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写作学》二人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础写作学》是刘锡庆先生的代表作之一,第一个以“写作学”作为书名,对写作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别开生面的探讨,构造起一个新的写作理论框架,作了有说服力的阐述,是一部守正出新的理论层次较高的现代写作学杰作。《基础写作学》突出地论述了写作实践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写作学的内涵和性质等基本理论问题;具体阐发了写作过程各个阶段的实际内容、操作要领和方式方法;既有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又有条分缕析的微观研究,具有鲜明的汉语写作的民族特色和时代风采,使全书有了堪称为“学”的品位和规模,被誉为“当代写作学的开山之作”。  相似文献   

2.
在对“现代写作学体系”这一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之前,我以为首先要对“现代写作学”的概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现代写作学是研究运用现代汉语进行文章(包括文学作品)写作的基本原理、技能技法,以提高写作能力为目标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现代人的写作行为和写作现象为研究对象,以探索、总结及应用写作规律、技能技法为其研究任务。它充分吸收、  相似文献   

3.
写作有没有规律?有人说有,有人说无,有人又说“这是个‘只可会意,不可言传’的难解之谜”。尽管古代和现代的写作理论研究者们在探求写作规律上,作出了许多可贵的努力,但由于对有关“规律”概念的认识和理解,长期存在着不统一不确定的状况,因而模糊不清。其突出的表现是往往误把写作的方法(如“文有文律”、“以法为律”——清.刘熙载《艺概·诗概》)、特点(如“博而能一综合律”——《写作学高级教程》,武汉大学出版社1989年,周姬昌主编)和原则(如“法而无法通变律”——引书同上)与写作规律混为一谈,致使写作规律的研究长期处于若明若暗、似是而非的状态,不能形成公认的理论形态。许多写作学论著和教材,总是满足于对写作知识的介绍,缺乏对写作规律的理论概括和科学揭示,因而失去了科学的深度。这大概是写作学研究总体水平难以大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写作行为规律的研究,无疑将成为现代写作学理论建树的一个重大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湖南师专系统协作编写的《作文学》(张会恩主编,中南工大出版社出版),是很有特色的一本写作教材。《作文学》是以文章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来建构它的理论体系的。作者用了十二章近一半的篇幅来论述作文的基本原理:前有“绪论”一章,对中国古代的写作理论进行了史的考察;其中“作者”一章,论写作主体;“感受”、“思维”、“想象”、“情感”、“构思”、“技巧”、“文采”七章,论写作过程;“读者”一章,论文章阅读;“规律”一章,论写作的基本规律;再加下编的文体论,就构成了对写作活动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构成了全书的基本理论框架。《作文学》是以恢宏的气势、求实的精神来建构理论体系的。这一点,从“绪论”一章可以看到。要论及作文学研究的对象与理论体系时,作者不仅对文章学的发展及文章学目前所取得的成果如数家珍,而且对文本写作学、过程写作学、主体写作学、文化写作学等各种写作学思想及它们取得的成绩十分清楚。从而把全书的理  相似文献   

5.
近十多年来通行的写作教材,较之文革前有两个进步:一是突出了写作的实践性,以《写作教程》为代表提出了“讲练结合,精讲多练”的原则;二是突出了写作的科学性、系统性,以《基础写作学》为代表提出了“双重转化”的规律。但是,文革前后的教材有一个相同点,即都由主题、材料、结构、表达方式、常用文体几大块组成。《基础写作学》虽然提出了写作规律的命题,但并不完备,不能用此规律把几大块统帅起来,贯穿于全书之中。我认为写作规律的核心是:划出写作过程的  相似文献   

6.
写作规律是现代写作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现代写作学研究的专门课题.研究这一课题的根本目的,在于从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上解释写作活动,进而寻找到一条提高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但这一研究并非始于现代写作学.自“写作”成为人们的研究对象起,就开始了对写作规律的探究.《尚书》中的“诗言志”之说就是一例.  相似文献   

7.
上编 写作总论 第一章 “写作”和“写作学” 第一节 “写作”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主要概念: 1.文章:所谓文章,是以文字为媒介,或宣事明理,或表情达意的有篇章组织的信息传递。 对这一定义,应从三方面去理解。首先应明确,文章是一种“信息传递”;第二要注意,它是“以文字为媒介”,且“有篇章组织”的。这里既说明了它所借助的物质是“文字”,又说明了其表现形式是“篇章”。第三是内容,即“宣事明理”、“表情达意”,这也是文章得以存在的实际价值和社会功用。 2.写作:所谓写作,就是写文章。说的不是“文章”,而是“文章”的制作。既然是“制作”,那就必定有一个“过程”,因此,教材认为:“写作”是一种行为过程,它是一种借助书面语言完成观念、感情传递的复杂精神产品的制作过程——讲的是“写作”  相似文献   

8.
从认识论与心理学的角度来审视写作行为并对其生成转化机制进行研究,标志着现代写作学诸现象理解与把握的深层次化,亦即在宏观的维度上写作学研究已发生了由“认识——状态”到“认识——过程”的根本转变。从写作行为为切入点进而探讨与之相关的各种写作现象及其内在规律,应当说是拨开写作神秘迷雾求理性飞跃津梁的可喜而有效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王荣生 《上海教育》2001,(24):39-40
一、《语文学习素质的一个重要新概念——写作的转换能力》(谢锡金、张瑞文)该文的引言开宗明义“我国的学者研究写作,大部分以文章为研究对象。事实上,写作是一种认知活动,大部分写作过程都在脑中进行,只研究文章是不足够的。本研究通过研究作者(小学生)写作时的大脑活动,并分析作音的作品,探讨香港小学生写作时粤语和中文书面语的转换”。该项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方法,对象为六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在  相似文献   

