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至﹄与﹃以致﹄广东\周维芳关联词“以至”和“以致”都含有词素“以”,且读音相同,写法相似,往往容易混淆。就连报刊也时有误用。如:①该厂平时不重视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以至发生了这场严重火灾。②我们决不能容忍贪污、腐化、受贿以致索贿的现象存在。显然,...  相似文献   

2.
也谈“以至”和“以致”的辨析江苏/唐惠忠周维芳老师撰文《“以至”和“以致”》(见《语文教学通讯》1997年7·8期),对“以至”、“以致”这一组同音词,从含义、表示的关系及句间停顿三个方面作了区分。文章解说“以致”含义、用法正确无误,而对“以至”认识...  相似文献   

3.
一“以至”与“以致”读音相同,词性相同(都是连词),但意义和用法很有差别。“以至”的义项细分有二:一是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的递增或延伸,相当于“直到、至”;二是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之深而形成的结果。两种意义的“以至”有时也都写作“以至于”。“以致”连接表示因果的分句,上文说明事态的发展、变化,下  相似文献   

4.
“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但两词在用法上有很大差别。“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方面的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少到多,从浅到深。例如:1.从沿海城市以至广大农村,到处是一片欣欣向荣的动人景象。2.要学会游泳,必须一次、两次以至十次百次的反复练习。(表时间、数量)3.在我们国家里,决不允许歧视以至虐待妇女。(表程度)另外,“以至”有甚至的意思,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例如:他专心致志地工作,以至有人招呼他也没有听到。“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  相似文献   

5.
“以至”和“以致”都是连词,都有表示结果的意思,都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但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以至”有两个义项(据《现代汉语词典》)。一是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是“直到、发展到”的意思(“至”就是“到”的意思),例如:  相似文献   

6.
沈丽琼 《甘肃教育》2011,(21):63-63
“以至”、“以致”都是表示结果的连词,二者同音同义,在使用时极易混淆,但实际上这两个词的用法有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7.
5.“以致”和“以至”“以致”和“以至”都读作y(?)zh(?),而且它们都是关联词.  相似文献   

8.
采用分类、替换等分布分析的方法,从语义、语用两个平面,分析连词“以至”“以致”和“甚至”的共性和个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差异存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试论教育在“科教兴农”中的地位和作用李少元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农业战线提出“科技兴农”以来,经在改革实践中丰富、完善,演化为“科技、教育兴农”,以致发展为“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然而,不论在报刊上还是广播电视里,只谈“科技”而丢掉教育的“兴农”以至“兴...  相似文献   

10.
七十年代末以后,在艺评论以至语教学中,就经常使用“真、善、美”来赞扬评价艺作品。由于当时学创作刚从假大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又加上新涌入国门的西方自我宣泄、自我发掘、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影响,一些人有意无意之间过分突出强调了“真”,以致走进了唯真是善、为真是美的误区,这种片面的、不科学的偏见至今尚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玉庭 《湖北教育》2006,(12):58-58
“出口成错”的人有个特点,常常“不懂装懂”,以至因信口开河或者念错了音、写错了字。 请看一个真人真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猪八戒的扮演者叫马芮。一次,马芮到一家医院看病,那里的护士们都不认识这个“芮”字,又不虚心请教,便胡猜乱想地瞎喊一通,先后把他喊成了“马丙”“马苗”“马内”“马肉”,他哭笑不得,这才下定决心改名叫马德华。  相似文献   

12.
社会生活中要打假,同样,政治教学中也存在打假问题。政治概念、政治内容表述不准确——用词不当,别字多,就是“假”的表现。它在一些政治资料中,教师教学用语中,在学生练习试卷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下面列举此类“假冒伪劣产品”,以引起大家注意。 1、“人们在生产中的互相关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的。”(“互相”假冒“相互’) 2、“意识是物质的反应”“这是两个文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反应”。(“反应”假冒“反映”) 3、“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法也在发生变化。”(“方法”假冒“方式”) 4、“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生产力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生产力”假冒“生产率”) 5、“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这便是认识发展的总规律。”(“以致”假冒“以至”)  相似文献   

13.
浅析初中化学中的一组“迷惑性”题湖北省公安县夹竹园中学(434311)张静文在中考和竞赛中往往出现一些“迷惑性”题.这类题的已知条件或文字都很隐含,解题时,如不细心,总使人感到困惑,诱人上当,以致出错.下面简要分析一下几种迷惑性题.一.无数据的“迷惑...  相似文献   

14.
在一些教师看来,只有“完美”才能获得“good”的评价。多少年来,这种评价理念一直影响甚至干扰着评价的思路和方法,以致形成一种思维定式。  相似文献   

15.
1.以至以致二者都有“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而产生的结果”之意,但“以致”多用于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例:(1)形势发展得这样快,以至很多人感到要重新学习。(2)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来床。2.即使尽管(虽然)①“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是表示一种事实。例:(1)即使条件再差,我们也要做。(2)尽管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做了。②“尽管”后面可以用连词“可是、但是”等呼应,“即使”不能。3.进而从而“进而”强调进一步的行动,“从而”表示除进一步的行动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例:(1)我们进行了合…  相似文献   

16.
谈教与学中的“苦”与“乐”曙光中学曾桂梅针对当前一些学生怕学、厌学以至弃学的现象,教育界陆续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好经验,比如“愉快教育”,JIP试验所进行的学生主体参与的试验以及海淀区28校科研群体总结出的“和谐教育”等等,这些经验都是成功的。同时也...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和医生一样,都应具备一种“诊断”的能力。作为一名医生,他在医疗上所作出的每一个诊断,由于系着患者的生命安危,所以总是小心翼翼,必要时还要会诊一番;作为一名教师,他在教育中所作出的“诊断”,虽也关乎学生的前途命运,有时则失之随意,以致出现明显的“误诊”。不妨来作一个小小的测试:……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实施,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正在不断更新,语文课堂教学更是迎来了一片新的教改曙光。“满堂灌”、“满堂问”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已成过去,“课堂讨论”日趋成为一种时尚,有时课文尚未读懂,便前排后排几人一组开展讨论,还有课堂辩论、课堂表演、影视观摩等,大部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活动充分,以至整堂课自始至终都热热闹闹的,于是“满堂灌”、“满堂问”又逐渐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满堂闹”。  相似文献   

19.
金子 《中学理科》2007,(6):8-11
俗语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可是在考场中发生得最多的却是由于粗心失误,以致“捧了西瓜丢了芝麻”.难道西瓜芝麻两者不可兼得吗?下面就把考试中要注意的“芝麻”分为三个部分,只要考生能在模拟考试中反复操练“捡芝麻”的运动,到了真正的考场必能做到气定神闲、波澜不惊,每一分都手到擒来.  相似文献   

20.
提到“青楼”这个词,具有一定古代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它指的是古代的烟花风月之地,即妓院,是古代妓院的代称、雅称。它颇受古代一些文人墨客的青睐,以致在古诗词中频频“现身”,时时“亮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