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知识梳理 1.杠杆的定义是什么?对生活中的杠杆举例?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2.什么是定滑轮?什么是动滑轮?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特点? 3.功的概念是什么?做功的必要因素是什么?如何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4.功率的概念是什么?功率的公式及测量功率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动滑轮的特点是省一半力,但必须弄清动滑轮为什么省力,否则做题时会出错.下面举例进行分析.例1如图1所示,用手向上匀速拉动滑轮时,拉力F的大小是().A.50牛B.100牛C.200牛D.400牛这个题目是动滑轮的“变态”使用问题.要准确、迅速地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以下三个关系:在不计动滑轮及绳子的自重,且不考虑动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的情况下:(1)绕过轮子的同一股绳子上的力是相等的.图1(2)动滑轮轴上所受的力是动滑轮上绳子自由端拉力的2倍.(3)用动滑轮移动重物时,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动滑轮轴移动距离的2倍.根据以上三个关系我们再来分析一…  相似文献   

3.
初中物理课本第一册上说到使用动滑轮省一半力,实际上这是有条件的,是针对拉力方向沿竖直方向而言的,今讨论动滑轮的省力条件于下。如图1,用一个动滑轮匀速提升重物G,设所用拉力为F(不计摩擦及动滑轮重)。  相似文献   

4.
关于动滑轮的使用,同学头脑里大多存在着两种片面认识:一是认为使用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二是认为使用中的动滑轮一定跟重物同升降.如图la所示.使用动滑轮可省一半的力.值得注意的是,使用动滑轮也有用两倍力、即两倍物体重的费力情况出现.这时,动力作用在动滑轮的转轴上,动力臂L1只有阻力臂L2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用了两倍力,但却有省一半距离的好处,此时仍然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如图1b所示.单独使用一个动滑轮或动滑轮组来提吊重物时,动滑轮或动滑轮组在工作中的运动方向确实跟重物的运动方向相同,即同升或同降…  相似文献   

5.
学习有关滑轮方面的知识时,有的同学对定滑轮、动滑轮的概念以及滑轮组的有关计算掌握不好,这里向同学们介绍一下解决这类问题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陈建华 《物理教师》2005,26(12):0-32
学过滑轮和滑轮组这部分内容后,关于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情况学生已形成初步概念:定滑轮的实质是等臂杠杆,因此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的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两倍的杠杆,因此动滑轮能省一半力;滑轮组的省力情况是F=(1/n)G(n为承担动滑轮的绳子段数,G为重物与动滑轮的总重,不考虑摩擦、绳重等).在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特别是画滑轮组的装配图时,学生往往会受以上规律的影响,因而常常出现一些错误.下面我们围绕滑轮及滑轮组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以便能更深刻地认识滑轮及滑轮组的本质,顺利解决有关滑轮、  相似文献   

7.
《滑轮》一课中,对说明动滑轮的作用的实验是这样设计的:用弹簧秤通过动滑轮来拉钩码,弹簧秤的读数减小说明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问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解析先根据机械效率公式写出表达式:η=W有用W总=W有用W有用+W额外=11+W额外W有用.由此得出:想提高机械效率,可增加有用功或减小额外功.具体方法如下: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加有用功———增加所吊重物的力减小额外功减小滑轮的轮与轴之间摩擦减小动滑轮、{{绳子的自重等决定动滑轮机械效率的因素:动滑轮所吊重物的重力;机械间的摩擦;动滑轮及绳子的自重等.  相似文献   

9.
小实验目的:动滑轮总能省一半力吗?器材:动滑轮一个,细线一段,弹簧测力计一个,重物一个.做法一:1.将滑轮装成如图1所示的动滑轮装置.2.读出弹簧测力计将细线竖直向上拉时的读数F1,然后使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外侧倾斜,看弹簧测力计读数F2、F3是否变化,从而判断动滑轮是否总省一半力.做法二:1.将滑轮装成如图2-A所示的动滑轮装置.2.读出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物体时的读数F1,然后分别使弹簧测力计沿F2、F3方向匀速拉动物体,看弹簧测力计读数是否变化,从而判断动滑轮是否总省一半力.结论:动滑轮不是总能省一半力的.解释提示:如图2-B.滑…  相似文献   

10.
在“简单机械”一章中,我们学习了动滑轮的一般使用方法,而在一些检测试卷、中考模拟试卷中,常出现动滑轮特殊使用方法的试题.这类试题又往往将动滑轮的特殊使用与功、功率、机械效率相综合,形成了力学习题中一个较显著的难点.为了帮助同学们有效地攻克这一难点,现用列表比较的方法将动滑轮使用的四种类型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1.
动滑轮一定省一半的力吗? 遇到此题目,许多同学毫不犹豫地打“”,实际上该说法是错误的.让我们来分析一下. 学过动滑轮后,我们知道动滑轮的实质是变形的杠杆.画出动滑轮的杠杆示意图,如同1所示.在图中,O为支点,A为F1的作用点,且F1作用线平行于重力作用线,此时动力臂恰是阻力臂的2倍,故动力是阻力的1/2,即动滑轮省一半的力.  相似文献   

12.
有这样一道题: 有人说将动滑轮换成定滑轮可以提高机械效率,你认为正确吗? 参考答案是:将动滑轮改为定滑轮使用后,额外功仅仅是克服摩擦所做的功,减少了因提起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这样有用功在总功中  相似文献   

13.
一怎样判定提重物所用绳的段数? 一看绳绕过动滑轮的个数;二看绳的固定端连接方式. 1.若绳的固定端与动滑轮相连接,绕过N动个动滑轮,则提重物的绳段数为n=2N动 1段,是一奇数;反之,若提重物的绳段数为奇数,则绳固定端必与动滑轮相连接.  相似文献   

14.
在关于动滑轮和定滑轮的学习中,学生存在着认识误区:认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区别在于构造不同;认为它们工作时一者不动、一者动。  相似文献   

15.
问题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如何提高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解析 先根据机械效翠公式写出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初二物理《简单机械》一章“滑轮”一节的教学中,涉及到动滑轮的省力问题。原教材是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和对动滑轮实质的分析,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得出了“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这其中隐含着结论成立的条件。在教研活动中,发现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这一结论成立条件的分析总结或提示,加之在黑板上画图不规范,使部分学生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的结论存在模糊认识,在处理有关问题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笔者认为,在学生可接受的知识范围内,帮助学生分析总结“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这一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很有必要的。 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时,我们得出“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本文说明,这个结论是有条件的.  相似文献   

18.
初中时不少同学常说"使用动滑轮省力一半".进入高中后,随着所学知识的拓宽和引申,有必要探究一下"使用动滑轮省力一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使用动滑轮和滑轮组均能省力,使用动滑轮能够省一半力;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物体和动滑轮总重的几分之一.运用这一结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不能简单用这一结论来解答省力问题,而应采用受力分析法,才能简捷、快速、准确地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滑轮(教案)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知道它们的实质,能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它们的作用. 2.认识滑轮组,会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使用滑轮组和组装滑轮组. 二、教学重点 根据滑轮组的挂线方法判断它的省力情况. 三、教学难点 根据要求设计组装滑轮组. 四、教具 弹簧秤、砝码、铁架台、单个滑轮、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三个定滑轮和三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