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记者被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舆论监督的立法并不能完全解决好记者被打问题。从立法条件,采访权认识的传统与现状以及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的制约等三个方面来看,我国现阶段舆论监督的立法目前似乎还不是很合适,尚须慎重为之。  相似文献   

2.
记者被称为"无冕之王",这在特别讲究"舆论监督"、重视新闻自由的美国一点也不夸张。新闻媒体被称为行政、立法、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那些掌握公共权力的官员都知道这样的一个道理:要是哪天和某个老板在酒店里吃饭,一不小心被记者曝光,那就完了。  相似文献   

3.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现状透视及完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成为行政权力监督与规范的一种必然方式。但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处于特有社会体制下的,形式上是传媒在监督,而本质上是一种党和政府权力的延伸或补充,从而产生监督中权力渗透的现状。基于此种特有问题。应主要从新闻立法、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职能监督机关与舆论监督部门的合作以及新闻舆论部门人员素质几个方面积极探寻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4.
最近多起“抓记者”事件引起人们对舆论监督的关注,当人们发出舆论监督是否遭受新危险的疑问时,似乎将记者在舆论监督过程中收受财物等一些失范行为所忽略,而正是这些失当行为,为抓记者公诉记者提供了口实.其实,记者的自律对于拓展舆论监督空间也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自律不仅仅有其道德含义,也应该被视为记者在世俗世界中自我保护的方式和拓展舆论监督空间的重要手段.对于舆论空间的扩展,除了制度建设的呼吁,同样要直面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问题,促进新闻自律.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步伐的加快,舆论监督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但是,新闻官司也随之大量出现,这反映出我国新闻立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我国的舆论监督在法律界限方面有一些不明确的地方,舆论监督法制化有一些难点。加强新闻法制建设,重点应放在如何保护正常的舆论监督和防止滥用舆论监督上,在这二者之间建立适度的平衡,应作为我国舆论监督在法制化道路上迈出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立法需要法理引导与支撑,其中民主政治理论与权力制约理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理论、司法独立与司法公正理论、法律保护平衡理论、舆论监督实践中的反障碍理论,是制定我国《舆论监督法》的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7.
并非设立《新闻法》或《舆论监督法》就可以解决记者被打问题。记者被打除了舆论监督是其直接原因外,还有其他的间接因素。如媒体经营的市场化、媒介功能的娱乐化以及记者自身职业形象的负面化等。针对这些因素,当前应当采取的的基本对策是: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加强新闻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建设;争取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并以记协做后盾,依法维护记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新闻舆论监督虽然取得长足发展,但是目前由于受法律不健全,记者的知情权、监督权缺乏实际保障.地方保护主义严重等因素制约,影响这项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采取的对策应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多为群众解难题,不为政府出难题,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1、某些方面法律还是空白或涉及较少。近年来经济和民的立法较多,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立法却较少。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学术研究与文化活动自由,舆论监督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官员的批评、检举、控告权利等专项立法几乎没有。这也使得我国在扼制腐败,监  相似文献   

10.
舆论监督是有关国家政治民主生活的重大问题。章通过对舆论与舆论监督概念,功能的剖析,论述了舆论监督与司法的关系。并进一步提出新闻立法与形成新闻法治的重要性及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1.
莫玲  王磊 《钦州学院学报》2006,21(2):99-101
随着社会发展过程中政府行政权力的不断扩大,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作用机制,成为行政权力监督与规范的一种必然方式。但我国新闻舆论监督是处于特有社会体制下的,形式上是传媒在监督,而本质上是一种党和政府权力的延伸或补充,从而产生监督中权力渗透的现状。基于此种特有问题,应主要从新闻立法、新闻舆论监督的氛围、职能监督机关与舆论监督部门的合作以及新闻舆论部门人员素质几个方面积极探寻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完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舆论逆转是舆论变化的特殊形式,其根本原因是出现新曝光的冲突性事实.舆论逆转对当前舆论引导工作的启示是:作为媒体部门,在报道新闻事件时要做到真实全面;作为舆论的主体也就是广大受众,应提高信息辨别能力、公众媒介素养和媒介信息处理能力;监管部门应营造自由宽松的舆论大环境,使舆论真正发挥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由醉酒驾驶引发的系列恶性交通事故震惊了全社会,强大的民意和社会舆论是醉酒驾驶刑法规范的立法契机。用刑法调整酒后驾驶机动车尤其是醉驾行为是有效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消除社会的恐慌心理的最佳途径。治理醉酒驾驶犯罪国外有丰富的经验和完备的立法,可资我国借鉴。探究醉酒驾驶刑法规制的依据十分必要,这种法学原理的分析将为立法机关正在进行的规范酒驾犯罪的立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的情形,通过组合预测方法研究网络舆情的演化趋势并对其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掌握其基本的变化规律,可以提早采取应对措施,对于及时应对网络突发的公共事件和全面掌握社会民情民意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法律是对有关公共幸福事项的合理安排,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必须以公平的立法为基础,现行法律体现的公平精神不足,法学界和立法界应当对立法公平问题充分关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立法应当贯彻相对主义的立法公平观,落实“不被歧视权”和“获得差别对待权”等权利,追求在结果上可资比较的相对公平。  相似文献   

16.
民办职业教育在民办职业学校属性、责任和办学行为规范,教师身份认同和待遇的落实,招生区域和政策的限制,资金困难等困境都亟待破解。近十年来,国家和地方陆续颁布了许多关于民办职业教育的法规和政策,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投入,提高民办职业教育国民待遇,加快民办职业教育立法等,对破解我国民办职业教育困境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西部教育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在新媒体平台持续喧哗和热议,迫切需要营造积极健康的教育舆论环境。西部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的重点区域,其教育问题关乎民生、关系千家万户,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下,探究科学有效的西部教育舆论引导方法,为西部教育发展提供有力的舆论支持,对维护我国民族安定、促进和谐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传媒促进舆论监督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国家越来越自觉地将媒介舆论监督作为一种治理技术.这种治理技术虽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媒介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也出现了记者腐败、媒介权力越界、监督失度等现象,使媒介的舆论监督偏离正常的轨道.199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治理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我们提出发挥媒介舆论监督的治理功能,有利于提高舆论监督过程中公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政府与公民的双向互动,有利于把握舆论监督的度并推动舆论监督的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网络群体性事件频发对政府的公共事务管理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基于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剖析了政府在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时“失语、禁语、后语和妄语”的话语误区,认为政府在处理网络群体性事件时需要做到“建、引、规、纳”:搭建官民网络互动平台,疏通网络舆论场;善待意见领袖,善引网络舆论;完善网络立法,规范网络话语;广纳民意,建立多方参与的社会讨论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20.
民意已然成为高考改革无法回避的重要影响因素,公众的普遍关注给高考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民意是公众对高考态度的反映,既体现了公众对高考改革的担忧,也体现了他们对高考改革的极高期望。高考改革既不应无视民意,也不能完全为民意所左右,而应了解民意、尊重民意,即建立长效的高考舆情搜集与预警机制,提高公众对高考改革的相关讯息的了解和认知度,使其拥有更大的发言权以表达自身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