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文化     
《上海教育》2012,(Z1):86
教师文化就是教师置身其中、一同营造、共同发展的文化,就是一个学校中多数教师所追求的价值取向、认同的教育理念、秉持的职业操守、遵行的行为方式。良好的教师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能培养和激发全体教师的集体精神,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精神氛围,积极影响学生文化,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促进学校的优质发展。不同的教师文化塑造着不同的教师,教师教育理论的专业素养、学科知识的专业素养、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专业素养,决定着建构教师文化的水平。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建设教师文化的关键所在。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发展,当然教师文化也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2.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甘肃天祝县339名乡村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总体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各维度发展水平不平衡,数字社会责任维度得分最高,数字化应用维度得分最低;教师年龄越小,数字素养水平越高;教龄6~10年教师素养水平最高,教龄30年以上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最低;小规模学校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学校;小学教师职称与数字素养水平呈负相关。针对此现状,探索了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主要策略:加强乡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合理构建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团队,打造数字化教学共同体;建立适合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的分层培训制度;调整乡村学校编制,吸引年轻教师“下去,留住”;引入与数字化相关专业的教师,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教师是新课改的具体实施者,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新课改工作能够有效完成,因此推动教师自我成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已经成为各个学校共同关注的问题。文章以农村语文教学工作为背景,从教师自身、学校和教育相关部门三方面出发,分析了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迟迟未能提高的原因,并且对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的自我提升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4.
《滁州学院学报》2020,(1):107-111
教师的专业素养需要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与人文素养的统一,只有具备专业素养,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才能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提升整体的教育质量、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不仅教师需要重视自身素养的提升,学校也应该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学习型组织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遇到不少困惑和挑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指导中国教师专业发展较为理想的理论是学习型组织理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策略有:以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为基础,发展教师的自我规划;改善心智模式和不断自我超越,提升教师创新的能力;提倡教师团队学习,激发集体智慧;营造学校学习文化,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建立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引领教师形成共同愿景;重视教师实践性知识,根植教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6.
和谐的学校文化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发展的深层次条件。本文从培育具有自身特色的学校文化、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和构建立足于课堂教学的行动文化等三个途径阐述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和谐学校文化策略,以共同的价值观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确保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经常化,在教学活动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7.
农村小规模学校是我国农村地区教育组织的特有形式,也是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是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专业素养是决定教师队伍质量与水平乃至农村地区义务教育质量与水平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还存在着教育理念虚知、职业情感淡化和教学知识与能力欠缺等问题。其原因在于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淡薄、教学压力偏大、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机会少。因此,要提高教师自我认知、引导教师转变角色定位、拓宽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渠道,以促进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教师团队合作学习模型是教师团队有效进行合作学习的理论框架,从而有效地开展了教师团队合作学习,以提升教师团队效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校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当前特殊的语境下,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发展与教师专业发展不仅仅区别在"专业"二字上,教师素养总是牵系着教师专业素养的发展,并且总是以教师的基础性素养为中心,它经过不断探索在提升的过程中回旋地前进。然而我们关于人的基础性素养的东西强调得少之又少,人们的文化底蕴没有厚重感,反倒是一味地追求和国际接轨的"专业产物"。这就需要明晰关于教师的诸概念;需要探究教师素养与教师专业素养之间的关系;需要从教师发展的"生境"、教师的主体意识、实现教师"职业人"到"人"的过渡和教师发展制度等方面来审思与确证:教师发展迫切于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我校利用校本研修平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利用班主任论坛、班主任素质比赛、班主任"三个必须做"等,提升班主任素质;开展团队研修,推进深度教研,搭建交流展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余传洋 《陕西教育》2011,(11):10-10
多年的校本研修探索与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成长是落实学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为此,在校本团队的打造中,我校紧紧围绕“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开展一系列的校本研修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我校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教学质量的提升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团队,而校本教研则是教师专业提升的最佳途径。培养学习型组织,促进每位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学校发展目标之一。狠抓校本教研,依托校本教研制度,充分调动老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利用教师自身虚心学习、勤于钻研的教研精神,利用团队的智慧,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成长是一切教师教育活动、系统、机构借以着生的基点和根本,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集团着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教师团队,通过加强教研工作,不断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提升其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丁志明 《教书育人》2013,(22):36-37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丰富的素养体现为在教师的专业底气、教学才气和教育灵气。因此,打造教师的专业底气、教学才气和教育灵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抓读书,打造教师的专业底气  相似文献   

15.
冯祥国 《教师》2012,(35):105-105
开展有效教研,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学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研中促教,实现教师专业快速提升已成为一种共识。以此为课题展开的各类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其实际效果也不尽相同。开展网络团队教研不失为现代教育过程中一个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活动载体。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教师专业素养偏低,教育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提升和优化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通过提升教师专业化素养,树立教师光辉形象;把握教育发展趋势,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等措施,努力提升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我国中小学专业发展水平,使得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遇到不少困惑和挑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要策略有:以系统思考和共同愿景为基础,发展教师的自我规划;改善心智模式和不断自我超越,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提倡教师团队学习,激发集体智慧;营造学校学习文化,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建立校本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引领教师形成共同愿景;重视教师实践性知识,根植教师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8.
黄惠 《西藏教育》2024,(1):51-54
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着特殊教育质量的提升。本研究通过对西藏7所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以下简称西藏特校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西藏特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以下问题:特殊教育专业素养掌握不足;专业发展资源不足;专业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在岗培训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校本培训质量有待提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完善在岗培训机制,提升统一培训质量;开展联合教研活动,凝聚专业发展合力;完善教师评价机制,提升个体内在动力;增强学校培训自主权,提高校本培训质量;搭建专业成长平台,提高教师专业自信。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根本保障。根据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特点与现状,为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可以考虑将以校为本的专业发展模式修正为以区(县)为主,发挥整个区域内的信息技术教师团队作用,将信息技术教师校本教研变为常规性的区本教研。  相似文献   

20.
在信息时代,教师的教育教学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和辅助,因而信息技术素养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是指教师在驾驭信息技术媒介方面所具备的较为稳定的内在品质与涵养,它对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优化、实践智慧的积累和专业品质的完善都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为了有效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需要坚持教师之于信息技术的主体性地位,努力建立支持服务型的专家团队,并着力开辟多元化的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路径,进而最终实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