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989年12月13日,美联社报道;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科学家正在想方设法避 免这场灾难……如发生小行星撞击地球,其能量相当于在广岛爆炸的原子弹的破坏力的770万倍,地球上一半以上的人将遭此难。翌日,新华社对此进行更正:这颗小行星已经远离地球两亿公里,不会撞上地球。 这篇具有典型美国风格的科技新闻,曾经在各大报社编辑部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有的编辑认为此类消息纯属危言耸听、哗众取宠,根本不应该发;另一些编辑则认为,群众有权知道与自己有失的任何消息,见多识广自然会提高承受力、判断力和辨别力。 诸如…  相似文献   

2.
2007年3月8日,北京某报发表了一篇“小行星撞地球”的报道,标题说“小行星撞地球无法避免”。这篇报道说,根据科学家测算,一颗直径在390米左右的小行星有可能在2036年撞上地球。如果到时候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那么将释放出比广岛原子弹爆炸多10万倍的能量,直接毁灭几千平方公里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1989年12月14日,新华社转发了美联社的一则惊人消息,《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 据美联社报道,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于最近结束的美国地球物理学联合会秋季会议披露,这颗可能撞击地球的行星直径约1000米,目前距地球八十万公里,为月球至地球距离的两倍。如发生小行星撞击地球,其撞击所产生的能量很大。但是,科学家们指出,用特殊的火箭或原子弹可以使这颗小行星脱离现有轨道,从而避免这场灾祸。当天,这条消息立即通过报纸和广播传遍了全国。一时间,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恐慌和不安。然而,在当天的《新闻联播》中,人们却看到了江苏南京电视台两名记者采访的另一条报道:  相似文献   

4.
太空大冲撞     
6800万年前,一颗直径大约为10公里的小行星以快于子弹几十倍的速度冲向地球。剧烈的撞击使地球上发生了超级大地震和火山大爆发,升腾起来的尘埃遮蔽了整个地球上空。灾难最终导致了当时的地球霸主——恐龙的灭绝。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周刊》2009,(20):87-87
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地球可能早在44亿年前就已经存在生命。 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许多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形成后的7亿年间,由于小行星连续撞击,特别是39亿年前一次非常密集、剧烈的小行星撞击,地球表面因撞击产生的热量而完全熔化,原始生命无法在这种恶劣环境中诞生。  相似文献   

6.
方军 《中国出版》2023,(S1):233-237
恐龙这种生活在中生代的庞然大物,曾经统治了地球长达1亿年的时间。到白垩纪末,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地球上发生了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恐龙也因此永远消失了,只留下一件件埋藏在地下的化石标本。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6600万年,但关于恐龙的一切依然吸引着人类不断地去探索和研究。当你问一位小朋友:你最熟悉哪种恐龙?  相似文献   

7.
当前,有两类新闻标题越来越多,应引起重视一类是新闻标题加问号。如《高、低收入者分开住?》《美联储再降息加剧热线涌入中国?》《美军用导弹击落失控卫星?》《农民工县城购房一城市化重要一步?》《小行星2036年撞地球?》以及《蒙古人最先踏上美洲?》等等。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历史上发生的一些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或大规模火山爆发事件引起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而其他类似事件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化石记录的遗迹呢?  相似文献   

9.
1989年12月14日,新华社转发了美联社的一则惊人消息《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这条消息立即通过报纸和广播传遍了全国。一时间,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恐慌和不安。然而,在当天电视的《新闻联播》中,人们却看到了江苏南京电视台两名记者采访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的另一条报道,消除了广大群众的恐慌和不安心情。  相似文献   

10.
飞行7年,行程60亿公里,命运多舛却百折不挠。日本小行星探测器“隼鸟”飞回地球后,科学家已从其密封舱里发现一些微粒子,如果这些物质能够被证明是从小行星“丝川”上获取的,人类将首次获得46亿年前太阳系生成时留下的最原始记录  相似文献   