10.
一、观察与阅历对写作的意义观察与阅历,是指作者写作的信息依据与经验基础。它是写作活动的基础环节,因而是写作学必须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写作的本质乃是一种表现。它要求作者把生活中的某种事物作为对象来把握,并通过文字处理呈现为文章。传达到读者那里。在这过程中,观察与阅历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起点与动因。对作者来说,它是决定其写作活动成败高低的一个必要条件,虽然并非充分条件。文艺写作界常说,一个作者及其作品“有生活”“没有生活”。科学写作界常说一部著述一篇论文“有依据”“没有依据”,这些都是人们对观察与阅历作出强调的通俗提法。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写作学界的人们无不希望写作学尽快获得如同语言学和文艺学那样重要的独立地位。写作学至今未能获得独立的原因很多,一些研究者和教学工作者没有把写作学与文章学相对区别开来便是其中之一。这主要表现为比较普遍地存在着两种“等同”观:把写作学等同于文章学,把写作学等同于文章写作学。两种“等同”观人为地削弱甚至勾销了写作学本身固有的独立性,使得理想中的写作学的独立地位无法得到人们的普遍承认: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国写作界对写作学理论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建设,深入探讨和把握写作活动的规律,并形成带有新生代特点的理论体系,宣告了“写作无学”时代的终结。写作行为中的“感知——内孕——外化”的规律得到普遍认同;写作理论研究与其它学科(如方法论、文艺学、美学、心理学、语言学、思维学,哲学、传播学等)交叉、比较、综合的动态研究方法也获得一些初步成果;新近提出的文化写作学与写作文化学为写作理论更展示出广阔博远的前景。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写作学正在崛起。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长期以来将《文心雕龙》作“文学理论”著作的定性提出质疑。认为该书研究的是一切文章的写作规律,其中可归入今日‘’文学”范畴的只占一小部分;刘勰对文体只作“文”与“笔”(有韵与无韵之文)的区分,根本就没有当今所谓的“文学”这一概念。因此,该书存在“文学理论体系”只能说是一种主观臆想,《文·心雕龙》当属文章写作学论著。本文的研究力求从文本规定出发,从《文心雕龙》的写作目的和性质、写作学理论体系的构成及具体写作规律的揭示等方面,对中心命题作充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一写作学与文章学究竟有什么不同?有人认为,写作学侧重研究文章的写作,研究写作这个动态的过程;文章学则侧重研究文章成品本身,研究处于静态的文章的构成。有人说,写作学研究对象的范围大,包括文学写作在内;文章学则专门研究文学以外的普通文章的写作、构成和阅读。等等。  相似文献   

15.
培养和训练学生分辨文体的能力,是写作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写作实践来说,作者是否具有分辨文体的能力,即文体感,是写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写作学中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写作必然要分文体,而文章分体不是现代才有的,在我国“古已有之”。我国的散文之祖《尚书》,就有明显的文体区别。它的典、谟、训、浩、誓、命就是六种朝廷公文的文体。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把文章体裁分为三十四类,和刘勰同时代的萧统在编著《昭明文选》时又把文章分为三十七类。到了明代,又出现了两部专门研究文体的著作,即吴讷的《文章辨…  相似文献   

16.
万奇教授的《文心之道:汉语写作论说》是其“研治‘为文之学’二十年的一个小结”。考文原,叙文史,究文要,讲文术,说文评,实乃以汉语、汉字为媒介,以文章写作为对象,以“道”“文”统一、“情”“采”俱备、“古”“今”齐举、“术”“学”兼顾为旨归,表述得条分缕析、做到了提要钩玄的一本“综合研究”的个人写作学论著。  相似文献   

17.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写作学理论专著。其中《神思》篇是创作论的首篇,文中的“神与物游”、“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意——思——言”等观点对于当代写作理论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陈望道先生的《作文法讲义》是“五四”运动后较早的写作专著之一。其突出成就表现为 :五种文体的基本分类框架为后来文体分类基本袭用 ,他的写作美学观点 ,至今是现代写作学应当学习和探索的重要内容 ,他是研究现代文体论中最早引入写作美学的开拓者。另外 ,《作文法讲义》还是一部较为全面地论述写作技法的专著。  相似文献   

19.
《文心雕龙》的性质应为“一部指导文章写作的理论巨著”。《文心雕龙》不仅有指导刘勰所处时代一切文章写作的功用,更兼有写作学、文学理论的价值,故而合而称为“指导文章写作的理论著作”。  相似文献   

20.
谈“说明”     
“说明”,是写作学的术语,它代表文章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是,“说明”这种表达方式,有些学者并不承认,电大的写作教材《基础写作学》就否定了“说明”。这本书认为:“‘说明’这个概念本身就很模糊、宽泛,……和‘叙述’实在很难区别。”因此,作者把“说明”从表达方式中删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