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高校教职工和学生党员群体开展党建育人的实践研究,分析当前高校开展基层党建工作和德育融合存在的问题和育人的难点,提出基层党建与育人融合的有效策略。在构建高校党建工作与育人机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具体的育人改进方案,探索促进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育人功能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2.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高校一线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要正确分析判断学生党员在理论素养方面存在的学习深度不够,缺乏主动性,理论联系实践不强等现状,并从辅导员视角积极探索提升学生党员理论素养的有效途径,提高学生党员理论素养,提高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3.
徐思师 《文教资料》2014,(5):123-124
结合当前国家对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方向,加强基层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创新与实践.对推进高校的学生党建工作有着积极作用。本文以广东药学院中药学院在学生党支部的建设为例,以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视角。结合学生党员成才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学生党支部建设理念、活动载体的创新,加强对学生党员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党员的成长,并在创新实践中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
学生党员是青年大学生中的佼佼者,是时代的先锋,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走进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发挥基层学生党组织的育人功效,引领当代青年勇担历史使命。为此,本文以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商学院学生党员"4+1环形育人"模式为研究,探寻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的育人之路。  相似文献   

5.
高校基层党组织直接担负学生党建工作重任。在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存在学生党员质量不高的问题。需要着重加强对学生党员队伍的思想建设以及学生党组织建设,并通过社会实践进行党性锻炼,把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龙头"工作。  相似文献   

6.
林美玫  苏超 《文教资料》2020,(9):129-131,158
青年的思想政治素质,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人生走向,更关系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高校共青团,要从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青年成长成才发展规律的视角、共青团改革的视角、基层团组织的视角,深入开展红色社会实践的育人机理研究。通过深入挖掘共青团思想引领功能、注重实践顶层设计和精准指导、建构红色育人阵地和平台建设、形成红色社会实践品牌特色、打造系统科学的红色实践育人模式,探索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红色社会实践工作新格局,形成红色社会实践指导、实施、合作方面的系统协调机制,突出高校共青团的组织优势,构建以青年团员的思想成长为目标的红色社会实践科学评价机制,借助思政课堂的主阵地优势,构建红色社会实践的扁平性常态化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党员走进社会、服务人民,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党员进行先进性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多年来,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一直秉持"爱国进步、诚信质朴、求真创新、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和开拓创新、务求实效的育人理念,强化实践,服务社会,让学生党员在服务社会中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刘文佳 《考试周刊》2012,(66):159-160
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党员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党员发展培养之于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了党员培养新机制,即大学生党员的“社会化”培养模式,该模式改变了过去学生党员培养过程与社会发展相脱节,党员培训、党课形式单一化、理论化、形式化的短板,使党员产生在校园、培养发展在校外,提高了大学生党员的社会服务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为大学生党员的成才成长搭建了一个实践育人平台。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组织工作的重心,如何培养"堪以重任"的优秀学生党员,结合当代大学生特点和校园生活环境,开展了"一个中心"、"两个建设"、"四个创新"的新模式新路径的实践研究,提升了青年学生和学生党员的教育培养工作,取得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实效。  相似文献   

10.
实践育人是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环节,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所存在问题的探讨,结合目前高校实践育人实际情况,提出构建高校与社会协同育人新模式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及健全高校与社会协同实践育人体系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