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经过与一线的营销人员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六个多月的时间,让我们零距离接触到了高尔夫球、接触到了高尔夫人;对高尔夫球、高尔夫人爱恨交加。因为我们是局外人,所以我们能看到问题的真实性。自己家里房间里的灰尘,外人一眼望去就能看见;而自家人则已经麻木了,会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甚至是根本看不见。 我们在这里研究与阐述的高尔夫营销是一个广义的行业概念,它是指以高尔夫会籍营销为核心,包括高尔夫用品营销、高尔夫房产营销、高尔夫旅游营销、高尔夫酒店营销等在内的运动休闲产业链的大高尔夫行业营销概念,我们总结归纳出了中国高尔夫行业营销中的十大误区。[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高尔夫球场本质是一个市场环境中的企业,用核心商业管理理论梳理摸索的管理经验以及共同分享美国高尔夫管理者的理念,将为中国高尔夫管理者提供一个再更新、再学习、再发展的互动平台。为此,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成立了高尔夫管理分院,即将开设的EMBA核,心课程共11门课程,其中7门商学院核心课程主要由国内顶级教授授课,4门高尔夫专业管理课程是由美国专业高尔夫管理教授来华授课。目的就是为球场核心管理者们提供一个与世界接轨,领略先进管理思想,超越自我,提升人格魅力的平台。  相似文献   

3.
论高尔夫专业教育中的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调查法及作者多年高尔夫专业教育经验,论述了培养诚信的高尔夫专业人才对社会进步、高尔夫行业规范和发展的重要作用:诚信是高尔夫专业人才必需且必备的专业品质,是高尔夫专业学生专业入门的"奠基石",是其找工作的"敲门砖",更是其生活交际的"粘合剂"。在此基础上,这篇文章提出了培养具有诚信品质的高尔夫专业人才的举措:在各种活动中多方面渗透诚信教育,建立诚信档案等可行措施,希望对高尔夫专业教育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主要探讨云南省高尔夫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对云南省现阶段高尔夫发展中高水平教练员的稀缺、经济发展制度、国家政策、高尔夫运动普及状况、高尔夫运动自身因素等进行分析;然后根据云南省具体情况提出了提出了以专业球队、高校高尔夫专业、家庭自主培养等高尔夫人才培养模式。同时云南高尔夫的培养需结合自身的特点,争取扬长避短,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适合云南竞技高尔夫的发展模式,以期带动云南整个高尔夫行业的发展,再度提高云南高尔夫的品牌。  相似文献   

5.
2006年度最大型的国际高尔夫球产业展览——第53届PGA商品展览会已经于1月26—29日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的橘县会议中心举行。本次PGA展览会共吸引了44,000名参观者.1,200名参展商以及1,000名媒体人员的关注。俨然国际高尔夫产业的一次盛会。 《中国高尔夫》杂志作为本届展会唯一受邀的中国高尔夫专业媒体。携《中国高尔夫管理》亲身体验了这场全球高尔夫的盛宴。也参观了美国PGA总部以及美国PGA教学中心。颇有一番感受与读者分享。也衷心感谢王朝高尔夫以及PGA杂志的帮助,使得本次美国之行顺利完成。[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从中美高尔夫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以及我国高尔夫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我国高尔夫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诸多问题,针对问题,结合美国职业高尔夫管理人才培养成功的经验和我国高尔夫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以及我国高尔夫企业对人才规格的实际要求,提出我国高尔夫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的一些建议和构想。  相似文献   

