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心理专家皮亚杰指出:"一切有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兴趣是一种内驱动力,学生一旦对习作产生了兴趣,就会视习作为一种快乐,一种需要,就会满腔热情地去写话。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呢?一、充实学生生活,让写作具有源泉写文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应该有目的地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的乐趣,陶冶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操,提高认识生活的能力。1.观察生活。"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  相似文献   

2.
<正>提起"习作"一词,不仅学生头疼,老师也很担心。当自己走上三尺讲台,第一次带低年级的孩子们,看着他们在初次接触习作时抓耳挠腮的模样,咬着笔认真思索却写不出一个字,不禁想:写作真的这般难吗?该怎样提高孩子们的习作兴趣,让他们提起笔就能信手拈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感受到习作是一件快乐、容易的事呢?发掘兴趣——打开习作的大门  相似文献   

3.
苏海鹰 《教师》2014,(5):82-82
正新《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习作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动笔,乐于表达真情实感。"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怕习作的现象很普遍,只要听说有习作课或"小练笔",一个个愁眉苦脸,唉声叹气。那么,如何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让他们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呢?  相似文献   

4.
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各种机会,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是作文教学的关键,那么究竟如何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培养学生的习作水平呢?一、激发兴趣,解除顾虑,乐于习作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可塑性很大,他们能够满腔热情地干某件事,也会对这件事置若罔闻,甚至深恶痛绝。写作也是如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多变  相似文献   

5.
好多中学生把作文当作负担,每当题目一出,便愁容满面,迟迟不能下笔。针对这种情况,我注重研究学生心理特点,结合实际诱发文思。 1.点燃学生写作自信心的火种,激发写作兴趣。第一次作文课时,我就积极加以引导,让他们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我说:“请同学们想一想,你们童年时代发生过哪些最有兴趣的事。比如捉迷藏、学游泳、掏鸟蛋、踢皮球、捏雪人、捕麻雀等等。有趣的事一定很多,请大家选其中最有趣、印象最深刻的一两件事写出来。”这样一开导,学生记忆的仓库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表达。""写作本位"的阅读教学观已经得到众人的认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们可谓绞尽脑汁,可是学生的习作热情依然不高。怎么办呢?我觉得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快乐地参与,快乐地作文。  相似文献   

7.
池少琴 《考试周刊》2014,(78):41-41
<正>《论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来说,"乐之"是一种最佳理想境界。学生如果把习作看做是一件很愉快的事,那么习作教学就能收到理想的效果。一、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爱写"的兴趣施教之功,先在激趣。只有让学生觉得习作有无限乐趣,才能勤奋地、主动地写。那么,如何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乐"起来呢?1.捕捉一瞬间,激发写作兴趣。生活中蕴涵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的习作,就是用笔描述  相似文献   

8.
<正>【源起】"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可是审视当下小学生的习作,不难发现,他们写作的题材并不丰富,大都停留在"自我介绍""我的老师""一件难忘的事""有趣的活动"等,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写作题材窄化、思路闭塞,写出的文章千人一面。我国的作文教学还有一个怪现象,许多非语文学科的教师教了一辈子书,很少会考虑到他的学生正在学习写作。近年来,作文教学在某些方面遭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强烈抨击,这确实有失公平。仅靠语文教师来训练学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要想学生能有话可写,只有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产生写作欲望,才会写好作文,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我认为可以这样做:让生活为习作"源泉";让日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敞开心扉,调动他们习作的积极性,学生才会通过教学和生活体验喜欢上写作.  相似文献   

10.
同学们,怎样写好"难忘的第一次"呢?让我们来看看严丽同学是怎么写的吧。题目新颖。习作的题目是"第一次‘长征’","长征"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题目新颖有趣。这次习作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难忘",一个是"第一次"。在审清题目要求后,我们要避免"难忘的第一次"这类常见的题目,以所写的事和感悟为题,这样往往能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培养习作能力,增强习作兴趣,让小学生有东西可写,会写,想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才能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呢?一、丰富素材,挖掘资源叶圣陶说:"生活如泉,文章如溪,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歇。"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习作的源泉。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因此,为学生们提供一个体验环  相似文献   

12.
徐燕秋 《广西教育》2012,(18):70-70
学生普遍怕写作文,既写不好,也不愿写。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把习作当做一件快乐的事呢?对此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一、阅读中积累素材,生活中激发灵感 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在现实生活中捕捉灵感,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从"口头语言"过渡到"书面语言",这中间有一道门槛,要跨过这道门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作文起步的阶段,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意写,有兴趣写。这样,可减轻学生对习作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压力,也符合儿童语言的发展规律。那么,如何帮助学生跨过这道门槛,为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训练打好基础呢?本文从培养兴趣,使学生乐写;注重引导,使学生会写;及时表扬,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学生都比较畏惧作文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学生从接触作文的那天起,老师常出“《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一个关心集体的人》、《记一件好事》、《有意义的一件事》”等要求高、难度大的题目,学生选不好材、组织不好材料,更不要说突出中心,久而久之,失去信心,就害怕作文了。为了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应把写什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选材,自命题,写他们生活中最喜爱、最熟悉、印象最深,有真情实感的事。每次作文只指导写作重点、范围、要求和注意的问题,至于学生选什么材料,用什么题目,都让他…  相似文献   

15.
正在二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学生的习作是一个难题,写不出东西,言之无物.那么如何在语文作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在多年的语文习作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在写作训练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培养良好的写作心理,让学生从心里愿意去写浓厚的写作兴趣是推动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巨大动力,是引起和保持学生写作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是建立良好写作心理的基础,是开发学生写作潜能的钥匙.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对作文由"厌"变"爱"呢?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首先要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内动力。当学生对习作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那么,怎样才能让我的学生成为习作的"乐知者"呢?首先,激发诱导学生的作文兴趣;其次,从周记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再次,通过趣味点评,让后进生也敢写;最后,形成一本班级作文集。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令人头疼的事,因为学生没有写作兴趣和创作欲望.习作课上,学生抱怨声一片.一篇习作两个星期也交不齐,有的学生干脆就不做了.即使交上来的也是搜肠刮肚、东拼西凑的.批改习作时教师是"味同嚼蜡,倍受煎熬".久而久之,语文教师也丧失了习作指导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中职学生产生写作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07,(11)
一次作文课上要求学生写一篇《童年的一件趣事》,怎样指导才能让孩子们写得有趣生动而不是老生常谈呢?学生每次习作,都会让我们觉得离自己的"期望值"较远,我想这次还是来一节"下水"指导吧。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写作常常干瘪无趣,明明很有趣的一件事情,到了学生的笔下就变得索然无味。教师的评语简明扼要、高屋建瓴,却让学生无所适从,不知从何下手。怎样让生活为习作铺路搭桥,让学生的写作能真正反映生活呢?  相似文献   

20.
<正>多年来,我一直担任五六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对于高年级的习作教学,我多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紧紧围绕题目进行写作,决不能跑题。同时,注意引导学生把重点部分写详细、写具体。今年我教三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习作就是写学生熟悉的"我的课余生活"。我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课余做了哪些事?有哪些收获和感受?然后跟学生一起拟出写作的提纲:(1)什么时间、地点、人物,干了什么事;(2)事情的经过;(3)这件事的收获和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