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板块(激情导入,指导学法)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这首诗——《明信片儿师生情》,猜猜是谁的大作?生:(从老师的神态上,学生猜出是王老师,异口同声地)王老师——师:对,这是我于2000年1月10日发表在《运城日报》上的一首诗作。同学们读一读,谁能说说这首诗的背景以及表达了一种什么情感?(学生情绪高涨。)生1:老师写这首诗肯定是元旦来临之际,收到学生的贺年卡有感而发。生2:从诗的最后一节能看出,这首诗表达了浓厚的师生情。师:很好,下面请同学们结合刚才对老师这首诗的认识和以前学习诗歌的经验,讨论如何理解一首诗歌。生1:朗读是理解诗歌…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这首诗以类似遗嘱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收复中原失地的坚定信念和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热情。  相似文献   

3.
《古诗两首》包括《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被彻底平息,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这一胜利喜讯后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刚才听见你们琅琅背诵古诗的声音,老师非常高兴!迄今为止,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首唐诗。下面我们来猜古诗,好吗?(师做动作,模仿一个母亲在缝补衣裳。)生:《游子吟》,作者是孟郊。(师赞许地点头示意,并板画雨天、行人。)生:《清明》,作者是杜牧。师:一个著名的诗人在临死前把儿子叫到床前……生:《示儿》,作者是陆游。师:我们采用什么办法来理解和记忆《忆江南》?生:抓住重点词帮助理解和记忆。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来记忆《长歌行》?生:唱一唱。师:对!我们在记忆这些古诗时采用了“做一做”(演示诗中的情景)、“画一画”…  相似文献   

5.
三易教路就诗论诗——只见一叶不得森林《示儿》是诗人陆游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  相似文献   

6.
教学古诗时 ,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 ,巧妙地设计一些练习 ,让学生思考后完成 ,帮助他们完整地理解全诗的思想内容。如有位教师在教《示儿》一诗时 ,设计了这样的填写练习 (括号内是应填内容 ) :作者的遗憾是 (死去万事空 )。作者的遗恨是 (不见九州同 )。作者的遗愿是 (王师北定中原 )。作者的遗嘱是 (告乃翁 )。要完成上面的作业 ,学生必须认真思考。这样富有创造性的训练设计 ,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从而体会陆游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示儿》训练设计$安徽歙县长标中心小学@王政善…  相似文献   

7.
正一寻找教学切入点师:最近我们学过两首诗,一首是《游园不值》,我们背一背!(生背诗)师:背诗和读书不一样。背诗要慢一点,慢了有时间去想象,有了想象,才能看到画面,有了画面,我们才能欣赏到古诗的美。我们再来背另外一首《宿新市徐公店》。(师生同背)师:刚才我们背的两首诗出自《古诗两首》,今天我们要学的也是《古诗两首》(板书课题)。看这两首诗,题目很长,谁能读好这两个题目?(学生读诗题,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8.
最著名的遗嘱诗,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七言绝句《示儿》。诗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诗人在1210年,即在他85岁临终时的遗嘱,也是诗人在生命  相似文献   

9.
一、揭题导读,渗透学法(一)轻松背诗。1.出题背诗。师:从一年级到现在,我们已经学过许多首古诗词了。我们来个背古诗比赛,好不好?(1)出示诗题《赠汪伦》,学生背诵。(2)这首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在干什么?2.提高难度。师:如果你能根据老师出示的画面,就能想起来这是哪首诗,那就更厉害了,现在我们就尝试一下。(1)出示《回乡偶书》《夜书所见》的插图。(2)先个别背,再集体诵读。(3)这两首古诗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在干什么?(二)寻找规律。1.教师出示每首诗的关键句,引导学生说说这些诗有什么共同点。2.师:透过这些诗句,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一、读所见师:今天我们要来重读一首诗。什么叫重读?就是已经读过的诗,现在再来读一读,这就叫重读。为什么要重读呢?因为同样一首诗,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龄,读的时候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收获。今天我们重读的这首诗叫做———生:《夜书所见》。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生齐读)  相似文献   

11.
一、导入 (屏显刘禹锡介绍,配乐《高山流水》.) 师:同学们在预习中有什么疑问吗? 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师:关于诗人的情感. 生:这首诗是诗人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师:关于背景.下面我们就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二、板块一:以读悟诗 (屏显.) 三分诗,七分读,并是十分. ——苏轼 师:这里的“并”是合起来的意思.苏轼这句话道出了读对学诗的重要性.下面,我们就以读悟诗. (师板书“以读悟诗”.) (一)字正腔圆地读 师:朗读古诗,首先要做到字正腔圆,即要读准字音.我们请一位同学试读一下.  相似文献   

