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正读书诀》是清代名士周永年本着援古证今,嘉惠后学的原则而辑录的一部古人读书方法集,是其儒藏说的"前言",从中对周永年的思想宗旨亦可窥见一二.该书辑录摘选读书治学心得192条,方家学者达30人,涉及典籍46部.其所辑录的读书治学理论不仅于周永年生活的年代影响巨大,时至今日亦有极大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学者、画家兼诗人。平生酷爱读书,且善于读书。他对如何读书有不少精辟的见解。今天读来,仍有益处。一、贵精忌多他在《板桥自序》中写道:“板桥居士读书求精不求多,非不多也,唯精乃能运多,徒多徒烂耳。”  相似文献   

3.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又字绍甫,号荛圃,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氏,清代著名藏书家。其生活的年代,正是清代学风日盛的乾嘉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读书、藏书、刻书活动十分活跃。黄氏从20多岁开始藏书,一直到他去世,共收藏了大约二百多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及大量的旧抄本、旧刻本。  相似文献   

4.
《出版视野》2004,(6):42-42
三贵——清代张之洞主张读书要贵博、贵精、贵通。  相似文献   

5.
王玉霞 《兰台世界》2016,(13):74-75
清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理学名家曾国藩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方面作出了表率,终其一生喜好读书,其在教子、治学中体现出来的引导阅读兴趣、为贤进德的道德情操、注重阅读中的思想碰撞、看读重作的读书方法、阅读养心等读书思想,对今天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富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14,(9):11-13
本书是著名清史学家阎崇年先生多场精华演讲、报告的讲稿合集。全书分为读书治学、地方人物、以史为鉴三大篇章,共十四篇。本书中,作为史学家,阎先生将多年来致力清史研究的成果用通俗化的语言方式展现出来,让读者对清代有一个客观、完整的了解,拓宽了历史视野,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事业有成的八十岁的老者,他将自己多年来的读书治学的心得,以及为人处世的经验精粹出来分享给大众,以期对普通读者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和裨益。  相似文献   

7.
“十目一行”读书法 清代学者阮元读书治学甚勤,曾示:“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这道出其读书的诀窍。他主张对一般性的书,可以粗看略看,而对重要的典籍则要精研细读。  相似文献   

8.
卓越 《图书馆杂志》2008,27(6):79-81
朱绪曾的《开有益斋读书志》是清代读书志的典型著作,具有目录学著作的性质。以往学者对其著录体裁及学术价值很是认可,但就该志的撰写流播情况较少留意。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研究缺撼,本文着力考察《开有益斋读书志》撰写、流散、整理及刊印的过程,以期对该志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清代钱曾所著的《读书敏求记》是我国古代目录学的经典之作,在古籍版本学上具有很多独创之处,至今在我国目录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本文将会对钱曾的《读书敏求记》及其治学做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清代目录学家耿文光的生平、著作和目录学成就.分析他的"读书目录"的内容和特点,指出他作为清代目录学家独具特色的贡献,以及他的经验对于当代目录学研究可以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耿文光的目录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清代目录学家耿文光的生平、著作和目录学成就.分析他的"读书目录"的内容和特点,指出他在清代目录学家独具特色的贡献,以及他的经验对于当代目录学研究可以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在清代,如果士子中举,就会失去原本官学学生的资格,但是举人仍然需要读书应试。于是,至清代中后期,各个地方由官府创办的专课举人书院就应运而生,专收举人来进行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单介绍了清代目录学家周中孚以厦他的主要著作《郑堂读书记》,并对他所处时代背景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程晓红 《兰台世界》2013,(11):102-103
在清代,如果士子中举,就会失去原本官学学生的资格,但是举人仍然需要读书应试.于是,至清代中后期,各个地方由官府创办的专课举人书院就应运而生,专收举人表进行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5.
<出版参考>:在第十五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冯老您作为学界泰斗,请对出版界的读者谈一谈您的读书生活 冯其庸:我的生活就是读书.读书是自我造就、成才的唯一道路.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人的读书生活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广西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了康晓光、吴玉仑、刘德寰、孙慧对20年来中国公众读书生活变迁情况所作的专题调查和研究成果———《中国人读书透视———1978~1998大众读书生活变迁调查》。该书不仅考察了公众读书生活的状况和变廷,还考察了出版业的状况、变迁及其与改革开放互动的历史过程,尤为重要的是对公众读书生活、出版业发展状况、社会政治经济三者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做了较为深入系统的分析。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发表本刊记者与该书作者的访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清代江南人文鼎盛,形成了良好的文化生态圈,也滋生、集聚了众多的文化家族,钱塘梁氏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学术世家,本文主要梳理梁氏家族由簪缨贵族到读书门户的家学发展过程,并探析其家族文化之转型,以期通过家族文化传承的考察,对研究清代学术文化生态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晁公武是宋朝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一生与书为伴,涉猎广泛。本文通过对其读书生活、读书目的和读书方法的分析,探析其读书思想。  相似文献   

19.
清代钱曾撰《读书敏求记》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着很高的学术价值。在分析钱曾收藏于整理图书的实践基础上,从图书分类、版本目录学、善本书目三方面探讨了《读书敏求记》目录学的创新,尤其在古籍版本学上,至今仍是古书版本、流传考订的主要工具书,对今天目录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兴勇 《图书馆杂志》2011,(10):105-107
清代是中国阅读文化史上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山东虽不如江、浙等地文化繁荣,但也人才济济,留下了丰富的阅读文化史资料。1政治背景1.1清朝皇室的读书活动清朝皇帝自顺治入关以来,重视学习汉族文化,多于幼时即开始读书识字,"皇子六龄,即入上书房读书",且有严格的课读制度,"本朝家法之严,即皇子读书一事,已迥绝千古",其读书师傅亦皆宿儒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