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要积极改变传统的粗放型资助模式,积极推行精准资助模式,实现资助对象精准、资助学生需求精准、资助形式精准、资助效能精准“四精准”,努力提高高校学生资助管理水平。通过分析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精准资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高校精准资助队伍建设、构建精准的分层分类认定体系、实行精细化管理、精准育人、拓宽资助途径,提升精准资助能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提出"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时期,高校资助工作需进一步加强.独立学院是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独立学院资助育人工作进行分析,从资助工作模式和育人路径进行探索,提出"经济上予以资助,生活上予以照顾,思想上予以引导,学习上予以帮助"这一适合独立学院特色的资助育人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长效机制的建立对促进教育公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着巨大作用。通过对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资助认定精准性较差、育人功能不突出等困难和问题地分析,从细化认定工作,突出教育导向,创新育人模式等方面探索构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精准长效机制,旨在将经济扶贫与精神扶智相结合,最终实现资助育人目的。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战略,这就要求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应以习近平扶贫思想为指导,着力构建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模式。应树立资助育人工作理念、打造资助育人工作队伍、源头认定资助育人对象、优化资助育人工作方式,从而有效增强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实效,最大限度地保障贫困学生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5.
精准扶贫是新时代扶贫工作中的精髓和亮点。高校资助育人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一环。但是,目前却存在认定体系尚未完善、资助层次单一、帮扶不到位等问题。学校应依托精准扶贫理念,采取联动社区并以以大数据管理为手段实现精准识别、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精准帮扶、以反馈评价机制延伸精准管理等措施,全面提升学校资助育人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如何推进"精准资助"已经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新课题和新任务。笔者通过对日常高校贫困生认定工作的反思,进而提出一些改进与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关乎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等核心问题。资助育人实践涉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科学认定、合理资助、学生全面培养等环节。系统分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及资助育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进一步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做好保障型资助与发展型资助的互动,把好资助源头奠定精准认定、精准资助基础,实施分层资助推进国家资助政策科学落实,打造育人体系实施"三全育人"促进全面发展,完善评价体系推动资助育人工作成效落实的对策,以期提高认定精准性与资助育人针对性,提高资助育人成效,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相似文献   

8.
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是“精准扶贫”提出的具体要求,为高校落实贫困学生资助工作提供政策上的指导。大数据时代,全新的技术手段与资助扶贫工作相融合,能够快速地收集和传递信息,为更精准地落实资助工作提供参考,提高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分析了大数据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9.
精准扶贫视域下,在高校开展资助育人精准化研究,探索资助育人新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某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多个具有代表性的资助育人典型案例,客观分析目前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打造“红黄绿青蓝”等多彩资助育人模式,探索传承红色基因、丈量黄土大地、拓宽绿色平台、壮志凌云揽青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五位一体”的“扶贫、扶志、扶智”资助育人新路径,以期更加全面地帮助贫困学生实现从灰暗到多彩的人生转变。  相似文献   

10.
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是精准扶贫和资助育人,提高学生资助"精准扶贫"的研究与实践,全面推进资助育人,推进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科学化、高效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1.
"精准扶贫"是本届党中央在扶贫问题上最核心的指导思想,高校扶贫同样要做到精准,这也是促进国家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重要保障.但在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由于资助工作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资助体系未能有效落实、贫困生认定环节存在较大障碍和资助过程缺乏科学设计等原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高校资助工作的精准化程度.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将大数据思维引入高校资助工作,实现资助对象的人性化精准识别、资助方式的多样化精准定制和资助管理的动态化精准调整,从而能真正解决贫困生问题,做到高校的"精准扶贫".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大背景下,通过分析高职贫困生的现状,阐述了当前高职贫困生精神资助的必要性,论述了精准扶贫和精神资助的内涵,初步探索了精准扶贫视角下贫困生精神资助的路径,以期把"扶困"与"扶志"结合起来,为贫困生的长远发展负责,真正实现助困与育人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3.
在大数据背景下探讨如何建立高校贫困生的精准资助体系。通过总结贫困生的群体特征、认定方式和资助模式,发现其中存在的较为重要而又亟待解决和改善的问题。根据相关问题并结合贫困生的特点,充分体现建立大数据模型在构建高校贫困生精准资助体系中的作用,并探讨大数据时代资助育人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贵州"大扶贫"战略"精准扶贫"背景下,贵州高校普遍存在对象识别不够精准、资助模式简单僵化、动态化管理缺乏、资助工作者责任意识不强等问题,这都需要高校实事求是进一步完善切合国家"精准扶贫"战略,做到"真扶贫""扶真贫",确保"应助尽助",体现教育公平性。  相似文献   

15.
在国家"精准扶贫"工作的战略部署下,结合江苏省财政厅、教育厅等政府部门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新要求,对高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家庭学生的梳理模式进行了思考与探索。根据学生生源地别,将精准梳理的工作做到细致入微、有序有效,同时将资助育人的理念贯穿精准梳理的全过程,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得到有效资助的同时,将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指导贯穿于整个过程,引导受助学生不忘诚信之心,常怀感恩之心,永存励志之心。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生精准资助是我国精准扶贫政策在高校领域的有效延伸,它能够提升高校扶贫工作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精准化。当前,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大数据技术推进贫困生精准资助工作成为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崭新模式。通过对大数据的科学内涵、基本价值、大数据助推高校精准资助工作的必要性以及当前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准确分析,提出了大数据视域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模式建构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产生了新思路。贫困生群体一直是高校中的弱势群体,焦虑、抑郁、敌对化和人际关系紧张等心理问题日趋凸显。在精准扶贫模式下,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主要体现在经济扶助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贫困生资助工作深入融合的缺失,导致了贫困生群体极端化心理问题的多发性。"互联网+"视域下,推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民化、构建高校贫困生精准认定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协同教育模式、实现贫困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社会化,是使高校贫困生心理脱贫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资助育人精准化是高校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保障。分析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提出在资助育人精准化方面,制定完善资助育人制度;规范资助对象的认定方式;重视精神层面育人;加强"造血式"能力的培养;开发资助育人网站及资助管理系统等对策,以切实提高精准资助育人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是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内在要求。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所体现的创新发展理念、系统性理念、精细化理念,对于大学生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针对当前大学生资助工作中面临的资助对象识别不够精准、资助工作内容不够丰富、资助工作监督管理机制不够健全等现实问题,构建科学化的识别标准、构建系统化的资助育人体系、构建动态化的监督管理机制是提高大学生精准扶贫工作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资助育人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资助工作往往侧重于经济上的资助,尚未达到"精准"育人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精准扶贫思想对高校资助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文章为此提出构建精准资助育人体系,使资助与育人紧密融合,包括"精准识别,建立贫困学生信息化数据库;精准帮扶,实现资助教育平台化;精准管理,促进资助教育信息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