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曾国藩的洋务观和洋务活动、曾国藩经济思想的近代化成份、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成份及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以曾国藩故居的文物保护为核心,向曾国藩故里的旅游开发迈进,综合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按高品位规划、高标准建设,把曾国藩故里打造成声名远播的精品旅游区,成为致富当地百姓、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长株潭后花园。  相似文献   

3.
易孟醇先生《曾国藩传》于1995年11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至今不足两年,已是第二版第三次印刷发行了,可见该书颇受读者欢迎。读过此书,我以为它有三个鲜明的特点: 其一,寓人物的评价于史实的叙述之中。对曾国藩的评价历来尖锐对立,泾渭分明,非此即彼。但在该书中,曾国藩却展示了一个多侧面、立体的新形象。曾国藩对太平军的残酷镇压屠杀、曾国藩在天津教案中“内疚神明,外惭清议”的矛盾心理,曾国藩在办洋务中开拓中国近代化的贡献,都从作者对曾国藩桩桩件件史实评述中渐渐凸现出来,不仅表明了作者对曾国藩的新的评价,同时也给读者思维以广阔的驰骋空间。如,作者一面全文转录了曾国藩制定的“爱民歌”和对太平军俘虏“八不杀”政策,另一面又展示了曾国藩在书信中指示对太平军,“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以假仁慈误大事”,有力地揭示了曾国藩假仁义,真凶残的伪善面目。  相似文献   

4.
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文化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从曾国藩的洋务观和洋务活动、曾国藩经济思想的近代化成份、曾国藩外交思想的近代化成份及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近代化成份等四个方面,论述了曾国藩晚年对近代西方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曾国藩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但是比起曾国藩在政治事业上所获得的成功,他在家庭教育上获得的成功明显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而曾国藩家庭教育的成功离不开一样东西,那便是"书"。曾国藩一生坚持读书,"读书"二字贯穿了其生命的始终,不但为子孙后代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更为用为家族的繁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曾国藩未曾写过读书方面的专著,但其读书理念在《曾国藩家书》中依稀可见,并随着家书流传后世。本文仅就曾国藩的读书理念进行分析研究,以探讨其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6.
耕读文化思想是曾国藩家族经营的基本文化理念。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湖湘地域文化和曾氏家族文化传统是曾国藩耕读文化的思想渊源。曾国藩耕读文化思想对曾氏家族有着深远的影响,它对当今中国家庭文化建设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日记始记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内容涵盖治学内省、为人处事、军事谋略、家庭教育、生活经历等多个方面,是曾国藩人生阅历的主要载体。在治学方面,除记录每天具体的学习内容之外,日记还保存了曾国藩在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和治学经验,从日记出发研究曾国藩的治学态度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曾国藩的治学思想。  相似文献   

8.
1854年,曾国藩率领湘军水师进攻太平军,本指望一战全歼"匪军",没想到由于轻敌冒进,在靖港被太平军杀得七零八落,所率水师几乎全军覆没。曾国藩伤心至极,欲投水自尽,幸好被部下及时阻拦。几天后,左宗棠听说这件事,便来见曾国藩。曾以为左来安慰自己,没想到,左进屋后张口就骂曾国藩的自杀是"不  相似文献   

9.
湘军是由被清政府称为“中兴之臣”的曾国藩所建,并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运动中迅速崛起.曾国藩在组建湘军的过程中,针对清朝正规军八旗、绿营兵的积弊,在浓厚的封建意识、勤王忠君和捍卫封建礼教的指导思想下,改弦更张,大胆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军思想.曾国藩的建军思想对中国近代军事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曾国藩本人也被称为近代军阀的鼻祖.  相似文献   

