复古创作指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严歌苓在《金陵十三钗》中塑造了一群独特的女性形象。首先,她以男性的视角描绘了“天使”与“妖妇”两种女性形象,然后又从女性自身的生理体验、情感体验、性格的发展等多个方面对男性眼中的“天使”与“妖妇”形象进行解构和颠覆,反映出女性在男权文化中形成的复杂性格,并对其所具有的主动性与独立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提高英译汉水平,优化译文质量出发,举出若干译例,并通过对例句的翻译分析,提出在英译汉中发挥汉语“四字格”词组和“四字格”成语优势,借助其节奏感使译文更加优美。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出现的“新写实小说”,对日常经验和事实框架表现出异常的亲和,加强了小说的叙事性和公共性。“新写实小说”的“还原”倾向,其中心还是人物形象的“还原”,其审美特征是人物形象的非性格化。  相似文献   

12.
潘江红 《上海教育》2022,(S1):58-60
针对学生写作“现象类材料作文”出现的问题,或照抄材料、稀释材料,或不分析问题的原因及本质,直接罗列解决问题的措施办法等;结合典范的论说文《谈骨气》,分析借鉴其写作结构和思路;掌握“三段论”式论说文的基本逻辑层次,模仿其析事明理与谋篇布局的方法,重点修改打磨文章的开头第一、第二段,结尾段和倒数第二段等相关段落,让论说文析事明理逻辑性更强,文章篇章布局结构更合理巧妙,更有现实性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安史之乱”后,唐诗创作进入到一个相对沉寂的时期.而在此时的江南吴中地区,却活跃者一批身份各异的诗人,他们以诙谐善辩、潇洒自适、放荡不羁的诗歌创作风格为当时笼罩在盛唐诗歌阴影下的中唐诗歌注入了一股新风,为大历、贞元后的中国诗歌指出了一条创新、发展的路径.皎然《诗式》中的“三格四品”说正是对“吴中诗风”的理论总结,它的形成、内涵和“吴中诗风”是紧密不可分的.因此,研究“吴中诗风”,不能不对皎然的“三格四品”说作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三段论是对形式逻辑之父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三段论的继承与发展,但两者在三段论的定义,前提、组成前提的命题以及前提和结论之间的关系,大词、中词、小词的表述,三段论的格与式,三段论的规则,及三段论的证明方法诸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估算教学是数学新课程中的亮点之一。其之所以亮,主要是因为其具有“新”(内容新)、“广”(范围广)、“活”(运用活)、“趣”(趣味浓)的特点。这些特点对教师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和教学实践提出了挑战,不少教师感到茫然,认识有误,教学不当,导致亮点难亮。因此,加强估算教学理论与实践的探讨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16.
于德礼 《九江师专学报》1998,17(3):44-47,74
对普通逻辑的三段论格的特殊规则,流行的各种教材在理解或阐述上存在着一些分歧,学术界也有些讨论,本文认为,只有将三段论各格的特殊规则置于整个三段论逻辑理论体系中,才能获得正确的理解和把握;否则,就不可能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7.
日语的格助词很多,用法复杂,是日语学习的难点.格助词“に”就是其中之一。为此,本文对格助词“に”提示时间的用法进行总结和分析.帮助日语学习者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直言判断周延问题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言判断的周延问题是普通逻辑推理特别是三段论的一个基本问题 ,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A、E、I、O四分法、传统逻辑三段论乃至整个传统逻辑演绎体系的生存。但是 ,长期以来 ,逻辑学界对周延和不周延的理解不一致 ,存在很大差别 ,这就导致了对直言判断谓项是否周延的问题也一直没有形成统一意见。本文通过收集整理 ,对关于周延问题的主要意见做综合叙述 ,以便对该问题有一个总的认识 ,并在现有理论基础上作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刘芳婷 《考试周刊》2011,(89):85-86
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格助词的用法是一大难关。其中,在表示起点的格助词用法中,“から”与“を”的误用现象频繁。很多日语学习者认为两者在表示起点的含义时可互换使用,这是导致误用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大量误用句的比较分析。阐述两者在该用法上的异同及限定条件,以便于日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运用。  相似文献   

20.
严复的“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三民说,把人性进化从近代引领至现代,起开一代先河的作用;鲁迅则在扬弃严复进化论的基础上提出“立人”思想。鲁迅在其价值原点上,通过自己的价值实践、价值矛盾、价值选择而与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历经了对“只信进化论的偏颇”的“轰毁”以及“立人”思想的修正和重铸,从而使他的人性价值观更具有时代性、实践性与深刻性,影响更为持久、深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