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的秘密社会主要包括教门与会党。作为民间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成为各种政治势力争取拉拢的对象。在帮会盛行的苏南地区,将其充分利用起来是新四军建设苏南抗日根据地的一项重要工作。中共在帮会统战过程中历经曲折,但最终取得显著成果,极大支持了苏南根据地建设。  相似文献   

2.
"报业之发展,乃基于社会需要,历史演变",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源点.综观中国近代报业发展史.以两次鸦片战争为历史轴线,可划分为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由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进入积贫积弱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 ,在社会发展史上走了一段弯路。作为意识形态的反映的报纸也依附于近代中国的这种社会状态。在旧中国 ,租界是中国作为半殖民地国家的突出特征之一。这个特征也不可避免地体现在旧中国的新闻事业上。旧中国的租界与报纸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鸦片战争前 ,中国还没有自己的新闻事业 ,也没有租界。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一些通商城市开始出现租界 ,而近代中国的新闻事业也在此后的一个世纪中与租界发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爆发后发生了很大变化,帝国主义的炮声瓦解了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同时中国政治、宗教、文化等随之受到西方入侵的影响。鸦片战争之后西方音乐的传入,对我国近代音乐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代图书馆学是在广泛接受西方图书馆学思想影响的基础上而确立的。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带来了中国近代文化的变革,中国近代图书馆学也加速了其渐进的过程。1920年武昌文华大学图书科和北京高师暑期讲习班的创立,图书馆学课程体系的出现,图书馆学在中国的研究拉开序幕。  相似文献   

6.
郞元智 《兰台世界》2012,(19):76-77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转折点,多种文化元素在近代中国大地上相互矛盾、相互冲突、相互融合,使得近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辽宁的传统民居建筑也发生了变化,近代辽沈大地上出现了一批中西结合的混合式近代建筑。然而对于近代辽宁民居建筑演变的研究探讨还要从传统的辽宁民居建筑说起。  相似文献   

7.
叶进 《今传媒》2014,(12):64-65
鸦片战争之前,传教士们在马六甲及广州等地创办的中文报刊,这是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萌芽,而这些报刊基本上都是宗教性质的;鸦片战争以后,大批传教士来华办报,所办的报刊数量也剧增,这一时期传教士所办的报刊,性质也由宗教报刊向"世俗化"报刊转型。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创办的报刊性质的激变,是建立在中国社会政治格局、思想激变等大环境下,中西方双向互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代化报刊是伴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而产生的。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来华办报,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  相似文献   

9.
我国近代化报刊是伴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而产生的.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来华办报,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始于鸦片战争之后,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力促了中国与西方的接轨,而近代科技的发展同样离不开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在今天当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回顾中国近代科技肇始的困境和艰难有着弥足珍贵的启示含义。  相似文献   

11.
北京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发展和现状(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Ⅰ北京近代图书馆的产生北京近代图书馆萌芽于上个世纪末期。北京近代图书馆的产生有四个方面的社会根源,一是维新派对建立新式开放性藏书楼的倡导;二是在建立新式学堂的同时,设立学堂所属的藏书楼或图书馆(室);三是清朝灭亡前夕,迫于当时的形势,在废科举、办学堂的同时,也拟定了开办图书馆的章程和措施;四是外国人在中国创办的图书馆。下面分别叙述之。一、维新派对创办公共性藏书楼的倡导和实践1840年的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如,1840年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4年的  相似文献   

12.
与中国其他省份不同,云南的近代化进程,不是始于鸦片战争,而是滇越铁路的开通  相似文献   

13.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在宁波面世的《中外新报》,是浙江最早出版的一份近代报刊,也是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区内最早出版的中文报刊,它在我国新闻史上有重要地位。近代报刊在我国的出现是随着西方国家的入侵而开始的。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取得了办报特权。最先办报的是西方教会与传教士。《中外新报》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宁波地处浙东沿海,鸦片战争首当其冲,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即被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第一个进入宁波的基督教传教士,就是美国浸礼会的玛高温(Dr.D.JmaeGowan)。他于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的秋天,从香港经福州到达宁波。当时鸦片战争刚刚结束,人民仇恨敌视洋人,他身无立足之地,经过几年  相似文献   

14.
<正>鸦片战争后,传统中国被迫启动了现代化进程。在早期现代化过程中,许多爱国人士从救亡图存的目的出发,对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产生了具有一定现代化意义的思想。严复为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亦为近代的教育家。他一生中有大  相似文献   

15.
康健 《兰台世界》2016,(1):108-110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国门的同时,也开启了近代中国由保守、封闭、压抑的传统文化形态向民主、开放、自由的现代文化形态转型的模式。在文化转型过程中,以李大钊、陈独秀等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文化问题,驳斥错误思潮的同时,指明了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新思路——在争取民族独立与民主权利的斗争中实现民族文化近代转型,对近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内容、性质与走向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王伟 《编辑之友》2011,(6):121-124
我国史学界将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历史称为中国近代史(史学界对近代史的分期存有争议,有的学者主张1840—1919为近代史阶段、1919—1949为现代史。本文从近代出版业发展的特征和连续性考虑,选取史学界的第一种分期结果)。中国近代出版史  相似文献   

17.
<正>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代表着中国进入了近代历史阶段。英国向中国发动的战争,使古老的封建帝国带来了空前的民族危机,使封建帝国遭受了沉重打击;鸦片战争的爆发以及中国在此战争中的失败给中国人民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课题,那就是如何实现中国的富强、如何抵御外来的入侵。英国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长期以来闭关锁国的大门,使中国的大门向世界被动地、  相似文献   

18.
吴强 《云南档案》2011,(10):7-10
<正>一百年前爆发的辛亥革命于中国近代历史具有深远的意义,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标志着统治中国近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从此终结,古老的中国从此走上与既往完全不同的道路。然而这场社会的变革却非始于辛亥革命这个爆发点,或者说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自那场著名的鸦片战争,就已经开始在孕育了。辛亥革命的发生正是这一社会巨变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社会新闻的演进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近代报刊的社会新闻量很少,只将近代西方社会新闻的理念辐射出来;鸦片战争后,随着近代报纸在国内的出现和发展,社会新闻成为报纸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内容取向显示出报刊幼年时期的价值取向——奇异内容、文学情境、政治倾向、教化内涵、真实缺失。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贸易总量不断扩大,从而促进了近代金融业的发展,西方银行纷纷涌入中国市场,新式银行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传统金融业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