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子清 《文教资料》2011,(16):35-36
英汉两种语言具有丰富的关于"心"的隐喻表达,是隐喻理论研究的重点之一。本文根据Lakoff的"理想化认知模式"和Fauconnier&Turner提出的概念合成理论为基点,对英汉两种语言中"心"隐喻化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英汉语言关于"心"的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隐喻现象中包含着概念合成这一认知过程,该理论可用来阐释隐喻化词语的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2.
体验主义认为,语言源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语言中的词汇通过隐喻的映射作用,获得新的语义.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语义实证的研究证明,"手"一词的语义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很大程度上具有共性.同时该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获得的不同义项则表明, 隐喻还受到文化背景和语言个性的制约.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的文化心理中,空间关系是一种十分活跃的图式,是探讨人类认知奥秘的钥匙,也是把握社会、认识社会的重要基础,更是表达各种认知成果的基础。通过比较英汉维度形容词空间隐喻的表现特点,分析两种语言在空间隐喻层面的跨文化特征,并以此理析英汉两种语言思维方式和文化内涵的异同。希望借此加深对英汉两种语言词语搭配、语义引申及隐喻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究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手"的习语,进一步论证习语是有理据并可推导的,并以隐喻、转喻、常识三种认知机制为基点,分析解释英汉"手"的习语,以促进人们对"手"及其他习语意义及其概念结构的进一步了解.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人类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一种工具,是连接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的桥梁。从认知的角度分析和对比英汉语中听觉范畴词语概念隐喻的投射范围,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式验证Sweetser关于听觉隐喻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英汉语中听觉概念隐喻异同的认知理据。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是体验哲学,同一的客观世界和人类所具有的相似的身体器官决定了英汉两种语言分享大部分听觉概念隐喻;而少部分差异则是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带有各自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社会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语言文化的精华,也是一种典型的语言现象,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习语。隐喻是一种认知体系和思维方式,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方式,是通过跨域映射实现的。通过对英汉习语中十二生肖中的动物的概念隐喻的认知对比分析解读,隐喻的认知语义和文化理据,其认知共性与差异性也都在英汉习语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7.
英、汉语中存在复杂而有序的隐喻认知系统,隐喻是人类认知世界和形成概念的重要工具。运用所搜集的英汉语料,对英汉"口、嘴"隐喻词汇的认知特点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揭示了两种语言中"口、嘴"词汇在隐喻构建以及运行机制方面的异同,同时探讨了英汉文化差异对隐喻映射的影响,指出了不同文化中认知上的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8.
隐喻与语境     
隐喻既是一种语言修辞现象,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它无所不在地存在于我们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本文分析英、汉隐喻与言内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的密切关系,旨在于帮助人们更好地发掘隐喻这一宝贵财富,增加人们对英、汉隐喻的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9.
人类在认识、开发、利用海洋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航海习语。航海习语的形成既与航海的船只用具有关,也与人们的航海实践、思维方式有关。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很多航海习语,并被赋予丰富的隐喻意义。本文基于概念隐喻理论,对英汉航海习语进行对比研究,探究英汉民族在航海方面的认知共性及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0.
时空隐喻是理解时间概念这一人们认知的基本范畴的一种主要方式,Lakoff将其分为自我移动隐喻和时间流动隐喻两个子类。本文在此基础之上并结合英、汉两种语料,根据时间空间化的横向和纵向模式,提出了自我移动隐喻的"前/后"模式、以观察者为中心的时间流动隐喻的"前/后"模式、以事件先后顺序为中心的时间序列性隐喻等模式。由此进一步探讨英汉时空隐喻异同,认为英汉语中都存在自我移动隐喻及时间流动隐喻,但汉语时间认知偏向时间的序列性特征而英语侧重时间流动性。  相似文献   

11.
喻蓉 《海外英语》2013,(15):29-30
该文把英汉多义词"手"作为研究对象,从隐喻角度解析英汉语言中关于"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不仅揭示了英汉国家的认知取向和文化传统的差异,而且分析了语言习俗对表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试图探索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卢曼丽 《考试周刊》2011,(75):40-41
本文以英汉两种语言中典型的黑色颜色词隐喻实例为辅助,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相关概念与研究方法,分析它们在概念化过程中所体现的思维相似性,揭示其心理基础和语义特征,以此说明基本颜色词隐喻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的认知工具,而且为创造性的相似形隐喻奠定了发展基础。同时,该分析对于语言教学的改进和提高亦有着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概念隐喻是当代隐喻研究的重要概念,情感是人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抽象情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之上的隐喻来表达的。英汉两种语言的情感隐喻有诸多异同之处:英汉语言中情感隐喻的相似是出于不同民族的相似的生理特征和心理感知;不同是因为隐喻的产生还受大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和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本文以"喜悦"的隐喻表达作研究对象,对英汉日常语言中有关"喜悦"的情感隐喻做进一步的收集、归纳和分析,比较全面地找出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关"喜悦"情感隐喻概念系统的异同,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论述,从而帮助人们进一步了解情感隐喻的实质。希望通过对英语"happy"和汉语"喜悦"的概念隐喻的语言表现形式的英汉对比,可以使人们对喜悦情感有更清晰的理解,在今后的语言使用中提高隐喻意识。  相似文献   

14.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家指出,隐喻是人们生活体验的反映,也是构成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中的词汇通过隐喻的影射作用,获得新的语义。因此,有相同或相似体验的人在隐喻的理解和运用方面也具有共性。本文以"手"为例,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实证的研究方法,说明英汉习语的抽象语义是通过隐喻的映射作用而获得的;而人类共有的身体构造和生活体验,使英汉习语中的身体隐喻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以概念隐喻为理论基础,基于英汉两个语料库对英汉颜色词"白"的概念隐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分析其隐喻用法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学角度,比较分析英汉语言中味觉词"辣"的概念隐喻。英汉两种语言在味觉词"辣"的认知隐喻方面存在共性和个性,反映了两个民族身体体验的相似性和文化体验的差异性。本文还验证了高级感官词可以用来修饰低级感官词,分析了英汉语言中"辣"的隐喻现象,对"辣"的隐喻用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语言中"辣"的隐喻共性和个性,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英汉味觉隐喻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孙玉兰 《文教资料》2012,(19):45-46
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系统地考察和对比了英汉语中"耳"的隐喻映射的范围、个性和各个映射背后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耳"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隐喻映射有其特殊性,这反映了英汉两个民族思维及文化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9.
隐喻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模式,也是人们认识世界和理解世界的工具。该研究基于语料库,对英汉语言中的身体词“手”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在英汉两语言中手的隐喻投射范围既存在着共性,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反映出两个民族在认知层面上的同一性和差异性,同时也证明了人类的语言是以身体经验为依据的。  相似文献   

20.
英汉习语是英汉语言文化中璀璨的组成部分,其民族特征较为明显,不仅仅体现出人们对世界的客观认识,同时也能不断丰富民族的文化资源。在英汉习语认知度比过程中,概念隐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思维模式,它不仅仅贯穿着人类认知的整个过程,同时,通过概念隐喻,英汉习语可以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进而不断丰富人们的语言表达形式,为了提高的进行英汉习语认知对比方面的研究水平,本文对概念隐喻在英汉习语认知对比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