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历史进入20世纪80年代,电视成为时代的宠儿而风靡全球。 1987年6月,上海电视台专门负责摄制电视剧(包括译制外国电视剧)的电视剧制作中心成立。在荧屏上,观众眼花缭乱地看着上海电视剧制作中心推出一部又一部新作;在全国“十佳”电视剧导演评选中,导演张戈、郭信玲双双中标;在五光十色的“飞天奖”、“金鹰奖”和国外举办的电视剧奖评选中,上海电视剧中心的作品屡屡榜上列名;那种印上“版权所有”的自己译制的国外电视剧,据说也是上海电视剧中心的首创……  相似文献   

2.
<正>上海,一个外号"魔都"的城市。从小到大,听过、看过、读过不少关于上海的资料、影视作品。在港人的印象中,每每谈及上海,第一个反应大概都是那"浪奔,浪流"的《上海滩》电视剧主题曲吧。当然,还有那炫目华丽的外滩景色。我在作为交换生来上海前,曾到此旅游两次,但每次总是匆匆一瞥,未能好好品味这座城市。如今回想起2014年上半年在上海生活的点点滴滴,亦算是感受到了"魔都"的魅力吧。虽然我不知道"魔都"这称号的真正由来,但我猜大概是其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表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电视剧为中心,通过电视剧想象及塑造的城市空间以及空间中的人物形象,探讨电视剧与城市之间互为映衬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电视剧是电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视台出精品节目、特别是节目走向市场的一个重要方面。下面试就上海卫视电视剧的有关问题作一番探讨,以求教于行家。 一、如何形成电视剧播出的鲜明特色已成为全国各家卫视频道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 目前,除中央电视台八套节目覆盖全国以外,每个省、直辖市都开设了自己的卫星电视频道。全国三十多家卫视频道尽管在自办节目、主持人和形象包装方面各有特色,但是在电视剧播出,特别是黄金时间电视剧播出上,却存在着严重的节目雷同危机,甚至出现过十八家卫视在春节期间同时播出同一部电视剧的奇怪现象。  相似文献   

5.
1990年11月10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电视节首次安排了学术交流活动。这次学术活动的主题是探索电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及电视业发展的前景预测。来自英国、美国、日本、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电视制片人、专家学者、剧作家到会作了演讲。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阮若琳等代表中方介绍了我国电视剧制作的基本情况,上海广播电视局的刘冰、邹凡扬,广播电影电视部政策法规司的赵  相似文献   

6.
周凯 《新闻界》2006,19(5):29-30
一、国产电视剧市场概况 据上海电视节组委会发布的“2005—2006中国电视剧市场调查报告”称,2004年,国内电视剧无论是在申报数量、制作数量还是制作长度方面仍呈现上升趋势。去年全国电视剧申报数量为2843部,共69613集,创下历史新高。这显示了国产电视剧市场的日益活跃。  相似文献   

7.
我不是上海人,但对上海的石库门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我创作的电视剧大多是写上海普通人的.如早期的<家事>、<她在人流中>、<奋飞>、<深深的大草甸>、<结婚一年间>等,所以我每次去北京等地参加创作研讨会,人们都认为我是"海派"代表呢.  相似文献   

8.
进入3月以来,上海“荧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就坚持新闻立台的东方卫视,再次加重新闻节目比重;独播剧场的几部电视剧收视率接连在全国名列前茅;多档大型综艺节目齐发力,获得收视与口碑的双丰收……  相似文献   

9.
上海黑社会的产生和衰亡几乎与上海近代史相始终 ,而且它的发育和规模在中国黑社会史上是无以伦比的。因此 ,要深入研究上海近代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 ,就不能不花功夫探讨上海黑社会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在上海这块宝地上 ,黑社会与帮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概念上讲两者自然不完全吻合 ,但重合的部分仍然不少。 1916年《时事新报》开辟了“上海黑幕”专栏 ,率先在大众传播媒体上曝光了上海黑社会 ,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兴趣。接着由生可编写的《青红帮黑幕》于1919年在上海出版 ,简要介绍了江浙地区特别是上海一带青帮和长江下游洪帮的情况 …  相似文献   

