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问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义务教育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四条基本理念,这次高中新课标提出了三条基本理念.两者第一条都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内容,请问这是如何考虑的? 答:面对时代赋予的使命和教育发展的前景,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2.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一条基本理念,这一理念“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思想,包含了扎实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潜在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开发”(巢宗祺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学习和深入领会这一理念,而且应该在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一、“语文素养”概念的界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素养”的提法有“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思想品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语文素养”等。其中“语文素养”一词出现…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全面总结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应成为指导我们当今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指导思想。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相似文献   

4.
陈秋丽 《新教师》2019,(11):38-3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应用,要在语言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方法。本文以写景类文章为例,浅析读写结合对语文素养建构的作用及课堂教学运用策略。  相似文献   

5.
穆健 《小学语文》2013,(6):12-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对语文课程的性质重新进行了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首次将“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涉及语文教育核心与本质的概念直接指向语文课程和内容。这对于我们探索语文教育规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那么,在中年段阅读教学中怎样做到“关注语言文字运用”呢?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主的个性化的阅读能力,简洁明了、用词准确、语言规范得体的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如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是摆在每一位语文  相似文献   

7.
覃庆国 《生活教育》2014,(16):53-55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能"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学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本文采用"读"、"赏"、"悟"、"用"四个基本策略教学古诗文,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综合性学习”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什么是“综合性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界定.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也就是说,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课程中一种新的教学形态,是实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标志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正式启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出台,继续推动着语文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回溯十多年的语文课程改革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早已为人们耳熟能详;以百花齐放的实践探索,将理念转化为教学  相似文献   

10.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阶段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2003年教育部又颁布《普通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教育功能。""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  相似文献   

11.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走过10多年,语文课程教学也面临新的挑战和视野。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课程基本理念的表述有四: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是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应该是这一理念的支撑条件。而要构建开放又具活力的语文课堂,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使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告诉我们,语文课程的性质是综合性、实践性,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的发展。为切实落实课标提出  相似文献   

13.
陆蓓红 《文教资料》2005,(21):165-166
走进新课程,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全新的感受。新课程更注重实践,更注重过程,更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继续坚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指出:“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指能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续发展前景的综合素养。要培养这种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综合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将语文性质定位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提出了语文课程的四个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16.
杨家慧 《新教师》2020,(2):24-25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了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以一年级上册为例,以该册中"同构性文本"为契机,从语言运用出发,探寻语文教学的方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明了语文学习的改革动向。即注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全面提高其语文素养;突出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与时俱进,突出语文学习理念的重大变革。但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自由空间过大、标新立异过乱、形式主义过多等误区,亟待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释,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居于四个基本理念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课程标准》对这一理念的阐释极为精要。但我们稍作分析不难发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仍然是围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课标》里多处提到"素养"一词。就初中语文的素养教育来说,主要是在课堂上要做到"四活"。  相似文献   

20.
唐育红 《成才之路》2013,(23):50-50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语文素养是一个重要概念,("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