11.
南京台的新闻《小行星撞击地球毫无根据》被评为全省一九八九年度广播好新闻一等奖,一个重要原因:他们是在各家新闻单位中最先报道的。我台也报道了这一消息,而且写得不错。但比南京台晚了一刻钟。相差一刻钟,因而出现了新闻价值的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12.
1942年的某日中午,在纽约的一家餐馆,流亡在此的法国飞行员安东尼·德·圣埃克絮佩里,在一张餐巾纸上随手画出了一个金发少年,和他一块吃饭的美国编辑尤金·雷纳尔很喜欢这个形象,就鼓动这位42岁的法国人把它写成童话。第二年,《小王子》在美国分别以英语和法语出版。故事的主人公小王子,独自一人住在一颗非常非常小的小行星上,他爱上了星星上仅有的一株玫瑰,又因对花儿的虚荣和谎言感到失望而出走。他游历了六颗小行星,见识了上面住着的一些怪人国王、爱虚荣的人、酒鬼、商人、点灯人和地理学家,最后来到地球。他在荒凉的撒哈拉沙漠遇到了…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2月21日早晨,许多人起床时推开窗户时,发现太阳照常升起,地球也一如既往地在转动,传说中“世界末日”的谣言不攻自破。 刚刚过去的2012年,各种所谓“世界末日”谣言实在有点多:什么玛雅历法预言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那一天起全世界将黑暗三天;什么“一颗小行星将在12月21日撞上地球,毁灭一切”;什么南北磁极对换致地球毁灭;等等。事实已经证明,2012年12月21日这天太阳照常升起,一切谣言都不攻自破,人类生活一切依旧,所谓“预言”都不靠谱。但是在此之前,这些“预言”给大家带来的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人们出于对未知灾难的恐惧,很多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甚至做出各种不理智的举动,如怕“全世界黑暗三天”,一些地方的人就拼命囤蜡烛。  相似文献   

14.
1989年12月14日,新华社转发了美联社的一则惊人消息《一颗小行星可能撞击地球》。这条消息立即通过报纸和广播传遍了全国。一时间,引起了广大群众的恐慌和不安。然而,在当天电视的《新闻联播》中,人们却看到了江苏南京电视台两名记者采访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天文学家的另一条报道,消除了广大群众的恐慌和不安心情。以上两条新闻都是有关小行星的报道,内容却截然不同。表面上反映出记者在新闻敏感性上的差异,实际告诉我们认真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依然是许多新闻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似乎有种约定俗成的作法,凡是其他新闻单位,尤其是上级新闻单位发的东西,一般都不再进一步核实,因为出了错,也是别人的错。在这种思想支配下,上当受骗之事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5.
消息《请爱护“上海货”的好声誉》,新民晚报1989年3月2日,作者:潘新华,新民晚报记者《小行星不会撞击地球》,文汇报1989年12月15日,作者:周描坤,南空后勤部政治部干部《人口增长列车依着惯性还在疾驰》,上海科技报1989年4月14日,作者:唐秦梅,上海科技报记者,陈小红,上海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干部《三官堂桥家禽市场为何鸡飞人去》,消费报1989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贵刊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美中不足者,乃“似曾相识”的重稿有些多。就以第五期为例吧!“记者生涯”中的“南沙永远记住他们”一文,《新闻与成才》杂志第4期上刊登过,只不过题目叫“南沙踏浪抒豪情”。“业务研究”中的“从‘小行星撞击地球’看记者的职业修养”一文,也已在《新闻战线》第4期刊登。  相似文献   

17.
公元2003年6月14日,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和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命名国际永久编号9092号的小行星为“南阳星”,并刊布世界,为国际社会所公认。这是南阳获得的一项崇高的国际荣誉,它为南阳在举目能辩,仰首可识的浩瀚星空描绘上浓重的一笔,使南阳的名字光耀苍穹,永垂星汉。  相似文献   

18.
正浩渺星空,有一颗小行星,它的名字叫"吴健雄星"。1990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以世界著名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吴健雄对物理学的杰出贡献,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被誉为"原子弹之母"、"物理学女皇"和"东方的居里夫人",并最终把自己的名字留在了永恒的星空。赴美留学,成就世界一流核物理权威1912年,吴健雄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1923年,11岁的她到离家50里的苏州去读书。吴健雄就读的苏州第二女子师范  相似文献   

19.
《地球故事》是一档以引进国外优秀纪录片为主的新栏目,自2000年7月3日开播以来,《地球故事》因其故事性、知识性、可视性和趣味性成为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服务频道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对于一个开办仅半年多的栏目来说,《地球故事》基本实现了“借船出海”的既定目标。但“借船出海”只是生存手段,并不是栏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3月1日,印度媒体爆出一大惊人新闻:2012年,地球与太阳的磁极将同时颠倒,这可能将引发混乱——零磁力危机威胁地球,这个颠倒过程将在地球生物圈中引发一系列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