10.
我和上海这座城市相伴了近七十年。我时时感觉得到上海这座城市脉搏的跳动,我感悟着上海,我也体察着上海,时时触摸着上海。我睁大了双眼,观察着上海的一切。有时候,我又在离开上海很远的地方或不很远的地方,隔开一段距离看上海。即便是出访在海外,我也时时记挂着上海。上海永远在我的心中。  相似文献   

11.
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上海体育广播频率于8月8日开播,这是上海广播史上第一个专业体育频率,每天播出20个小时的体育节目。  相似文献   

12.
<正>1908年,上海第一条有轨电车线路正式开通,标志着上海近代公共交通的诞生。这条由英商经营的1路有轨电车,线路长6.04公里,自静安寺至外滩。彼时,马车、自行车、黄包车以及有轨电车,穿梭于上海的大街小巷,共同组成了上海的公共交通。马蹄声、自行车铃声、黄包车夫的吆喝声、电车的铛铛声交相辉映,拉开了城市交通革命的序曲。  相似文献   

13.
沈金萍 《传媒》2021,(14):34-36
2021年4月末到6月初一个半月的时间里,围绕电视剧发展,召开了两个重要会议,一个是4月27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办"新时代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之路"产业论坛,另一个是6月6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十七届上海电视节.论坛上,行业人士聚集一堂,碰撞交流思想智慧,共同探讨新时代精品电视剧创作之路;第二十七届上海电视节颁发了白玉兰奖获奖名单,《山海情》获得最佳中国电视剧大奖,《觉醒年代》夺得了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男主角三个重磅奖项……在庆祝建党百年的特殊历史年份里,这两个会议,展现了我国电视剧行业坚持奏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最新成果,彰显了我国电视剧人力求创新、追求精品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4.
1934年,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推广于全国各地,上海相应也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在这一大背景下,上海市政府定1935年为"社会建设年",是年4月初确定了本年社会建设应办理的各项大事.在这些大事中,有一项是要设立一个地方节--上海节和创作一首市歌.  相似文献   

15.
正今天的上海市民已经难以想象,民国时期的上海市政府及属下各部门,因需避开各国租界,所以散处于上海市区各个角落办公。如市政府在丰林桥(今名枫林桥),工务局、卫生局在毛家弄(今毛家路),社会局在小南门外,教育局在大吉路。工作联络、市民办事都极不方便。1929年7月,上海市政府第123次市政会议决定,正式推出"大上海计划",即绕开租界和旧市中心,在上海的东北部新造一个新上海。这是一个国人欲同耻辱的租界分庭抗礼的计划,但这一计划最终却夭折于日寇的侵华战争。只是朱颜改——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1927年7月,上海因其在政治、经  相似文献   

16.
沈瑜莅 《今传媒》2012,(1):77-78
电视剧收视率的高低可以直接反映影片受欢迎的程度,我们可以从一个地区长时间的收视率中看出当地区人民对于电视类型的喜好。本文从CSM央视—索福瑞媒介有限公司网站上获取收视率的数据,客观、科学地从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分析各自地区电视剧的特色,比较三个地区热销剧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高城 《新闻世界》2012,(6):174-174,177
上海小报特指近代新闻史上出现在上海的一种专门刊登以趣味性、消遣性内容为主包括新闻、轶事、随笔小品、文艺小说之类的小型报纸,流行于清朝未年和民国时期。由于处于清末民初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上海小报既深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腐朽落后思想的影响,也受到当时维新思想的影响成为进步文人的发声工具。在这双重力量的夹击下,早期上海小报因此也有别于同时期其他报纸,具有独特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上海,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党又把上海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因此上海党员数量的变化既能清晰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主客观环境,也能反映出中共中央决策的变化.笔者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对这一时期内上海党员的数量变化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变化的原因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郭玉亮 《兰台世界》2009,(10):61-62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上海,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党又把上海作为中共中央所在地,因此上海党员数量的变化既能清晰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主客观环境,也能反映出中共中央决策的变化。笔者通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对这一时期内上海党员的数量变化进行了梳理,并对其变化的原因予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托马斯·哈定的文化进化论作为理论视角,观照上海文化变迁对于上海广播电视的影响.通过对上海文化特殊进化与一般进化的脉络梳理,将笼统的"海派文化"概念与特征加以细化与区分,并将结论映射于上海广播电视业的历史沿革,总结和评析隐含于其中的文化特征与文化走向,为上海广播电视业的未来发展做出文化上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