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在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各年级学生中各抽取400人为受试对象,采用身心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高职院校和普通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要明显优于普通院校学生,高职女学生、文科生、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2.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高职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通过对高职学生阅读状况及其原因进行了调查分析,探讨了改善学生阅读状况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属于职业导向型学校,就业是所有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以广东省高职院校学生为例,对高职学生就业期望状况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对广东省四所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目标期望、就业行业期望和就业岗位期望的调查,掌握了高职学生的就业期望状况以及影响他们期望状况的影响因素,希望能为指导高职学生就业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对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高查研究表明,高职大学生心理状态优于普通院校学生,不同性别、来源、年级的学生其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明显差异。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较好,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对高职学生思想道德现状与教育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更好地开展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笔者就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问题的归因和改进的对策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就业质量是描述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人才培养对接社会需求的程度和就业状况满足个体需要的程度分别构成就业质量评价的社会标准和个体标准。从现实的状况来看,我国高职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凸显。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高职学生的职业胜任力不足、就业状况未能充分满足劳动者的生存性需要、精神性需要与发展性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式发展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内驱力,高职院校要树立"分类培养"的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对学生的精神教化。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状况的影响因素,编制了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状况问卷,对10所旅游类高职院校的1 824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决定旅游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状况的主要因素是学习策略,性别和城乡生源地也对学习状况有影响,以此调查作为基础,从而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具有明显双重性的特点.文章从社会、企业、学校以及学生四个层面,分析高职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形成原因,探索"内引外延"学生工作模式,提出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是学生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当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复杂多变,心理健康状况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必须深入分析高职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的家庭背景、就读中小学校、高职院校学习期间的相关因素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状况对学生心理素质影响的调查研究,了解高职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心理课程开展的效果,剖析心理课程的设置、开展和实施对缓解高职学生心理困惑的影响程度,分析当前高职心理课程教育存在的不足,了解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从而提出更为合理的课程设置体系及更为有效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德育目标"、"人际关系"、"德育内容"和"德育方法"四个维度对西方德育实效思想进行梳理,为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实效提供借鉴。中职德育课不仅要帮助中职生形成适应公共生活的行为习惯,更要激发中职生道德发展的内在需求,培养中职生"自主判断、自主选择、自我负责的道德主体意识"。教师应尝试变革现有德育课程模式,为师生的平等交流创造条件;教师应接受学生的缺点,不仅要管教他们,更要信任和关心他们;对中职生的偏差行为不能放任自流,而要与班主任联合,针对该学生的特点采取德育措施。  相似文献   

12.
道德"知"、"行"是德育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阶段。二者关系密切,道德认知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和先导,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的产物和外在表现。近期,高校加大了对大学生道德知行的培养,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从而导致人们道德知行之间产生矛盾,出现言行不一现象,严重影响到德育的实效性。解决当代大学生道德知行矛盾必须在深入分析其形成原因的基础上,优化社会环境,形成道德知行统一的氛围;引导教育对象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最终形成道德习惯;以实践训练的方式搭建内化与外化的桥梁;加强民主法制与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巩固道德知行统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事实分析可以揭示出现行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道德要求的无条件性与学生道德行为发生的有条件性之间的矛盾,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在紧张,调整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可以使之具有一定的张力与真正的合理性,从而在道德教育实践中发挥有效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道德认知转变为道德行为的机制看学校德育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行脱节是长期以来道德教育未能解决的一个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引导时存在偏重认知而忽视道德思维能力和行为决策能力的指导。因此,学校德育的改革要转变教育思维方式,给学生以更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让学生在道德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选择。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教育要关注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要想培养出行道德之事的道德高尚之人,就必须促使学生由知到行的转变,而这个转变的核心就是情感的推动作用,这也就决定了道德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大学生作为年轻的群居的特殊群体,情感性特征尤为突出。因此,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更应该关注情感。  相似文献   

16.
张琴 《中国德育》2006,1(7):71-73,79
当代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偏差、道德修养弱化等。社会转型是引发大学生道德状况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此外,高校道德教育发展滞后、高等教育体制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必须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加强和改进课堂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校园道德建设机制,加强网络建设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云南中小学生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发展关系。方法:用团体施测方法对410名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进行评定。结果:小五、初二学生及哈尼族学生的道德发展得分有一致性,男、女学生的道德发展也具有一致性;昆明学生的道德发展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元江学生。讨论:中小学生的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相关非常显著,学生对道德认知的内化是影响其道德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作为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文明生态观的构建要从转变生态观念、培养环境道德情感、强化环境道德责任、注重行为指导、环境道德原则的确立等几方面入手,以满足和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道德自我认同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机制,采用网络利他行为问卷、道德自我认同问卷、自尊量表以及感知匿名性问卷对70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道德自我认同能够显著预测网络利他行为;(2)自尊在道德自我认同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网络匿名性能够调节道德自我认同经由自尊影响网络利他行为的直接路径。本研究结果揭示了道德自我认同对网络利他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为有效促进大学生的网络利他行为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道德叙事,就是教育者对道德事件的讲述或重叙,它是帮助学生净化心灵、升华德性、迈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道德叙事负载着两种价值——原初价值和附加价值,每个道德叙事都有一定的价值载荷。在学校德育中,道德叙事是道德知识、规范的传递者,是道德行为图式的储蓄所,是道德情感的传达者,是道德经验的转述者,是道德思维的传承者。道德故事的遴选、聆听视角的建立、道德故事的重叙和价值立场的形成是学校德育的“四部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