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庄子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庄子》是一部诠释自由的书。《养生主》说养生同样是说"自由",而要达到"自由"的境界,必须实现对"道"的观照。那么"养生之道"是什么?《养生主》用了几则寓言来阐释"养生之道",最终让我们明白了"养生之道"就是"养神",这也正是养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倪金 《快乐阅读》2011,(22):192-192
庄子的《庖丁解牛》以独特的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在《庖丁解牛》中,庄子给我们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庖丁的形象,也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除此之外,我们应知道《庖丁解牛》选自《养生主》。而《养生主》是一篇论证养生之道的文章,主旨在提出养生总论。而且文章本身也在结尾提到了养生之道。结合"解牛之道"我们可以推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人以顺应自然规律的方式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庄子指明了一个道理:人在社会中就跟刀一样,而对牛骨——那些社会上的是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三册所选《庖丁解牛》一文节选自庄周《庄子·养生主》。把这篇课文当作独立的寓言故事来看,作者创作的目的是阐明养生之道。他认为,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一样,避开矛盾,“以无厚入有间”,做到顺应自然,才能明哲保身。就《养生主》全文看,作者是为了阐明“缘督以为经”的观点,并指出它的作用:“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我们如何让中学生理解庄子“一切顺乎自然”这一核心思想,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庄子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让语文老师在教…  相似文献   

4.
《养生主》的主旨包括:“养”的主要对象是精神,“养生”重在“养神”.“养”的原则是,于内,要“虚”,“刳心去知”,抛却私心成见;于外,要“因”,循乎天理,依乎自然.“养”的最终目的是“使精神不为外物所伤”,“达到享尽天年的目的”.其中,如何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是庄子“养生”说的重要内容.结合《养生主》的宗旨及其文章脉络,并考虑到一些关键字在《庄子》中的用法和内涵.“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当释为:面对善境,不要有求名之心;面对恶境,不要因之伤害精神.  相似文献   

5.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寓言故事。它旨在形象化地表现庄子的养生之道,即所谓“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身,可以养亲,可以尽年。”这种圓滑的处世哲学是应当批判的。然而作者所描绘出来的形象却大于思想,至今读来既能给人以丰厚的启示,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6.
<正>《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是庄周为阐明养生之道而写的寓言。虽然全文仅有360余言,但人们读后,无不为庄子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所倾倒。解牛,在人们看来,  相似文献   

7.
庄子在《养生主》篇中阐发了养生之道的方法,就是顺从自然发展的规律,重视人的生命及自由。通过庖丁解牛的故事将这一思想上升到审美的高度,就是获得"天乐"、"虚静",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8.
任玲 《今日教育》2011,(4):42-42
《庄子·养生主》中写到庖丁解牛的出神入化,简直把解牛写成了一种享受了,他动作娴熟,刀子游走自如,就连发出的声音,也如乐音股动听,“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相似文献   

9.
正《庖丁解牛》一文节选自《庄子·养生主》,是一则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基础上,还要把蕴含于文章中的思想理念、人文精神等内容传递给学生,促成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一、养生之道:依理、慎行、藏锋本文出自《庄子·养生主》,揭示的自然是养生的道理。本文所揭示的养生的道理主要为以下三点:一是"依理",也就是说凡事要注意把握事物内部的规律。牛的生理结构无疑是很复杂的,庖丁解牛,为什么能刀刀到位,轻松简  相似文献   

10.
《养生主》和《大宗师》中出现的“悬解”这个关键词,是解读《庄子》的重要线索之一.历代对“悬解”的解释主要分为以郭象为代表的“适性”和以成玄英为代表的“空幻”两种观点.读《庄子》不能仅仅立足于文学立场或者先贤注疏,也可以尝试从文化的角度进行思考.“悬解”这个词,在春秋战国时代不是庄子一家使用,因为“悬解”是一个有着共识基础的词语.联系庄子的时代以及《庄子》文本中的线索,“悬解”应该是一种带有宗教性质或者一种刑罚性质的遗留物,衍至后世才将之内涵固定化而成为一种表达生命状态的词语.  相似文献   

11.
庄子《养生主》写庖丁解牛不仅得法,而且得“道”。庄子的本意是用庖丁的解牛之道诱导人们领悟养生之道。现在看来,庖丁的解牛之道实际上是一种解牛艺术。庖丁解牛与他人解牛,在方法上并没有差异,同样是用刀作解牛的工具。然而,良庖一岁更刀,族庖一月更刀,庖丁的解牛刀却十九年还“若新发于硎”。这是什么原因?无非是庖丁的解牛艺术比他人高超得多。如果庖丁丢掉了解牛刀,他的解牛艺术也就失去了依托,无法展示;相反,如果庖丁没有炼就自己的一手解牛艺术而达到“游刃有余”的境界,他的解牛刀也得一月或一岁更换一次。从这个寓言故事中间,我们可以悟出一个道理:人们在从事一切活动的过程中,“方法”和“艺术”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二者不可分割;要取得高效率和最佳效果,“方法”必须艺术化。  相似文献   

