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红色基因传承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教学中,有利于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红色基因传承有机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教学中,有利于大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2]),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有利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有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有利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3])。  相似文献   

2.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各大高校必不可少的公共课程之一,主要目的是增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在传统枯燥的理论教学下,"假大空"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固有印象,而内涵式发展模式则可为该课程注入灵魂。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发展的基本矛盾点,并结合当前教学现状提出内涵式发展模式构建的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其构建路径([1])。  相似文献   

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律性初探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深入探索和揭示其规律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律性,主要体现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规律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规律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转化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体系的规律性。深入探索和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律性,是进一步加强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高职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为视角,在对其现状审视及原因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要路向: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充分发挥专业教师影响力,进一步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合力;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发挥实践育人功能;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5.
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文化自信是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的前提和基础.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文化自信在现实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具有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要积极引导广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国际与国内相结合中,认真研读经典文献、积极关注社会现实、不断开阔视野,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是一个带有普遍性意义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客观存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正视并力求消解它。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性来看,鲜明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特征,使得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的地位并非对等。笔者认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应当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将价值引导作为引领知识传授的根本理念,在坚持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的前提下为其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加大了对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视,尤其是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关注越来越高。通过增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1]),能够帮助学生树立科学化的"三观",并推动其塑造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形成独立的思维。鉴于此,本文结合实际情况,从马克思主义及思政教育的内涵着手,分析新时期下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占据的地位,并详细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受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民主社会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社会思潮,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商潮等多元复杂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少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存在不容忽视的"信仰危机"问题。因此,积极培育并有效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大意义。有效思路和方法是:首先,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思想源头上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观;其次,吃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在教学实际中宣讲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最后,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声誉,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是一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而从生态学角度看,该课程是一个由高校教师、大学生和教学生态环境等生态因子之间相互调适而实现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初心"的完整生态空间系统.大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教学生态空间系统的中心,"以大学生为中心"是该教学生态空间系统建构的需要,也涉及培育大学生成为生态发展主体目标任务的实现.对此,该课程的教学应建构"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生态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持续纠正其生态失衡问题,同时优化其生态空间环境,以提高知识传授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生性问题,话语权问题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建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灵魂在于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马克思主义的学术水平;着力点在于熟练运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其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要途径,在培养大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意义重大。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清楚认识现今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状况,分析影响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可的因素,有利于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确立并坚定崇高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重要意义,其信仰引领价值,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大学生健康成长与社会发展进步的统一、个体价值取向与社会价值导向的统一、"理想的意图"向"理想的力量"的转化。在当代中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信仰引领价值,应当倡导以真理的光芒引领信仰,以人格的力量示范引领信仰,在对科学理论的体悟和践行中引领信仰。  相似文献   

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解决的是大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尤其是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信仰问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其基本要求是通过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是"原理"课教学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环节,在帮助当代大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提高综合素质,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直接的影响和作用。文章通过对某职业院校高职新生的信仰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合信仰教育的本质即价值传递与内化,指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主义信仰教育需突出情感体验、突出职业性、突出对象性,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内容的生活化程度,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评价体系,有效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社会思想意识的多元多样,信息传播媒介与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给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重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大学精神的传承与弘扬是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的基本要求;构筑团属网络宣传引导阵地,强化网络宣传引导队伍,优化共青团网络宣传引导活动是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校普遍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这是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特征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多年来,高校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引导大学生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信仰是中国社会的主导信仰.但是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中国正面临比较严重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信仰危机不容忽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拟将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作详细分析并提出重塑信仰的路径选择,以期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信仰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信仰问题是目前社会和高校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但在长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未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提出必须把信仰观教育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地位,并探讨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事关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命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通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必须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形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教育合力,最终使大学生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