10.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理学大师,其理学思想的渊源首推家学.曾国藩父祖辈均为理学的坚定捍卫者和笃实践行者,善以身教、言教并举教育子弟,故曾氏家训中的理学色彩非常鲜明与浓厚,尤其是祖父之教(迁善改过、居敬持重)和父亲之训(晨起养气、节啬保身),开启了曾国藩理学启蒙之路,后又被勤治理学的曾国藩加以推阐,形成规模,一生遵循.  相似文献   

11.
对曾国藩的绝句、律诗和古风进行了论述,总结了曾国藩诗歌的特点,认为曾国藩诗歌最大特点是精确古茂气势雄强,然而婉转悱恻略为阙如。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研究者对曾国藩所从事的洋务活动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有共识,也有分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曾国藩洋务思想产生的原因;曾国藩兴办洋务的目的;曾国藩从事洋务的主要内容和成就;曾国藩与中国近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对曾国藩的研究从单一的历史评价,到1995年召开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到2006年、2009年、2011年召开学术研讨会与举办曾国藩文化旅游节,在促进曾国藩故居富厚堂的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曾国藩文献档案是曾国藩研究中最为基本的构成要素。本文从信息传播学的角度,探讨文献档案这一重要信息的传播途径,以及在传播过程中的功能,以资文献档案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而复杂的历史、文化和家庭的渊源。其一,曾国藩自幼受教于儒家思想,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家训的影响,这可以说是曾国藩家庭教育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其二,曾国藩出生在湖南,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湖湘文化性格的"任性刚直"、"好勇崇俭"、"气太强"等特征及湖湘理学的经世传统,使得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湖湘特色。其三,曾国藩出生在重视耕读的家庭,他们的家庭具有良好的家风和学风,这一点可以说是他家庭教育思想的实践来源。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11月18日至21日在曾国藩的家乡——湖南省双峰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并向大会提交论文80多篇。 这次会议是建国40多年来召开的第十次关于曾国藩研究的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解放以来,学术界对曾国藩评价一直持全盘否定态度,曾国藩研究长期以来无人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产生,与“数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背景和“调和汉、宋”的治学理路以及经世实践息息相关。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内容形成以培养通晓洋务的练兵、制器等近代科技人才为根本,以发展海防教育和留学教育为重点,以“借法自强”为终极目标的相对完整的体系,具有承前启后的显著特点。而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形成,一方面是其洋务实践的必然产物;另一方面,曾国藩洋务教育思想的发展,也对其洋务实践以及“同光新政”的开展,都具有开创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金秋时节,在长沙友人的陪同下,我花了两天时间,专程探访与曾国藩相关的遗迹景点白玉堂、富厚堂、靖港水战遗址、曾国藩墓。白玉堂是曾国藩的诞生之地;靖港水战是他办理团练、组建湘军、出师衡阳后遭遇的一次惨败;富厚堂是他人生鼎盛时期建于故乡的一所富丽堂皇的住宅;而曾国藩墓,自然是他最后的归宿之地了。四处景点,几乎贯穿了曾国藩的一生——从生命的成长到历经坎坷的拼搏,从事业的  相似文献   

18.
《敢为天下先》等论著和文章,毫不掩饰地亮出了人们对曾国藩的全面肯定论。但问题之真正所在是,把毛泽东旱年和晚年评价曾国藩的两句话“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和“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理解为对曾国藩的全面肯定,不仅同毛泽东这两句话的真谛和实质相差极远,甚至还有曲解和篡改之嫌:  相似文献   

19.
曾国藩为当世知名的理学家.曾氏以书生典兵,以理学学养指画方略、指挥作战,终于平定太平天国.蔡锷对曾国藩的理学治军思想尤为推重,其所辑《曾胡治兵语录》多方面体现了曾国藩治军的理学特色,主要表现为谋国以忠,存诚去伪,勤恕廉明,仁民爱物,淡泊名利,养气蓄锐,静慎待敌.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分成三部分,即从曾国藩教育思想的背景、教育思想的内容、教育方法三个方面来阐述曾国藩的教育思想。并结合现实情况概括了其思想对当今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