7.
高尔夫运动是一项阳光和朝阳产业,我国还处在高尔夫发展的初级阶段,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对此,中国高尔夫的主管部门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高尔夫行业的指导,发挥国家单项协会的作用,促进中国高尔夫球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2006年1月13日。由《中国高尔夫》杂志举办的“2005中国高尔夫大赏”暨“中国高尔夫管理之星”颁奖活动于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举行。“中国高尔夫大赏”已经连续举办了七届,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高尔夫行业评选活动,而“中国高尔夫管理之星”也是国内首创的行业精英评选活动,此次携手世界第一大球会——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举办大赏活动,以打造中国最具历史性、权威性的行业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9.
2006的春末夏初,是中国高尔夫球博览会的季节。继美国奥兰多PGA产品展、东京高尔夫展览会之后,在中国高尔夫业界,广州展、北京展、香港展也相继开幕。每年展会的主题都体现了高尔夫行业的热点走向。纵观高尔夫展会的发展,如同任何一个行业的展会一样,伴随着高尔夫行业的兴起而兴起。也进一步推进这个行业的发展。它搭建了一个高效便捷的商业平台,让买卖双方都在集中的地点、集中的时间内面对面交流;同时也给同行业的商家一个互相观摩的机会,知己知彼,共同进步;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规模性的活动展示当中。让高尔夫文化得到发扬,培养中国的高尔夫人群,进而为高尔夫行业的市场扩张奠定最坚实的基础。 不同地区的高尔夫球博览会,除了有共同的市场特点,也反映了不同地区高尔夫行业发展的水平和特点。接下来,本刊将带读者一览近期开幕的几个高尔夫博览会,浅析不同展会的亮点与特色。[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以专业的高尔夫服务高尔夫专业、以专业的高尔夫服务更广泛的高尔夫、以专业的高尔夫提升生活价值”是金浩东董事长在创威集团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立业之本。[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如果在90年代初,高尔夫这个词对中国百姓来说还很陌生,但如今的中国大众已经可以通过广告,专业高尔夫刊物,商业高尔夫赛事的电视转播等渠道,不断的熟悉和了解这一运动了。虽然仅有短短20年的发展历史,中国内地已经拥有200余家不同规模的高尔夫球场。高尔夫产业在中国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12.
无可否认,要进入高尔夫行业管理层这一高端沙龙圈子,就像要进入20世纪初英国伦敦声名远扬的文化沙龙——布鲁斯伯里(Bloomsbury)一样,唯具有与别不同的才能的人才拥有入场券。事实呈现正是——中国高尔夫行业圈内的管理精英比比皆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高尔夫大赏”于2004年岁末圆满结束。在颁奖典礼的慈善义卖活动中,深圳观澜湖高尔夫球会代表朱鼎健先生等球会及球具商代表亲临现场,并纷纷慷慨解囊,为本次大赏活动增添了一份高尚的高尔夫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五十与五不     
不知不觉,《中国高尔夫管理》已经走到了50期。作为中国第一本高尔夫管理类的专业杂志,我们的成长,得益于在经济崛起大环境下中国高尔夫产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业界同仁的支持与扶助;亦得益于我们每一位员工的用心、爱惜和善营。  相似文献   

15.
市场何在     
与一位高尔夫媒体界的资深人士饮下午茶时,他提到,美国有成千上万个高尔夫球场,PGA成员超过2万8千名,业余球友更是多得难以计算。这样算来,美国球场数目是中国的近百倍,职业球手是中国的百倍以上,然而中国的专业高尔夫平面媒体却有20本以上,按比例算,比美国的还要多。其实这些媒体的经营者是否想过一个问题.在中国,高尔夫媒体的市场何在。此问题很令人反思:如果说高尔夫媒体植根于高尔夫产业,那么高尔夫产业的市场又何在呢?  相似文献   

16.
高尔夫再次成为奥运会项目,竞技高尔夫的后备人才培养问题成为我国亟待关注的问题.笔者通过对所在高校的个案研究,考察了学校实行的“体育专业教育+竞技体育U应用型人才+行业适应能力”这一校企合作的高尔夫后备人才培养模式,并对这一校企合作模式的特征、学校和企业的角色与关系、合作的意义进行了阐释,同时对所在高校在运行这一合作模式上所获得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思考,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尔夫运动产业化的社会发展进程,围绕高尔夫俱乐部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争创市场优势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研究我国高尔夫俱乐部企业人力资源的发展现状与走向,对企业创造市场竞争优势,全面提升企业专业优质服务水平,改善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上的经营策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是高尔夫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实践教学体系是高尔夫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环节。围绕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现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高尔夫专业建设与发展的取向。针对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重点探索高尔夫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构建高尔夫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性、构建思路、实施模式,使之形成一个有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球场管理-最佳实践”研讨会,这场堪称高尔夫行业的教育盛事将于2005年11月25日至29日在昆明春城湖畔度假村举行。这是《中国高尔夫管理》杂志与昆明春城湖畔度假村、爱姆伍德学院联袂打造的中国高尔夫行业精英交流大会,并得到美国托罗公司(TORO)的冠名赞助。  相似文献   

20.
对中美高尔夫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芳  陈小蓉 《体育学刊》2006,13(6):71-74
对中国高尔夫管理专业和美国职业高尔夫管理专业教育状况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扎实的经营管理类知识和实用的高尔夫专业知识、高质量的专业实践和高超的球技是保证美国职业高尔夫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4个关键因素。而我国沿用传统的学院式人才培养模式,办学软硬件缺乏,课程设置脱离高尔夫产业实际,人才质量难以满足高尔夫企业的实际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