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诗人余光中以一首《乡愁》登陆,蜚声华夏,“乡愁诗人”不胫而走。纵观他的全部诗作,可发现一个始终贯穿于他不同时期诗作的情结——“乡愁”。剖开此情结,我们就会看到如诗人所说的情结内涵:“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具体地说.余诗“乡愁情结”的内涵.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对故土的眷恋可以说是人类共同而永恒的情感,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以“乡愁诗人”著称,他的诗作《乡愁》意蕴深刻,脍炙人口,写出了海外游子的思归之情,洋溢着诗人魂牵梦绕的“中国情结”。  相似文献   

3.
乡愁     
余光中爷爷是台湾著名诗人、作家,他的家乡是福建永春。1928年,敬爱的余光中爷爷在南京出生,1949年他随父母迁到香港,第二年到台湾大学外文系学习。1953年,他与覃子豪、钟鼎文等作家创立了“蓝星”诗社。后来他又到美国留学,回到台湾以后先后担任多家大学的教授,现在是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他的作品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等十多种。余光中爷爷常将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倾注于他的诗作之中,《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  相似文献   

4.
余光中是台湾当代诗坛的大将,在中国当代诗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从题材与内容来看,乡愁是余光中创作的母题。诗人的诗作中,数量最多、思想艺术成就最高的是他的乡愁诗,他的乡愁诗约在百曹以上,乡愁诗是他诗作中最为闪光的珠宝。  相似文献   

5.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 ,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 :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 ,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 ,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 ,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 :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 ,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 ,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 :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 ,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乡愁是余光中诗歌的创作母题,中国情结是其诗作的精魂。文章从三方面作了论述。一、余光中乡愁诗的丰厚内涵包括无根一代的悲患情怀,蕴含深广的民族意识,归依母体的文化精神,对大陆现实的深切关注。二、乡愁诗的审美特色为原型意象的心灵烛照,奇特组合的语言张力,诗与歌联姻的律动谐美。三、思想意蕴的超越意义超越小“我”而胸怀大“我”,把思乡提高到祖国统一的境界,具有超地域、超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余光中先生的诗作《乡愁》选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次第放大的意象来吟咏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新婚妻子的依恋和对祖国大陆的眷恋。全诗用“情感”维系,从个人经历来思考民族的命运、人类共同的命运,意蕴层面由“小我”到“大我”得以升华。一般鉴赏类辞书中把《乡愁》主题定位于渴望家园统一之情。这种隔不断的两岸情是缘何而起的呢?“我”是漂  相似文献   

8.
余光中是台湾著名的乡愁诗人,他的乡愁诗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饱含着对乡土中国的怀念、对文化中国的依恋以及对祖国统一的渴盼.余光中乡愁诗“中西融合”的诗风在台湾现代诗坛独具特色,扩大了乡愁诗在中国诗坛的影响,在台湾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刘建琼 《湖南教育》2001,(17):48-48
新版初中语文第三册选入的《乡愁》是余光中先生的代表诗作。余光中,台湾诗坛著述最丰的一位学者型诗人,作为一个在台湾成熟的诗人,余光中本来是一位“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然而由于放逐漂泊,使其诗歌常常神游于牵魂梦绕的故园,吟唱出了一首首“岛屿悲歌”。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选自《余光中诗选》)余光中,台湾诗坛著述最丰的一位学者型诗人,生于南京。1948年入厦门大学外文系,开始发表诗作,次年转入台湾大学外文系,逐渐成为台湾诗坛的重要诗人。著有《舟子的悲歌》(处女作)《莲的联想》《五陵少年》《白玉苦瓜》《紫荆赋》等十几部诗集。作为一个在台湾成熟的诗人,余光中本来是一…  相似文献   

11.
台湾诗人余光中在第二届"台湾论坛"发表演讲。在演讲结尾,余光中与台下的听众互动,共同朗诵了他的名诗《乡愁》。有人问他《乡愁》有没有下文?年近八旬的诗人幽幽地吟道:  相似文献   