12.
师 :同学们 ,上课之前首先请大家放松心情 ,静下心来听老师朗诵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诗。(点击课件 ,教师配乐朗诵《次北固山下》)师 :听了老师的朗诵之后 ,大家觉得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生 :思乡之情。师 :我们以前还学过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 ?生 :崔颢的《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生 :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生 :李煜的《相见欢》———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师 :看来大家平常很重视积累 ,希望以后要一直保持下去。好 ,今天 ,就让我…  相似文献   

13.
设计意图:根据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阅读教学要求,我设计了本次读后感习作练习。有的放矢,凸显训练主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写读后感的能力。(课堂实录)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第课古诗两首》,谁还15《记得这两首诗?(指名背《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师相机板书:“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师:谁能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生:“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  相似文献   

14.
师:我们先听听今天一位同学给我们带来的艾青的一首诗——《树》——的赏析。(庄瑶瑶给同学诵读并简要品赏了艾青的《树》)师:“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这两句与我们学过的哪一首诗中的句子有相似之处?生:(齐声)《致橡树》!(以上是我们每天一首诗的常规话题)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第一篇作文训练的重点是什么吗?生:(齐声)写好一个标题!师:那第二篇呢?生:(齐声)写好一个开头!师:那今天呢?生:(七嘴八舌)写好一个结尾,写好猪肚……师:我给大家提供一句诗,请猜一下我们今天写作的注意点!(点击鼠标投影: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生:(七嘴…  相似文献   

15.
一、读悟比较,发现韵律美师:自开展诗文背诵大赛活动以来,很多同学都积累了一首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谁能给大家背诵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众生背诵《早发白帝城》、《从军行》、《竹枝词》、《饮湖上初晴后雨》……师:同学们积累得真多,背诵得趣味盎然;看来大家都很喜欢学习古诗。今天我们要新接触与古诗体裁相似的词。(板书)(投影仪出示全词)(师配古筝曲范读全词)师:大家都沉浸在词的美妙意境中了!想来读一读吗?(生自由多遍地诵读词,随后指名朗读)师: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着这首词,你发现在题目、语言形式上,词与诗有什么不同吗?生1:诗只有一…  相似文献   

16.
教学要求 :1.学习三首诗 ,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2 .能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3.能根据对诗的理解进行“二次创作”,也可作画 ,或命题作文与自命题作文。第一课时教学要求 :一、学习《暮江吟》,能说出诗句的意思 ,体会诗中的感情。 (教学重点 )二、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 )三、能够背诵、默写这首诗。(教学难点 )四、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诗的理解进行再创作 ,也可以根据诗意作画。(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1.板书 :“莫”。师 :你知道这个字有几种解释吗 ?小结学生发言 ,投影“莫”的意思 :  A.姓 :莫文蔚 ;B.表示…  相似文献   

17.
下面是笔者听到的一节小学语文家常课,教学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师:同学们学过哪些描写秋天的诗?还记得吗?生(齐喊):记得!师:哪位同学来背一首?生1:远上寒山石径斜……师:很好,大家一齐背一遍。  相似文献   

18.
“九义”小语教材第12册第3课是由《示儿》和新增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古诗组成。《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时所作,通过“悲”表达了诗人盼望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第二首诗是唐代杜甫在最兴奋的时候写下的“生平第一首快诗”,是通过“喜”表达为祖国重归统一...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研究课上,我校马俊林老师上的古诗《示儿》一课,给听课老师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下面是其中几个小小的教学片断。 马老师首先在黑板上挂上了他的书法作品《示儿》,在学生初步了解了诗人陆游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初读了古诗并结合书上的注释初步理解了诗意后,马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经他精简过的《示儿》:  相似文献   

20.
一、温故知新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诗经》这部经典。首先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时学过的《诗经》三首(幻灯片出示:《蒹葭》、《关雎》、《君子于役》),大家是否能背出其中的片段?生:能!(学生开始背诵三篇课文)师:初中时学过的东西还能记得这么牢固,确实厉害。今天我们学习《诗经》中的另一首诗《静女》,这是一首写青年男女恋爱的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大概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编成于春秋时代。孔子评价《诗经》的内容说“诗无邪”,也就是说所有的诗都是很健康的(板书:孔子,健康);但作为儒家学说继承人的理学大师朱熹(板书:朱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