12.
章针对把《庄子·养生主》一“刀刃若新发于硎”的“硎”解释为模子的说法,指出此说于理解章捍格难通。并从《汉书·玉褒传》、《淮南子·修务训》所述铸剑工序“剥脱”和“砥砺”,考证了“发”为训释为“启”,俗称“启刀”,“硎”非“型”的借字,仍应作“磨刀石”解。章补充肯定了王力《古代汉语》对“新发于硎”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庄子·养生主》一文“刀刃若新发于硎”的“硎”解释为模子的说法,指出此说于理解文意扦格难通。并从《汉书·玉褒传》、《淮南子,修务训》所述铸剑工序“剥脱”和“砥砺”,考证了“发”当训释为“启”,俗称“启刀”,“硎”非“型”的借字,仍应作“磨刀石”解。文章补充肯定了王力《古代汉语》对“新发于硎”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第一个“境界说”出自《庄子·养生主》篇中的“疱丁解牛”寓言故事:一厨师宰牛技术极为高超,梁惠王看了大为惊叹。厨师向梁惠王谈其解牛经验时,说了他所经历的三种境界——开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十几年后则“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达到了“游刃有余”的巧妙高度。庄子以牛的复杂机体比喻复杂社会,以易受损伤的刀刃喻易受损伤的人体人生。意在说明人生活在复杂的社会里,只有顺应自然,回避矛盾,才能达到“养生”之目的。这样的思想无疑是消极的,但是,我们却可以从寓言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中发现富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的第一个寓言,对这个故事后人可能会有不尽相同的理解,但庄子的本意是用它来说明有关养生的道理的,这应该不是问题。所谓"养生主",就是养生的宗旨,即养生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养生"实际上包含两个层面:一是生物学意义的,保养身体让身体健康强壮,延年益寿;一是社会学意义的,即讲究立身处世之道,让自己没有烦恼,活得快乐逍遥。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日”“月”“岁”这三个词的用法,马建忠最早在《文通》的“指示代字”项里列举了如下例子并加以解说: 《庄子·养生主》:“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岁、月两字单用,即逐岁、逐月之意。韩《许国公神道碑》:“使日月至。”犹云每月每日遣使来。马氏在这里并未论及到“日”“月”“岁”在句中做什么成分。他指出:“大抵事物不一,  相似文献   

17.
《现代语文》2002年第10期发表了孔令昌先生《“庖丁”解》一文,对高中课本将《庄子·养生主》中“庖丁”的“丁”注为人名提出了异议。对于同一词语或名物的训诂见仁见智完全可以,有时候“二说并存”亦属正常。但孔先生断言“把‘丁’释为‘他的名’就不正确了”未免绝对化了。诚然,《中华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辞海》均收有“丁”作“从事某种专门性劳动的人”这一义项,且均引“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句为书证,孔先生以这三种权威辞书为据,也是写商榷文的正常思路。据我们所知,《新语文》1997年第12期洪丽娣《“庖…  相似文献   

18.
《庖丁解牛》是《庄子·外篇》中阐明养生的一则寓言。短文以细致繁复的笔触描述庖丁出神入化的解牛之术,并通过解牛之技来喻示养生之道。但  相似文献   

19.
通常会听到一些教师称自己为“教书匠”。这固然是一种谦称 ,个人内心未必尽以为然。匠者 ,“技术操作之人也”。提起“匠” ;便会使我们想起“工匠”、“木匠”、“泥瓦匠”之类。当然 ,像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中所说的“窥意象而运斤”的“独照之匠”又作别论。有人将其译为“独创的工匠” ,而我宁可译之为“独创的作手”。不过对操技之“匠”也不可一概而论。例如《庄子·养生主》中所描述的那个庖丁 ,就职业类型来看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宰牛匠” ,不过从其宰牛的情形来看 ,“砉然响然 ,奏刀 然 ,莫不中音 ,合乎《桑林》之舞 ,乃中…  相似文献   

20.
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把《庄子·养生主》中“刀刃若新发于硎”的“发”解为“出”,影响很大,其间是非,值得一辩。《中国语文》(1987年第3期)载有谢质彬《“新发于硎”解》一文,指出王说不当,应当释“发”为“开”。笔者认为,王说确实不当,但是释为“开”还需要作进一步说明。谢文说,“开”就是浇铸刀剑后打开型模的“开”,“硎”即“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