12.
张玉山 《现代语文》2007,(2):100-101
“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野人怀土,小草恋山,恋乡情结是每个人都有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乡愁,愁绪如烟,渐近渐远,月影移动,心与徘徊;“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是乡愁,乍惊乍喜,且羞且怯,心底澜涛沸扬,欲罢不能;“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是乡愁,少小离家,半生漂泊,蓦然回首,往事历历,一行老泪潸然而下。乡愁的浓烈与苦涩,不是距离和时空上的,是苦难岁月的磨砺,不堪回首的辛酸,生命成长中的沧桑。余光中的乡愁,高拔峭立,万木萧索,犹如《胡笳十八拍》,拍拍激越辽远,苍凉悲愤,激荡人心,长歌当哭,如怨如叹,如泣如诉,“漫将心事付繇琴/弦断有谁听”,在他,乡愁成了一种痛,壮士断腕,切肤之痛,望穿秋水,心碎之痛。余光中先生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慢慢意识到,我的乡愁是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余光中的乡愁,已经渗进他的血液,成了他生命的一部分。乡愁不仅仅是诗人开放的喑哑的歌喉,而是生命中澎湃交响的眼泪与诗行。在他的人生轨迹中,乡愁成了他使命的航标,愈老愈重,也愈纯粹,乡愁是滴沥他心底的悲歌与永恒。  相似文献   

13.
余光中是台湾当代诗坛的大将,在中国当代诗史上有突出的地位。从题材与内容来看,乡愁是余光中创作的母题。诗人的诗作中,数量最多、思想艺术成  相似文献   

14.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鹤发童颜的余光中在接受来自祖国大陆的记者采访时,又一次忘情地吟唱起他作于30年前的《乡愁》。由于余光中15年前从香港返台后“背弃台北”而“转居高雄”,记者初抵台北欲寻访这位名播两岸的诗人的计划受到困扰。幸好报载他要到台北出席一个文学翻泽界的笔会,我们便通过电话与他相约,没想到诗人竟是那样的爽快,答应在会议结束后与记者相谈。  相似文献   

15.
有游子就有乡愁。乡愁成为历史悠久的中国诗歌的永恒主题。几十年风雨,一湾海峡的阻隔造成人间悲剧,“乡愁”成为台湾诗歌最重要的主题之一。余光中的《乡愁》是无数台湾乡愁诗中的代表作。了解诗人的经历,有助于理解他的作品: 余光中1928年9月生于南京,1938年作为流亡学生几经辗转到达重庆。1947年高中毕业考入金陵大学,就读于外文系。1948年随父母迁往香港,不久即往台湾。1951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52年入伍,1956年退役任教于东吴大学等校。1958年赴美  相似文献   

16.
“乡愁”是中国诗苑园中一个历久常新的主题。台湾诗人余光中、席慕容旅居海外 ,乡思日深。他们继承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 ,又新意叠出。现将品读他们的《乡愁》诗两首之偶得 ,不避卑陋 ,以飨读者。一、意境美余光中的《乡愁》和席慕容的《乡愁》都在深刻感受生活的基础上 ,选取了借以寄托情怀的意象 ,表达游子思念故园的殷殷情怀。余诗选择了四个典型的意象来载情———“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不同的意象与关情对象一一对应 ,把母子之思、夫妻之爱、失去亲人的痛苦与思乡之情巧妙地串连起来 ,一层深似一层地抒发浓…  相似文献   

17.
《乡愁》是台湾当代诗人余光中先生的名作,浅易的文字,深刻的内涵,受到广大读者的赞誉,艺术上给人美的享受与熏陶。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余光中 ,台湾当代著名诗人 ,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他的家乡是福建永春。 1 92 8年出生于南京 ,1 94 9年他随父母迁到香港 ,1 950年到台湾大学外文系学习。 1 953年 ,他与覃子豪、钟鼎文等作家创立了“蓝星”诗社。后来他又到美国留学 ,回到台湾以后先后担任多家大学的教授 ,现在是高雄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他的作品有…  相似文献   

19.
余光中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其《乡愁》一诗有着孙犁先生所言的“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般的美学意味,真正反映出了他的文学功力颇深。现从以下三点《乡愁》一诗的美。  相似文献   

20.
余光中是一位擅长表现乡愁的作家 ,解读他那些盛满乡愁的作品 ,可以领略他赋予乡愁的丰富多彩的内涵。对童年生活的追忆 ,对爱情、亲情、生命和死亡的眷恋 ,对故乡的思念 ,对传统文化的回归 ,共同构成了乡愁文化的主线。余光中通过他的乡愁倾诉着对祖国大陆的一片真挚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