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本研究以4岁-6岁幼儿为被试,使用《幼儿自我概念调查量表》考查了120名幼儿的自我概念发展特点。结果表明,不同年龄幼儿在自我概念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4岁组幼儿自我概念认知得分显著低于5岁组与6岁组幼儿,5岁组幼儿与6岁组幼儿之间无显著差异。同年龄组的男孩与女孩相比,在母亲接纳、身体能力和认知能力得分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同伴接纳维度上女孩显著高于男孩。  相似文献   

2.
利用相关量表对高职生的学习动机、学业自我概念和自我概念进行测量统计分析,探讨研究了高职生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和学习动机与学业成绩的关系,并对学习动机、自我概念对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玲玲 《考试周刊》2012,(60):181-182
基于对罗杰斯的自我理论与弗洛伊德的本我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的理解和梳理,文章对两者有关幼儿自我概念的形成及影响因素、幼儿自我概念对人格建构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促进幼儿积极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健康人格建构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采用陈支那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和李亚真编制的《大学生生涯发展量表》对596名大学生进行测试,以探索自我概念对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我概念与生涯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自我概念对生涯发展有一定的预测力,自我概念不同维度对大学生生涯发展不同方面的影响存在差异,社会自我对大学生生涯发展的影响最大,心理自我仅次之,家庭自我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对36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以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的现状及其相关性,了解自我概念在个体人际关系发展中的影响作用。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自我概念总体比较积极,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良好,但也存在一部分人际关系不佳的人群;大学生人际关系与自我概念的各因子均呈显著相关(P<0.0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与抑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我概念量表及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D-S)对356名大学生自我概念和抑郁进行测量,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自我概念许多因子与抑郁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交际、家庭、容貌、友善、学业自我概念对抑郁有较强的预测能力。结论:自我概念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SCL-90量表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对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学生进行分析,发现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根据调查结果,针对当前大学生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几条建议与应对策略。以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概念,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沈琼 《考试周刊》2009,(16):183-185
本文采用《大学生自我概念量表(SCT)》和《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市某民办高校152名专科大学生进行了自我概念和人际关系状况的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对民办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自我概念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民办高校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年级差异显著;人际关系敏感的大学生其自我概念、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人际关系良好的学生;人际关系敏感性因子与自我概念各因子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不同年级,不同家庭经济情况,是否担任学生干部对大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人际关系的好坏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概念和心理健康水平;高校有必要加强大学生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陈支那(2005)修订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大学生版)测量了596名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状况,并进行了不同层面的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整体情况较好,在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兼职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不存在年级、城乡和文理专业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高中生的自我概念及其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琴梯  杨宏飞 《教育科学》2002,18(6):50-52,61
运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研究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状况没有显著的城乡、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但存在性别、年级差异;自我概念各因子中除自我批评外都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及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对480名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和人格进行调查,探讨高职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心理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支持。结果发现:①不同性别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在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概念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②高职生自我概念的总分、道德自我、自我认同和自我满意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③自我概念各因子与人格特征存在显著的相关(p<0.05);④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自我概念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野  刘晓明 《教育科学》2002,18(2):47-49,53
自从自我概念被提出后,由于其理论建构不清楚,与此有关的研究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停滞阶段。20世纪后期,Shavelson、Marsh等人提出了合理的自我概念理论模型并制定科学的量表,使该研究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此后,该模型又被Vispoel等人完善。本文除简要介绍自我概念理论和模型的发展、青少年自我概论的发展之外,着重阐述了中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研究进展,以及学业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错综复杂的关系,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思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及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对480名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和人格进行调查,探讨高职生自我概念的特点及其对人格发展的影响,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心理疾病防治提供理论支持。结果发现:①不同性别高职生的自我概念在道德伦理自我、家庭自我、自我概念得分上女生显著高于男生(p〈0.05);②高职生自我概念的总分、道德自我、自我认同和自我满意均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p〈0.05);③自我概念各因子与人格特征存在显著的相关(p〈0.05);④不同自我概念水平的人格特征存在显著差异(p〈0.001)。  相似文献   

14.
王任梅 《教育导刊》2007,(12):23-25
幼儿自我概念是幼儿对自己的感觉和认识。自我概念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它制约着人的行为表现、身心健康、人际关系和发展状况等。幼儿自我  相似文献   

15.
自我概念是个体心理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心理健康的人的核心特质。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的重要阶段。用心理测验量表对7-11岁小学生的自我认知、学习认知、人际认知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自我概念存在一定的偏差。采取自我知觉的统一、肯定的评定、形成正确的成败归因等教育对策,可帮助小学生形成积极、正确的自我概念。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体育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的作用,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机制,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文章采用"大学生自我概念问卷"及"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 L-90)",对1263名体育院校的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了测量、统计与分析;结果: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学生自我概念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高自我概念水平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体育对大学生自我概念发展有积极影响;个体自我概念水平能较好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大学生加强体育运动能促进自我概念发展,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加强体育运动改善自我概念是大学生心理干预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高中生的自我概念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SCL-90症状自评量表,研究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中生的自我概念状况没有显著的城乡、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差异,但存在性别、年级差异;自我概念各因子中除自我批评外都与SCL-90各因子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为考察教师支持对西藏藏族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的作用及影响机制,研究采用教师支持量表、学业自我概念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和幸福感量表对西藏自治区666名藏族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教师支持对藏族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的直接影响不显著;心理弹性在教师支持与藏族初中生学业自我概念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幸福感调节了心理弹性与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当藏族初中生幸福感水平高于2.37时,幸福感才能调节心理弹性与学业自我概念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探讨大学生自我概念对其学校适应的影响。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修订后的《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沈阳市51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试。(1)自我概念总体水平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总体状况影响大,具有极强预测力;(2)自我概念各因子对大学生学校适应的影响力度存在很大差异;心理自我影响最大,社会自我次之,道德自我最小。大学生自我概念越积极,学校适应状况越好;自我概念对其学校适应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重庆市两所中学305名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具有较积极的自我概念,但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情绪不平和学习压力两个方面,其次是焦虑和人际关系紧张与敏感;自我概念正向因子与心理健康问题呈负相关,负向因子与心理健康问题呈正相关;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家庭自我、自我满意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